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方東樹《昭昧詹言》論陶詩

并列篇名

Fang Dong Shu Zhau Mei Zhan Yian's Comments on Tao Yuan Ming's Poetry

DOI

10.6999/DHJCS.200912.0227

作者

張俐盈(Li-Ying Chang)

关键词

方東樹 ; 昭昧詹言 ; 陶詩 ; 桐城派 ; Fang Dong Shu ; Zhau Mei Zhan Yian ; Tao Shi ; Tong Cheng Pai

期刊名称

東華漢學

卷期/出版年月

10期(2009 / 12 / 01)

页次

227 - 25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方東樹(1772-1851)論詩名著《昭昧詹言》,係就王士禛《古詩選》與姚鼐《今體詩鈔》所選名家之作,一一論其詩法而成。全書凡二十一卷,其中「卷四」以專章討論陶淵明的五言古詩,共八十五則。方東樹自言:「前人說陶詩者甚眾,然多迹論常解,無關微言勝理,今皆不取。」似乎自恃其評敘陶詩,獨具迥異於前人之見識。本文據此出發,將《昭昧詹言》中評論陶淵明與其作品之詩話,析分為三個層次進行討論。首先,方東樹標舉出陶詩「直書胸臆」的特質,並認為其胸中自然流露的任真,實乃《六經》、孔、孟之道腴,且以「深人」而非「詩人」稱許之;其次,方東樹在謝榛「不必專學陶」的論點之上,進一步提出初學者不宜先學陶詩的建議,並在實際評述淵明作品時,帶入文、理、義等方氏重視的學詩準則,期望對後學有所俾益。第三,陶淵明的淡泊胸襟與詩歌表現無二,符合方東樹的儒學詩教觀,然對於陶詩中流露的其他思想,方氏並未轉換視角而依舊秉持儒學觀審度,造成其評論上的侷限,但卻也是別具特色的詮解。

英文摘要

Fang Dong Shu方東樹 (1772-1851) in his Zhau Mei Zhan Yian 昭昧詹言indicated that lots of people had comments about Tao Yuan Ming's poetry, but none is brilliant. That sounds like he has different comment from others. This paper tries to discuss how special it is. First of all, in appreciating side, Fang Dong Shu points out the characteristic of Tao Yuan Ming's poetry of ”write thoroughly by his heart 直書胸臆,” and applauded him ”shen ren 深人” but not ”shi ren 詩人.” Secondly, in creating part, Fang Dong Shu criticized Yuan Ming's poetry by ”wun文,” ”li 理,” ”yi義,” which are standards he paid much attention to study writing poetry. Thirdly, as for Confucianism's view, Tao Yuan Ming's poetry and his mind are totally match, that conforms to Fang Dong Shu's concept of poetics. However, for other thoughts conveyed in Tao Yuan Ming's poetry, Fang Dong Shu didn't shift his perspectives but still adhered to Confucianism's view to observe and judge. That is the limitation as well as distinguishing feature of his comment.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方東樹(2005)。臺中師院學報,19(1),243-268。
    連結:
  2. (1994)。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集刊:人文及社會科學,4(1),15-37。
  3. 明謝榛著、宛平校點(1998)。四溟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4. 清永瑢、紀昀撰(1983)。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史部卷九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5. 清何文煥輯(1981)。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
  6. 清溫汝能、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編、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史教研室編。陶淵明資料彙編,下冊
  7. 清嚴可均輯校(1985)。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梁文。北京:中華書局。
  8. 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疏(1982)。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9. 魏何晏注、邢昺疏(1955)。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10. 方東樹著。儀衛軒文集,卷七。中研院史語所(藏)。
  11. 方東樹著、汪紹楹校點(2006)。昭昧詹言,卷四第十八則。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2. 自北京大學編、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編、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史教研室編(2004)。陶淵明資料彙編,上冊。北京:中華書局。
  13. 自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編、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史教研室編。陶淵明資料彙編,上冊
  14. 吳宏一著。清代文學批評論集
  15. 吳宏一著(1998)。清代文學批評論集。臺北:聯經文化事業出版有限公司。
  16. 吳宏一著。清方儀衛先生東樹年譜
  17. 青木正兒著、陳淑女譯(1991)。清代文學評論史。臺北:開明書店。
  18. 姚鼐(1962)。今體詩鈔。臺北:廣文書局。
  19. 姚鼐(1992)。惜抱軒文集,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 胡經之主編(2001)。中國古典文藝學叢編,第三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1. 袁行霈箋注(2005)。陶淵明集箋注。北京:中華書局。
  22. 康維訓(198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3. 張伯偉(2002)。中國古代文學批評方法研究,第五章。北京:中華書局。
  24. 張健。清代詩學研究
  25. 張健(1999)。清代詩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6. 郭正宜(199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
  27. 郭紹虞(1990)。中國文學批評史。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28. 郭紹虞編選、富壽蓀校點(1999)。清詩話續編(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9. 陳俊生(1999)。博士論文(博士論文)。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30. 陶淵明、袁行霈箋注。陶淵明集箋注
  31. 陶淵明、袁行霈箋注。陶淵明集箋注
  32. 逯欽立輯校(1983)。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
  33. 楊淑華(2003)。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34. 蔡鎮楚(1990)。詩話學,第八章。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35. 鄭福照編(1978)。清方儀衛先生東樹年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6. 蕭統、清嚴可均輯校。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梁文
  37. 鍾嶸著、陳延傑注(1992)。詩品注。臺北:里仁書局。
被引用次数
  1. 劉芝慶(2014)。「文章要有本領」─方東樹論漢宋之爭。彰化師大國文學誌,28,13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