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大專校園文學獎類型及在文學場中之位置

并列篇名

The Type of Academic Literary Awards and Its Position in the Literary Field

DOI

10.6999/DHJCS.200712.0315

作者

須文蔚(Wen-Wei Shiu)

关键词

文學獎 ; 文學場 ; 象徵資本 ; 文學教育 ; 文學社會學 ; literary award ; literary field ; symbolic capital ; literary education ; literary sociology

期刊名称

東華漢學

卷期/出版年月

6期(2007 / 12 / 01)

页次

315 - 34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透過文學社會學的研究方法,旨在探討大專校園文學獎的獎項類型,同時討論大專校園文學獎在文學場中的位置。就類型論,研究主要發現臺灣僅四成大專院校有常設的文學獎,且多半倚賴校內教師擔任評審,獎項以散文、新詩與小說為主。就大專校園文學獎在文學場中的位置論,傳統作家曾得過文學獎者四成四,網路文學作家也不遑多讓,也高達五成六者,不過大專校園文學獎的得獎資歷在得過文學獎的792位傳統作家中,填寫獲得校園學生文學獎者佔2.1%,此一偏低的數據顯示出學生文學獎的資歷並不受到太大的重視,相形之下,正在文學場域邊緣的網路作家就比較重視校園文學獎,曾獲校園學生文學獎的網路作家,占60位曾經獲得過文學獎作家的41.1%,是所有文學獎類型中比例最高者,顯示青年作家較為珍視大專文學獎資歷。

英文摘要

Based on methodology of literary sociology,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analyze types of literary awards in colleges and position in literary field. With analytic focus on types, the major findings include three aspects: First, only 40% of colleges conduct literary awards regularly; Second, most colleges conduct with insider judges; Third, the major prizes are on prose, poetry and novel. As to the position of academic literary awards in the literary field, 44% of traditional writers have received the literary awards, and the percentage of internet writers are nearly equal, which would be more than 56% of laureates, but only 2.1% of 729 traditional writers who had received the academic literary award record it on their prize-receiving experiences. The underrepresented statistics imply that people pay little importance to pupillary literary awards, by contrast, internet writers who are now on the fringe of literary field would take pupillary literary awards more seriously; moreover, among 60 internet writers who have received the literary awards, there are 41.1% of them were laureates of pupillary literary award, and this fact becomes the highest rate among all the types of literary awards, and it also represents the implication that the young writers value the experience of receiving academic literary awards more higher than others do.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Babbie, Earl、李美華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The practice of socialresearch)。台北:時英。
  2. Bourdieu, P.,S. Emanuel(Trans.)(1996).The rules of art: Genesis and structure of the literary field.Oxford, UK:Polity Press.
  3. Bourdieu, Pierre(1993).The Field of Cultural Production.Cambridge:Polity Press.
  4. Mann, Chris,Stewart, Fiona(2000).Internet Communication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A Handbook for Researching Online.Thousand Oaks, Ca.:Sage.
  5. Rossi, P. H.,Wright, J. D.,Anderson, A. B.(1983).Handbook of survey research.New York:Academic Press.
  6. 向陽(2003)。海上的波浪-論文學獎與文學發展的關聯。文訊,218,37-40。
  7. 江寶釵、國家台灣文學館(2004)。江山風騷,究誰主領-兩大報文學獎的成立。發表於台灣新文學發展重大事件研討會
  8. 吳明益、文訊雜誌社(1997)。初萌之林-灣大專院校校園文學獎初探。發表於第一屆青年文學會議
  9. 吳億偉(2003)。地方文學聲聲響-地方文學獎的幾點觀察。文訊,218,46-49。
  10. 呂眉均。繁花持續盛放。文訊,250,79-82。
  11. 李畹琪、台東師院(2002)。科幻小說中的科學與幻想-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六篇科幻小說為例。發表於台灣少年小說學術研討會
  12. 杜秀卿、高惠琳(1999)。1998台灣文學年鑑。台北:文建會。
  13. 周慶華(2000)。1999台灣文學年鑑。台北:文建會。
  14. 林于弘(2003)。關於文學獎的私房說法。文訊,218,61-62。
  15. 林于弘、文訊雜誌社(1999)。解嚴後兩大報文學獎新詩得獎現象觀察。發表於第三屆青年文學會議
  16. 林黛嫚(2003)。我與我想像的文學獎。文訊,218,52-53。
  17. 施佩君、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2003)。台灣少年小說中的少女形象-以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為例。發表於兒童文學資深作家陳千武先生及其同輩作家作品研討會
  18. 徐國能、文訊雜誌社(1999)。版圖的重建-論近兩年之地方性文學獎現象。發表於第三屆青年文學會議
  19. 郝譽翔、台灣文學協會(2000)。八〇年代的女作家與文學獎。發表於當代台灣小說研討會
  20. 張子樟、台東師院兒童文學研究所(2003)。台灣少年小說中的文化現象-以「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得獎作品為例。發表於兒童文學與兒童文化學術研討會
  21. 張錯(2004)。文學獎的爭議與執行-世界華文文學領域探討與展望。文訊,222,4-7。
  22. 張錦華(2002)。傳播理論
  23. 莊宜文(199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
  24. 莊宜文(2003)。文學競技或人性試煉?-談文學獎的光明與幽暗。文訊,218,41。
  25. 莊宜文、文訊雜誌社(1998)。重組的星空:從文學獎談新世代小說家的崛起。發表於第二屆青年文學會議
  26. 許榮哲(2000)。1999台灣文學年鑑。台北:文建會。
  27. 許劍橋、文訊雜誌社(2001)。驚蜇!絕響?-1998第一屆全球華文同志文學獎得獎作品觀察。發表於第五屆青年文學會議
  28. 郭強生(2003)。文學獎肯定了什麼?。文訊,218,54。
  29. 陳平原(2007)。大學校園裡的「文學」。渤海大學學報,2,5-13,24。
  30. 陳昌明(2006)。熱情的果實:鳳凰樹文學獎。文訊,250,50-52。
  31. 聯合報(1994/3/24/35)
  32. 焦桐(1998)。臺灣文學的街頭運動。台北:時報。
  33. 馮秋萍、台東師院兒童文學研究所(2003)。從信誼幼兒文學獎看台灣本土之圖畫書創作。發表於台灣兒童圖畫書學術研討會
  34. 劉暉譯(2001)。藝術的法則-文學場的生成和結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35. 蔡雅薰(1999)。1998台灣文學年鑑。台北:文建會。
  36. 鍾正道(2006)。東吳大學人文精神標的:雙溪現代文學獎。文訊,250,53-55。
  37. 顏崑陽(2006)。文學「試賣產品」的櫥窗〉:臺灣校園文學獎觀察。文訊,250,31-32。
  38. 蘇蘅(1986)。傳播研究調查法。台北:三民。
  39. 蘇蘅、吳淑俊(1997)。新聞學研究第五十四集。台北:政治大學新聞學系。
被引用次数
  1. 何維剛(2021)。臺灣近十年(2009-2018)文學獎古典詩評選之探究與反思。東華漢學,33,119-157。
  2. 余貞誼(2015)。閨秀文學到女性主義書寫:以場域觀點論周芬伶。台灣文學研究學報,21,13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