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齊物論〉“成心”舊注詮評

并列篇名

An Investigation on Differing Interpretations of the Concept of "Cheng-Xin" in the Old Annotations of the "Qi Wu Lun"

DOI

10.6999/DHJCS.200505.0023

作者

謝明陽(Ming-Yang Xie)

关键词

莊子 ; 莊學 ; 齊物論 ; 成心 ; Zhuangzi ; the studies of Zhuangzi ; Qi Wu Lun齊物論 ; Cheng-Xin成心

期刊名称

東華漢學

卷期/出版年月

3期(2005 / 05 / 01)

页次

23 - 4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莊子•齊物論》「夫隨其成心而師之」一段文句,指出了世間是非紛亂的根源在於人心,可視為篇中一段重要的論述。但歷代注家對「成心」一詞的解釋卻相當分歧,晉代郭象認為「夫心之足以制一身之用者,謂之成心」;唐代成玄英認為「夫域情滯著,執一家之偏見者,謂之成心」;宋代呂惠卿則認為「成心,吾所受於天而無虧者」。三人的解釋,分別代表了「成心」的三種詮釋取向。本文將考察清代以前的《莊子》舊注,探尋莊子可能的本意,並分析此三類詮釋所具有的意涵,以呈現歷代《莊》學思想精彩多姿的樣貌。

英文摘要

The section ”follow our Cheng-Xin and imitate it” in the ”Zhuangzi Qi Wu Lun”, which exhibits Zhuangzi's belief that the sources of right and wrong are within human mind, is an important statement in his work. However, the annotation notes of previous dynasties depict varying explanations of the true meaning of the concept ”Cheng-Xin”. According to Guo Xiang of the Jin Dynasty, ”Cheng-Xin” is the mind that can regulate and controll a person. However, Cheng Xuan-Ying of the Tang Dynasty, sets forth his opinion that ”Cheng-Xin” is the idiosyncratic prejudices of every individual's human existence. Finally, Lu Hui-Qing of the Song Dynasty, in his statement, suggests that ”Cheng-Xin” is the undamaged mind which received from the nature. These explanations of ”Cheng-Xin” set forth by these three figures represent three major orientations of annotations regarding this important concept. With these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in mind, this article will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annotations existing prior to the Qing Dynasty to inquire into Zhuangzi's possible original intentions and analyze the various interpretations and meanings found in these three annotations to show the variations of previous studies of Zhuangzi.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南華真經注疏,卷八
  2. 南華真經注疏,卷二
  3. 中庸章句
  4. 莊子鬳齋口義校注
  5. 南華真經副墨,卷一
  6. 南華真經新傳,卷二十
  7. 南華真經注疏,卷八
  8. 南華真經注疏,卷一
  9. 莊子義,卷十
  10. 南華真經注疏,卷一
  11. 南華真經注疏,卷五
  12. 宋元學案,卷四七
  13. 宋大慧宗杲著宋雪峰蘊聞編(1994)。佛光大藏經:大慧普覺禪師語錄,卷二二。高雄:佛光出版社。
  14. 宋王安石(1974)。王安石文集,卷四三。台北:河洛出版社。
  15. 宋王雱(1972)。無求備齋莊子集成初編,第6冊,卷二。台北:藝文印書館。
  16. 宋朱熹(1991)。四書章句集注。台北:長安出版社。
  17. 宋呂惠卿(1972)。無求備齋莊子集成初編,第5冊,卷一。台北:藝文印書館。
  18. 宋林希逸著、周啟成校注(1997)。莊子鬳齋口義校注,卷一。北京:中華書局。
  19. 宋晁公武(1978)。郡齋讀書錄,卷五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20. 宋褚伯秀、陳碧虛、陳景元注(1985)。正統道藏,第25冊,卷二。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21. 宋劉辰翁(1974)。無求備齋莊子集成績編,第1冊。台北:藝文印書館。
  22. 明吳伯與(1974)。無求備齋莊子集成績編,第21冊,卷一。台北:藝文印書館。
  23. 明吳伯與(1974)。莊子因,卷一。台北:藝文印書館。
  24. 明李騰芳(1982)。無求備齋老莊列三子集成補編,第32冊,卷一。台北:成文出版社。
  25. 明沈一貫。無求備齋莊子集成績編,第9冊,卷一
  26. 明陳治安(1974)。無求備齋莊子集成績編,第26冊,卷二。台北:藝文印書館。
  27. 明陸西星(1974)。無求備齋莊子集成績編,第7冊,卷一。台北:藝文印書館。
  28. 明陶望齡(1974)。無求備齋莊子集成續編,第24冊,卷一。台北:藝文印書館。
  29. 明程以寧(1974)。無求備齋莊子集成續編,第28冊。台北:藝文印書館。
  30. 明潘基慶(1972)。無求備齋莊子集成初編,第12冊,卷二。台北:藝文印書館。
  31. 明憨山德清(1991)。莊子內篇註,卷二。台北:廣文書局。
  32. 明羅勉道(1974)。無求備齋莊子集成績編,第2冊,卷二。台北:藝文印書館。
  33. 明釋性通。無求備齋莊子集成績編,第5冊,卷一
  34. 明〕張四維(1972)。無求備齋莊子集成初編,第9冊,卷一。台北:藝文印書館。
  35. 南朝宋劉義慶著、南朝梁劉孝標注、余嘉錫箋疏(1993)。世說新語箋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6. 南朝梁劉勰著、詹鍈義證(1994)。文心雕龍義證,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7. 唐陸德明(1969)。百部叢書集成,卷一。台北:藝文印書館。
  38. 晉郭象注、唐成玄英疏(1998)。南華真經注疏,卷一。北京:中華書局。
  39. 清于□(1982)。香草續校書。北京:中華書局。
  40. 清方潛(1974)。無求備齋莊子集成績編,第36冊,。台北:藝文印書館。
  41. 清王夫之(1993)。船山全書,第13冊,卷二。長沙:嶽麓書社。
  42. 清吳世尚(1972)。無求備齋莊子集成初編,第22冊,卷一。台北:藝文印書館。
  43. 清屈復(1972)。無求備齋莊子集成初編,第21冊,卷二。台北:藝文印書館。
  44. 清林雲銘(1972)。無求備齋莊子集成初編,第18冊,卷一。台北:藝文印書館。
  45. 清宣穎(1978)。莊子南華經解,卷一。台北:廣文書局。
  46. 清陳壽昌(1974)。無求備齋莊子集成績編,第37冊。台北:藝文印書館。
  47. 清黃宗羲著清全祖望續修清王梓材校補(1985)。宋元學案,卷九八。台北:河洛出版社。
  48. 清錢澄之(1998)。莊屈合詁。合肥:黃山書社。
  49. 清覺浪道盛(1968)。中華大藏經,第二輯136冊,卷三○。台北:修定中華大藏經會。
  50. 方以智(1975)。藥地炮莊,卷一。台北:廣文書局。
  51. 牟宗三講述、陶國璋整構(1999)。莊子齊物論義理演析。台北:書林出版公司。
  52. 吳怡(1991)。逍遙的莊子。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53. 吳怡(1990)。新譯莊子內篇解義。台北:三民書局。
  54. 呂澂(2003)。因明入正理論講解。台北:大千出版社。
  55. 周啟成。莊子膚齋口義校注
  56. 周雅清(2003)。成玄英思想研究。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57. 莊耀郎(1999)。郭象玄學。台北:里仁書局。
  58. 陳少明(2004)。齊物論及其影響,第十一章。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59. 陳少明(2004)。齊物論及其影響,第十章。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60. 陳鼓應(1992)。老莊新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1. 陳鼓應(1994)。莊子今注今譯。北京:中華書局。
  62. 章炳麟(1986)。章太炎全集,第6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63. 蕭永明(2001)。北宋新學及理學。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64. 韓廷傑(1993)。唯識學概論。台北:文津出版社。
  65. 簡光明(1997)。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台北,臺灣師範大學中文研究所。
  66. 簡光明(1997)。羅勉道《南華真經循本》綜論。中國學術年刊,18,73-76。
  67. 簡光明(199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中,逢甲大學中文研究所。
被引用次数
  1. 許從聖(2018)。虛靜.壹一.清明.水喻―莊子與荀子的心論異同重探。臺大中文學報,60,45-93。
  2. 沈維華(2018)。外化而內不化:莊子論生命困境與精神自由。彰化師大國文學誌,36,3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