题名

九一八事變後中國史學界對日本“滿蒙論”之駁斥-以《東北史綱》第一卷爲中心之探討

并列篇名

The Chinese History Field's Confutation on Japan's Manchuria-Mongolia Policy after the Mukden Incident-An Inquiry Based on the First Volume of Manchuria in History

DOI

10.7058/BAH.200703.0105

作者

葉碧苓(Pi-Ling Yeh)

关键词

九一八事變 ; 傅斯年 ; 東北史綱 ; 矢野仁一 ; 滿蒙論 ; Mukden Incident ; Fu Ssu-nien ; Manchuria in History ; Yano Ziniti ; Manchuria-Mongolia Policy

期刊名称

國史館學術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11期(2007 / 03 / 01)

页次

105 - 14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九一八事變的爆發實乃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以攫取中國滿蒙爲目標的一貫「大陸政策」之延續。日本學術界爲配合此項政策,遂有爲數不少的相關研究與論述。京都帝國大學東洋史教授矢野仁一自1920年代起,發表一系列「滿蒙論」著作,強調所謂的「滿蒙」地域之「特殊性」主張。中國史學界以傅斯年爲首的一批學者在國難當前,民族危亡之際,亦提出「書生何以報國?」的問題。遂有以駁斥矢野仁一「滿蒙非中國本土論」爲撰作主旨之《東北史綱》第一卷出現。 1932年,《東北史綱》第一卷在條件極爲克難的情形下出版,使得國聯李頓調查團做出「滿洲是中國完整的一部分,滿洲與中國的關係是恆久的,本質的」的決議;並勸告日本應將滿洲歸還中國,以解決滿洲問題,爲中國打了一場漂亮的外交戰。然而著作在匆忙間完成,難免有所疏漏。但也因爲傅斯年等人的帶動,東北史研究遂在1930年代成爲蓬勃發展的史學研究重點。

英文摘要

The occurrence of the Mukden incident was actually the continuation of Japan's consistent mainland policy toward China which aimed to deprive Manchuria and Mongolia from China since the Meiji Restoration. To cooperate with this national policy of Japan, Japanese scholars published numerous related researches, articles and books. Since 1920s, the eastern Asia history professor of the Kyoto Imperial University, Yano Ziniti published a series of articles and books about the Manchuria-Mongolia policy. In his publication, he emphasizes the regional uniqueness of Manchuria and Mongolia. However, in Chinese history field, Fu Ssu-nien was the first scholar who raised the question to the society, ”What can the intellectuals do for their own country?” when their country is in big crises and their ethnicity is in danger. Therefore, the First Volume of Manchuria in History emerged in order to confute Yano Ziniti's theory that Manchuria and Mongolia were not part of China's territory. In 1932, The First Volume of Manchuria in History was published under extremely difficult conditions. Nevertheless, due to the publication of the book, the Lytton Commission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 reached the conclusion that ”Manchuria is part of integral Chinese territory, 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Manchuria and China are permanent and inherent”; the Commission also advised Japan to return Manchuria to China so that the problems in Manchuria could be solved, and this was also a great achievement in foreign affairs. Because the book was written in very limited time, it contains a few flaws. Nevertheless, due to the leading role the Fu Ssu-nien played, the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northeastern China became very flourishing in 1930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黃自進(2003)。利用與被利用:孫中山的反清運動與日本政府之關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9
    連結:
  2. 黃自進(1996)。犬養毅與九一八事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5
    連結:
  3. 黃俊傑(2000)。錢賓四史學中的「國史」觀:內涵、方法與意義。臺大歷史學報,26
    連結:
  4. (1935)。滿洲史研究。歷史學研究,5(2)
  5. 傅斯年檔案
  6. (1990)。中華民國名人傳。臺北:國史館。
  7. 大阪朝日新聞
  8. 傅斯年檔案
  9. 傅斯年檔案
  10. 大公報·文學副刊
  11. 傅斯年檔案
  12. 傅斯年檔案
  13. 傅斯年檔案
  14. 傅斯年檔案
  15. 時事新報(1921)
  16. (1933)。滿蒙特輯號。歷史公論,2(4)
  17. (1970)。矢野仁一博士追悼錄。東洋史研究,28(4)
  18. (1985)。中國現代社會科學家傳略。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19. 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公報
  20. Li Chi(1932).Manchuria in History: A Summary.Peiping:Peking union bookstore.
  21. Wang Fang-sen(2000).FU Ssu-nien: A Lif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olitics.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2. Willoughby, W. W.(1935).The Sino-Japanese Controversy and the League of Nations.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3.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1992)。日本侵華七十年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4.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譯(1983)。顧維鈞回憶錄。北京:中華書局。
  25. 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會編(1968)。革命文獻。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會。
  26. 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會編(1968)。革命文獻。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會。
  27.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外交部譯(1932)。國際聯合會調查團報告書:一九三二年九月四日在北平簽字。
  28. 王汎森、杜正勝(1995)。傅斯年文物資料選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9. 北岡伸一(1979)。日本陸軍と大陸政策。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30. 古川萬太郎(1991)。近代日本の大陸政策。東京:東京書籍株式會社。
  31. 四川大學歷史系編(1990)。徐中舒先生九十壽辰紀念文集。成都:巴蜀書社。
  32. 玄洋社社史編纂會(1917)。玄洋社社史。東京:玄洋社社史編纂會。
  33. 玉井禮一郎編(1986)。石原莞爾選集5教育革新論/國防政治論。東京:?????。
  34. 白鳥庫吉(1970)。白鳥庫吉全集。東京:岩波書店。
  35. 矢野仁一(1931)。滿蒙に於する日本の正當なる地位を論じて世界の公論に訴ら。外交時報,60(1)
  36. 矢野仁一(1932)。近代滿洲歷史序說。東亞經濟研究,16(1)
  37. 矢野仁一(1932)。歷史上滿洲に對する支那主權說の無根據を論ず。外交時報,64(2)
  38. 矢野仁一(1923)。近代支那論。東京:弘文堂。
  39. 矢野仁一(1922)。滿蒙藏は支那本來の領土に非る論。外交時報,35(1)
  40. 矢野仁一(1922)。支那は國け非ゐ論。外交時報,35(4)
  41. 矢野仁一(1933)。滿洲に於ける那人口と支那の文化に就にて。東亞經濟研究,17(1)
  42. 矢野仁一(1930)。日本の滿洲に於ける歷史上の地位を論ず。東亞,3(1)
  43. 矢野仁一(1932)。歷史上より見にる滿洲。懷德,10
  44. 矢野仁一(1964)。六十年の思出で。東方學,28
  45. 矢野仁一(1933)。滿洲國歷史。東京:目黑書店。
  46. 石曉軍(1992)。中日兩國相互認識的變遷。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47. 吉田松陰(1931)。吉田松陰全集。東京:岩波書店。
  48. 百瀨弘著、劉選民譯(1936)。日人研究滿洲近世史之動向。禹貢,6(4)
  49. 百瀨弘著、劉選民譯(1936)。日人研究滿洲近世史之動向。禹貢,6(3)
  50. 臼井勝美(1988)。滿洲事變-戰爭と外交と。東京:中公新書。
  51. 佐藤信淵(1970)。日本思想大系45安藤昌毅:佐藤信淵。東京:岩波書店。
  52. 吳學明(1995)。蕭一山的「民族革命」史觀。明志工專學報,27
  53. 李紹盛(1973)。華盛頓會議之中國問題。臺北:水牛出版社。
  54. 角田順編(1984)。石原莞爾資料-國防策論。東京:原書房。
  55. 赤松祐之編輯(1932)。日支紛爭に關する國際聯盟調查委員會の報告。
  56. 易顯石(1996)。近代日本對中國東北之侵略與掠奪。第三屆近百年中日關係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57. 林文仁(1999)。介於兩個世界之間-蔣廷黻和他的中國外交史研究。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31
  58. 林明德(2005)。近代中日關係史。臺北:三民書局。
  59. 林明德(1986)。中國近現代史論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60. 林明德(1986)。中國近現代史論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61. 林振宙(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
  62. 金毓黻(1969)。東北通史。臺北:臺聯國風社。
  63. 青木富太郎輯、劉選民校補(1936)。東北史地參考文獻摘目。禹貢,6(4)
  64. 青木富太郎輯、劉選民校補(1936)。東北史地參考文獻摘目。禹貢,6(3)
  65. 俞辛焞(1989)。孫文の革命運動と日本。東京:六興。
  66. 胡適(1998)。胡適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67. 孫進己主編(1989)。東北歷史地理。黑龍江: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68. 徐中舒(1936)。明初建州女真居地遷徙攷-兼論元代開元路治之所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2)
  69. 徐中舒(2005)。東三省之封禁(東北史綱選)。古今論衡,12
  70. 栗原健(1966)。對滿蒙政策史の一面。東京:原書房。
  71. 國立臺灣大學編(1952)。傅孟真先生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
  72. 張學良原著、張之宇校註(2002)。雜憶隨感漫錄-張學良自傳體遺著。臺北:歷史智庫。
  73. 梁啓超(1983)。飲冰室文集。臺北:中華書局。
  74. 清水美紀(2003)。1930年代の「東北」地域概念の形成-日中歷史學者の論爭を中心として。日本植民地史研究,15
  75. 聊城師範學院歷史系合編(1991)。傅斯年。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76. 陳槃(1963)。懷故恩師傅孟真先生有述。新時代,3(3)
  77. 陳豐祥(1981)。從「國史大綱」看錢穆的史學造詣。教學與研究,3
  78. 陳豐祥(1992)。近代日本的大陸政策。臺北:金禾出版社。
  79. 陳鵬仁譯(1991)。日人筆下的九一八事變。臺北:水牛出版社。
  80. 傅斯年(1932)。東北史綱。北平: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81. 傅樂成(1979)。傅孟真先生年譜。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82. 森鹿三(1935)。學界展望·禹貢派の人リ。東洋史研究,1(2)
  83. 黑龍會(1935)。東亞先覺志士記傳。東京:黑龍會出版部。
  84. 黑龍會(1933)。東亞先覺志士記傳。東京:黑龍會出版部。
  85. 黑龍會(1930)。日韓合邦秘史。東京:黑龍會出版部。
  86. 溥儀(1985)。溥儀自傳。臺北:金版出版社。
  87. 趙中孚主編(1984)。近代東北區域研究資料目錄。臺北:漢學研究資料及服務中心。
  88. 劉維開(1995)。國難期間應變圖存問題之研究-從九一八到七七。臺北:國史館。
  89. 蔣廷黻(1932)。最近三百年東北外患史。清華學報,8(1)
  90. 蔣廷黻口述、謝鍾璉譯(1979)。蔣廷黻回憶錄。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91. 鄭鶴聲(1933)。傅斯年等編著東北史綱初稿。圖書評論,1(11)
  92. 蕭一山(1973)。非宇館文存。永和:文海。
  93. 藤井升三(1982)。國外中國近代史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4. 顧頡剛(1998)。當代中國史學。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95. 顧頡剛、譚其驤(1934)。發刊詞。禹貢,1(1)
被引用次数
  1. 林志宏(2015)。殖民知識的生產與再建構—「滿洲國」時期的古物調查工作。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87,1-50。
  2. 王志希(2019)。到聖經中去找「社會主義」:張仕章的基督教社會主義、福音書詮釋與耶穌形象。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期刊,57(2),139-200。
  3. 王志希(2019)。非戰的耶穌?唯愛主義、民國基督徒知識分子的福音書詮釋與耶穌形象的公共性。漢語基督教學術論評,27,9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