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別闢蹊徑論《嬰寧》-試用當代西方幼兒心理學解析《聊齋》 |
并列篇名 |
A New Perspective of "Ing-Ning"(嬰寧) |
DOI |
10.6999/DHJCS.200302.0071 |
作者 |
楊瑞(Rae Yang) |
关键词 |
聊齋 ; 嬰寧 ; 王子服 ; 文尼考特 ; 幼兒心理發展理論 |
期刊名称 |
東華漢學 |
卷期/出版年月 |
1期(2003 / 02 / 01) |
页次 |
71 - 82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聊齋》中的《嬰寧》故事,說到主角王子服由於聽了表兄吳生所編造的故事,而欲至西南山中尋找故事中的女主角嬰寧,然而卻虛境成了實境,不但看到了嬰寧住所且發現嬰寧竟然是自己的表妹。對於這種情節許多評論家們各執一詞,都有自己的解釋,然而若運用當代心理學家文尼考特的幼兒心理發展理論來作詮釋,更能圓滿的詮釋其中的情節。如嬰寧首次和王子服見面時所遺留下的梅花,正像嬰兒時期母親離開嬰兒,嬰兒當作母親的替身或象徵的物品。而王子服和嬰寧在西南山境的歡笑和遊戲,正符合幼兒心理學中的「中間地帶」理論,即代表此時王子服正享受著和作為母親替身的過渡物一起嬉戲的快樂。 其次王子服、吳生、嬰寧、西鄰子的命名中,也透露出其代表著四種不同階段的人格發展模式。而劇中王母、鬼母和嬰寧三位母親形象的角色,正代表著幼兒與母親關係的三種類型,如王母代表母子暫時分離時所造成的心理空間,嬰兒借著過渡物讓自己的想像力在某個空間中自由地馳騁;鬼母則代表傾注著嬰兒情感與幻覺的過渡物,減緩幼兒對母親離去的焦慮,培養幼兒運用想像力進行游戲的能力;嬰寧則代表和初生嬰兒親無間、同體共生的母親角色。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