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滯越軍民之接運來臺(1949-1953)

并列篇名

The Transportation of the Soldiers and Civilians from Vietnam to Taiwan (1949-1953)

DOI

10.7058/BAH.200703.0143

作者

黃翔瑜(Hsiang-Yu Huang)

关键词

黃杰 ; 尹鳳藻 ; 顧維鈞 ; 越南 ; 留越國軍 ; Huang Chieh ; Yen Feng-tsao ; Ku Wei-jun ; Vietnam ; the National Troops that stayed in Vietnam

期刊名称

國史館學術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11期(2007 / 03 / 01)

页次

143 - 18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主係探究1949年國共內戰失敗後,在當年12月中、下旬退入越南的國軍殘餘部隊之異域生活經驗,以及當時政府對該批國軍來臺問題,如何進行國際交涉的過程。該批部隊歷經3年半之海外越南羈囚後,終於在1953年6月28日順利來臺。由於本案事涉終戰後美國之東亞戰略布局與美、法強權的東亞外交場域的權力交鋒。然美國始終在本案中扮演關鍵性與主導性的角色,其最初態度從滯越武裝的思維,至1952年初始轉向支持運臺編撥的立場,此轉變也深深影響政府對該批部隊來臺的看法。而法國在塔西尼將軍主政越南時期對該批國軍的態度仍堅持軟禁的立場,塔西尼將軍死後,接任者黎督諾部長始鬆綁軟禁政策,轉而同意該批國軍回臺的立場。此外,從相關檔案與參與事主的日記或回憶錄中,更可發掘當時政府對這批部隊來臺問題之真實態度。

英文摘要

In 1949, when the war between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and the Communist regime ended, a number of National Troops were left in Vietnam.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life these soldiers had in a foreign country and the long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 negotiation which enabled them to be sent back to Taiwan eventually on June 28 of 1953. This case involved the USA's East Asia policy and the power conflicts between the USA and France in this area. Obviously, the USA played a determinant role in the event. In the beginning, it insisted that the soldiers stay in Vietnam for good, but later it favored the idea of sending them to Taiwan. Similarly, the general Jean de Lattre de tassigny of France also felt that the solders be in prison for good. But after the old general passed away, the successor minister Jean Letourneau agreed to the USA's proposal of freeing the prisoners. And of course, the government in Taiwan also tried very hard to help these soldiers to return to the island.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總統府檔案
  2. 國軍檔案
  3. 總統府檔案
  4. 總統府檔案
  5. 國軍檔案
  6. 國軍檔案
  7. Nye, Joseph S.(2005).Understanding International Conflict: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History.Peking:Peking University.
  8. Rourke, John T.(2003).International Politics on the World Stage.New York: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9. Smith, Daniel M.(1972).The American Diplomatic Experience.New York: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0.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譯(1989)。顧維鈞回憶錄。北京:中華書局。
  11.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譯(1988)。顧維鈞回憶錄。北京:中華書局。
  12.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譯(1989)。顧維鈞回憶錄。北京:中華書局。
  13.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譯(1989)。顧維鈞回憶錄。北京:中華書局。
  14.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譯(1988)。顧維鈞回憶錄。北京:中華書局。
  15. 田樂夫(2003)。耄耄九十自述。臺北:千畿藝術家。
  16. 石劍輝(2004)。露絀集。臺北:廣西文獻社。
  17. 江紹真(1993)。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起義述論。近代史研究,4
  18. 李韜。自傳。李韜。
  19. 李韜、王名稱。貴州東南綏靖區雷山區反共游擊始末(二)。貴州文獻,12
  20. 李韜、王名稱。貴州東南綏靖區雷山區反共游擊始末(一)。貴州文獻,6
  21. 周琇環編(2001)。戰後外交部工作報告-民國39年至42年。臺北:國史館。
  22. 林泉(2002)。英、法兩國在東南亞殖民的比較與影響。歷史月刊,179
  23. 阿爾當著(2001)。法國爲何出現左右共治-歷史、政治、憲法的考察。臺北:貓頭鷹出版社。
  24. 洛鵬(2001)。回憶錄。臺北:康莊文化企業。
  25. 徐宗懋(2003)。黃杰與富國島羈旅。歷史月刊,186
  26.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1961)。在臺整建國軍軍師簡史:陸戰第一師第一旅。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27. 張嘉森(1999)。老殘回憶錄。張嘉森。
  28. 張嘉森(2001)。平南傳。高雄:藝敏出版社。
  29. 張嘉森(2000)。老殘回憶錄續集。高雄:藝敏出版社。
  30. 許介鱗(1997)。戰後臺灣史記。臺北:文英堂出版社。
  31. 許嘉(2004)。美國戰略思想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32. 陳麾東(1999)。富國島一由越南回臺灣的逗點。臺北:秀苑畫廊。
  33. 陳鴻瑜(2003)。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中華民國對越南之政策。國史館學術集刊,3
  34. 陳鴻瑜(2004)。中華民國與東南亞各國外交關係史。臺北:鼎文書局。
  35. 傅應川、陳爲恭、溫池京訪問(1996)。滇緬邊區風雲錄-柳元麟將軍88回憶。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36. 黃杰(1984)。海外羈情。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37. 黃杰(1989)。留越國軍日記。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38. 黃杰(1988)。澹園叢稿。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39. 黃杰(1958)。海外羈情。黃杰。
  40. 黃嘉樹(1994)。國民黨在臺灣。臺北:大秦出版社。
  41. 董延齡。是誰導演歷史的悲劇-流亡越南紀略。山東文獻,23(4)
  42. 劉達人口述、何智霖、蔡慧瑛訪問整理(1997)。劉達人先生訪談錄。臺北:國史館。
  43. 鞏學貞口述、張世瑛主訪(2002)。不再流浪的孤軍:忠貞新村訪談錄。臺北:國史館。
  44. 薛月順編著(1985)。陳誠回憶錄-建設臺灣。臺北:國史館。
  45. 鍾岱(1981)。孤軍苦旅。高雄:桃子園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