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略從宗教神話的觀點論「犁牛之子騂且角」

并列篇名

A Mythological Approach to Analects:6:4

DOI

10.6999/DHJCS.200302.0305

作者

許又方(Yu-Fang Hsu)

关键词

論語 ; 雍也 ; 宗教 ; 神話 ; 角 ; 牛

期刊名称

東華漢學

卷期/出版年月

1期(2003 / 02 / 01)

页次

305 - 32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論文分成二個部份:首先自文獻紀錄徵實,討論「犁牛」究竟應指「黑色之牛」抑或「耕牛」?若從「周尚赤」的觀點來看,「犁牛」釋為黑牛,故不為祭祀選用,其理允當;但如由祭祀之牛係由官方眷養的立場觀之,則將「犁牛」訓為耕牛,亦猶可通。故不論採取某一觀點,都有其合理之處。要之,古代祭祀凡不受選為犧牲之牛,泰半從事勞役,故「犁牛」既表非犧牲者,即喻示其出身尋常,甚且微賤,故孔子用以形容仲弓之家世平庸。其次,由宗教、神話的觀點,舉證古時對於「牛」、「角」的尊崇及其原始意義,以充分理解孔子所謂「騂且角」的宗教義涵。換言之,本論文主要希望在「知其然」的基礎上,進一步探析,以「知其所以然」。孔子知禮而好禮,若能更深入原始神話、宗教思惟中去探究,相信對於《論語》所載有關孔子禮樂觀念之理解,將有莫大的幫助。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1965)。十三經注疏·禮記。台北:藝文印書館。
  2. 中國的神州與傳說
  3. (1997)。高唐神女與維納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4. (1997)。楚辭的文化破譯。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5. (1995)。西藏民族學院學報
  6. 明刻淮南鴻烈解。台北:鼎文書局。
  7. (1985)。小屯南地甲骨考釋。北京:中華書局。
  8. (1993)。十三經注疏·論語。台北:藝文印書館。
  9. (1965)。十三經注疏·禮記。台北:藝文印書館。
  10. 周禮·地官·牛人
  11. 十三經注疏·週易,卷九,頁七~八
  12. (1973)。詩集傳。台北:中華書局。
  13. (1992)。龍與中國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
  14. (1985)。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卷一·五帝本紀。台北:鼎文書局。
  15. (1967)。周禮鄭注。台北:商務印書館。
  16. 十三注疏·禮記,卷五,頁十九
  17. 十三經注疏·周禮,卷十三,頁七一八
  18. (1973)。論語集註,卷三。台北:世界書局。
  19. (1979)。中國的神話與傳說。台北:時報出版公司。
  20. 十三經注疏·爾雅
  21. (1981)。民間文學論叢。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
  22. 宋羅泌(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第383冊。台北:商務印書館。
  23. 清王聘珍(1974)。大戴禮解詁。台北:世界書局。
  24. 清趙翼著(1990)。陔餘叢考,卷三,頁六一七。台北:世界書局。
  25. 清劉盼遂(1976)。論衡集解。台北:世界書局。
  26. 清劉盼遂。論衡集解
  27. 清劉寶楠(1992)。論語正義。台北:世界書局。
  28. 漢班固撰、清陳立疏(1978)。白虎通疏證
  29. 漢許慎著、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第十篇上。台北:黎明文化。
  30. 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二篇上
  31. 王孝廉。中國的神話與傳說
  32. 何彬譯(1989)。中國的妖怪。河南鄭州:黃河文化出版社。
  33. 汪培基譯(1991)。金枝。台北:久大桂冠。
  34. 夏敏。牛:一個跨文化的宗教抉擇
  35. 張鶴泉(1993)。周代祭祀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
  36. 程樹德。論語集釋。台北:藝文印書館。
  37. 劉曄原著、鄭惠堅著(1998)。中國古代祭祀。台北:商務印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