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道統的建構-重論朱熹四書編次

并列篇名

Establishment of the Body of Transmitted Orthodox teachings-Re-sorting the Index of "The Four Books Selected Sentences" Edited by Chu His

DOI

10.6999/DHJCS.200505.0221

作者

陳逢源(Feng-Yuan Chen)

关键词

朱熹 ; 四書 ; 理學 ; 經學 ; Chu His ; The Four Books ; the moral theories of the Suhng Neo-Confucian scholars ; classical learning

期刊名称

東華漢學

卷期/出版年月

3期(2005 / 05 / 01)

页次

221 - 25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乃是一生思索建構的成果,不僅影響深遠,尤其關乎學術流變,更是必辨析精微,方能深中肯綮,然而歷來有關四書次第,卻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不僅後世祖述各有取用,觀點分歧;就以朱熹而言,同樣也有諸多說法,未可一概而論。尤其後人常以朱熹論及四書次第,須由《大學》而《論語》、《孟子》,再至《中庸》的進學方式,斷定《四書章句集注》應以此為序,於是其中失去統緒,結構頗有扞格。筆者重新檢視朱熹撰作歷程,深覺其中有待釐清,於是分析〈大學章句序〉、〈中庸章句序〉文意脈絡,按覈《朱子文集》,以及相關語錄,似乎必須回歸於孔子、曾子、子思、孟子之序,重新排定《大學》、《論語》、《中庸》、《孟子》四書次第,方能彰顯朱熹建構「道統」的深意。

英文摘要

”The Four Books selected sentences” edited by Chu His, is an achievement after ponder and establish carefully during all his life, it impacts far-reaching and influences the transformation and fashion in scholarship particularly. Unless analysis the detail, one can not understand the main points of his theorem. However, all through the ages, it always diverse and confused about the consecution of ”The Four Books”, unable to decide which is right, not only apply by the different point of view or divergence of standpoints in later ages, but even cause the repugnance of statement and lack consistency about the index of ”the selected sentences”. Later generations often consider the index about ”the selected sentences” should be base on the treat of via the learning sequence of the ”The Four Books”. It is: ”The Great Learning” and then ”Confucian Analects”; ”The Works of Mencius”,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But determine the index of ”the selected sentences” by means of this order will lose the agreement and inconsistency in structure of ”the selected sentences”. In this paper, we re-exam the course of compose by Chu His, and find there are some contradictions should be distinguish, after we analysis the skeleton of ”The preamble of The Great Learning selected sentences” and ”The preamble of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selected sentences”, refer to ”the collection of essays by Chu His” and some correlation quotations, we suggest it should recur and anew the sorting by the sequences of Confucius, Zengzi, Zisi and Mencius. It also needs to re-arrange the index to the order of ”The Great Learning”, ”Confucian Analects”,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The Works of Mencius” for ”The Four Books”, to show the deeply meaning of morality and justice established by Chu Hi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1991)。朱熹佚文輯考。鹽城:江蘇古籍出版社。
  2. (1996)。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政治大學中文系。
  3. 不著暑人(1986)。四庫全書,第三二九冊,卷六:兩朝綱目備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4. 毛奇齡暑、張文彬輯。四書改錯,卷二十
  5. 王懋竑纂訂(1987)。宋朱子年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6. 朱熹暑(1991)。四書章句集注。臺北:長安出版社。
  7. 朱熹暑(1991)。四書章句集注。臺北:長安出版社。
  8. 朱熹暑(1991)。四書章句集注。臺北:長安出版社。
  9. 朱熹暑(1991)。四書章句集注。臺北:長安出版社。
  10. 朱熹暑(2001)。朱熹年息長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1. 朱熹暑(1991)。四書章句集注,卷十四。臺北:長安出版社。
  12. 朱熹暑(1991)。四書章句集注。臺北:長安出版社。
  13. 朱熹暑(1986)。四庫全書,第六九八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4. 朱熹暑(1991)。四書章句集注。臺北:長安出版社。
  15. 朱熹暑、朱傑人主編、嚴佐之主編、劉永翔主編(2002)。朱子全書,第六冊。上海:古籍出版社。
  16. 朱熹暑、陳俊民校編(2000)。朱子文集,第八冊,卷八十二。臺北:德富文教基金會。
  17. 朱熹暑、陳俊民校編(2000)。朱子文集,第五冊,卷四十五。臺北:德富文教基金會。
  18. 朱熹暑、陳俊民校編(2000)。朱子文集,第八冊,卷七十四。臺北:德富文教基金會。
  19. 朱熹暑、陳俊民校編(2000)。朱子文集,第八冊,卷八十一。臺北:德富文教基金會。
  20. 朱熹暑、陳俊民校編(2000)。朱子文集,第二冊,卷十五。臺北:德富文教基金會。
  21. 朱熹暑、陳俊民校編(2000)。朱子文集,第五冊,卷五十二。臺北:德富文教基金會。
  22. 朱熹暑、陳俊民校編(2000)。朱子文集,第二冊,卷十三。臺北:德富文教基金會。
  23. 朱熹暑、陳俊民校編(2000)。朱子文集,第五冊,卷五十三。臺北:德富文教基金會。
  24. 朱熹暑、陳俊民校編(2000)。朱子文集,第四冊,卷三十九。臺北:德富文教基金會。
  25. 朱熹暑、陳俊民校編(2000)。朱子文集,第八冊,卷八十六。臺北:德富文教基金會。
  26. 朱熹暑、陳俊民校編(2000)。朱子文集,第二冊,卷十一。臺北:德富文教基金會。
  27. 朱熹暑、陳俊民校編(2000)。朱子文集,第四冊,卷三十七。臺北:德富文教基金會。
  28. 朱熹暑、陳俊民校編(2000)。朱子文集,第八冊,卷八十二。臺北:德富文教基金會。
  29. 朱熹暑、陳俊民校編(2000)。朱子文集,第五冊,卷四十七。臺北:德富文教基金會。
  30. 朱熹編、程顥暑、程頤暑(1979)。二程全書,卷二十四。京都:中文出版社。
  31. 朱熹編、程顥暑、程頤暑(1979)。二程全書。京都:中文出版社。
  32. 朱熹、明釋心泰暑(2000)。四庫未收書輯刊,第五輯第十三冊:佛法金湯篇,卷十五。北京:北京出版社。
  33. 余英時暑(2003)。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臺北:允晨文化公司。
  34. 束景南暑。朱熹年息長編,卷下
  35. 李紀祥暑(1988)。兩宋以來大學改本之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36. 汪中暑(1962)。述學,卷四。臺北:世界書局。
  37. 東景南暑。朱熹佚文輯考
  38. 洪榜、王昶、張岱年主編(1995)。戴震全書,第七冊。合肥:黃山書社。
  39. 紀昀編修(1985)。四庫全書總目,卷三十五。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40. 紀昀纂(1971)。四書全書總目,卷三十五。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41. 張百熙暑(1986)。欽定學堂章程。臺北:文海出版社。
  42. 張麗珠暑(1999)。清代義理學新貌。臺北:里仁書局。
  43. 陳來暑(1989)。朱子書信編年考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44. 陳逢原暑、林慶彰編(2003)。五十年來的經學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45. 陳鐵凡暑、錢穆暑(1982)。論孟研究論集。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46. 程元敏暑(1966)。談四書原來的編次: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孔孟月刊,五(三),13。
  47. 馮大綸暑(1963)。高中國文選授論語孟子之我見。孔孟月刊,1(5),11-12。
  48. 黃榦暑。四庫全書,第1168冊,卷三十六:勉齋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49. 董金裕暑(1995)。國立政治大學學報-人文學科類
  50. 蔣秋華主編(2000)。乾嘉學者的治經方法。臺北: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
  51. 黎靖德編(1986)。朱子語類,卷一百一十五。臺北:文津出版社。
  52. 黎靖德編(1986)。朱子語類,卷十四。臺北:文津出版社。
  53. 黎靖德編(1986)。朱子語類,卷十九。臺北:文津出版社。
  54. 錢穆暑(1993)。四書釋義。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被引用次数
  1. 蔡家和(2016)。朱子的孟學詮釋特徵。中正漢學研究,27,143-162。
  2. 曾美珠(2023)。從「道統觀」論朱熹「別子為宗」之合理性。鵝湖月刊,573,33-38。
  3. 陳逢源(2008)。朱熹注四書之轉折—以《學庸章句》、《或問》為比對範圍。東吳中文學報,15,17-39。
  4. 陳逢源(2010)。先秦聖賢系譜論述與儒學歷史意識—朱熹道統觀之淵源考察。中央大學人文學報,41,1-64。
  5. 陳逢源(2018)。主題.脈絡.經典轉譯-近十年(2006-2016)臺大、政大、臺師大四書課程考察。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8(4),97-116。
  6. (2023)。《學》、《庸》之道,吾黨所宗-顧實《學》、《庸》詮解體系與特色。淡江中文學報,49,243-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