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劉克襄動物小說中的自然觀

并列篇名

The Concept of Nature in Liu Ka-shiang's Animal Fictions

DOI

10.6999/DHJCS.200912.0285

作者

黃宗潔(Tsung-Chieh Huang)

关键词

劉克襄 ; 動物小說 ; 自然書寫 ; 自然觀 ; Liu Ka-shiang ; animal fiction ; nature writing ; the concept of nature

期刊名称

東華漢學

卷期/出版年月

10期(2009 / 12 / 01)

页次

285 - 32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若要理解當代台灣自然書寫的發展,劉克襄可說是絕對不能被遺漏的一個名字。他不只是台灣自然書寫的前行者,多年來更創作不輟,不斷求新求變。在其多元的創作中,「動物小說」是一個相當值得注意的類別,從1991-2008年,劉克襄共出版了四本動物小說:《風鳥皮諾查》、《座頭鯨赫連麼麼》、《野狗之丘》和《永遠的信天翁》,本文將探討這四本作品中敘事觀點之轉移、「動物」與「人物」互動關係之轉變,以及觀看動物的方式。藉此了解劉克襄動物小說的寫作特色與創作觀,並進一步思考人類是如何形塑對動物的想像,這樣的觀看角度又如何影響了我們對待動物與自然的態度。

英文摘要

Liu Ka-shiang is definitely the one you need to know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nature writings in Taiwan. Not simply a pioneer, he writes continuously throughout all these years, seeking innovation and change. Among his various works, ”animal fiction” is a category that is noteworthy. From 1991 to 2008, Liu published four animal fictions, including A Story of a Wind Bird (1991), A Story of a Humpback Whale (1993), Hill of Stray Dogs (2007) and The Albatross Forever (2008).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how Liu modifies his narrative point of view throughout these fictions and how his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nimal and human being has been changed. By doing so, we will be able to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 animal fictions as well as his view on creative writing. Furthermore, an investigation of Liu's animal fictions may help us think about how people build up their imagination towards animals and how different viewpoints affect people's way of treating animals and their attitude towards natur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朱增宏(2003)。把雨傘留給蚯蚓?。中外文學,32(2),118-119。
    連結:
  2. 茉莉‧穆蘭、陳玉雲譯(2003)。鏡子與視窗:人類與動物關係的社會文化研究。中外文學,32(2),56-57。
    連結:
  3. 梁孫傑(2009)。中外文學
    連結:
  4. 曾美雲(2007)。自然與文學之間-試論劉克襄散文中的變與不變。語文學報,14,273。
    連結:
  5. 湯姆‧睿根、王穎譯(2003)。倫理學與動物。中外文學,32(2),34。
    連結:
  6. 黃宗慧(2008)。中外文學
    連結:
  7. 黃宗慧(2008)。中外文學
    連結:
  8. 藍建春(2008)。自然烏托邦中的隱形人-臺灣自然寫作中的人與自然。臺灣文學研究學報,6,243。
    連結:
  9. John Berger著、劉惠媛譯(2002)。影像的閱讀。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0. John Berger著、劉惠媛譯。影像的閱讀
  11. Steve Baker.Picturing the Beast: Animas, Identity, and Representation.
  12. Steve Baker(2001).Picturing the Beast: Animas, Identity, and Representation.Urbana:U of Illinois P.
  13. 吳明益(2004)。以書寫解放自然。臺北:大安出版社。
  14. 季季、劉克襄(1991)。風鳥皮諾查。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5. 林清玄、劉克襄。風鳥皮諾查
  16. 馬克‧貝考夫編(2002)。動物權與動物福利小百科。臺北:桂冠出版公司。
  17. 偉恩‧葛拉帝、饒偉立譯(2008)。再見度度鳥。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8. 張瑞芬(2008)。漂鳥迷航:評介劉克襄《永遠的信天翁》。文訊,274
  19. 梁孫傑(2009)。觀看動物:從動物園談動物權利的爭議。《人文生態與生態科學對話國際工作坊》會議論文
  20. 陳明柔主編(2006)。臺灣的自然書寫:「臺灣書寫學術研討會」文集。臺中:晨星出版公司。
  21. 黃宗慧。劉克襄《野狗之丘》的動保意義初探:以德希達之動物觀為參照起點
  22. 黃資婷(2009)。幼獅文藝
  23. 楊光(1996)。逐漸建立一個自然寫作的傳統一李瑞騰專訪劉克襄。文訊,134,97。
  24. 楊雅琄(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中山大學中文系。
  25. 鄒欣寧(2004)。攤開冒險家的觀察地圖:專訪劉克襄先生。文訊,221,124。
  26. 瑪莉塔‧史特肯、莉莎‧卡萊特、陳品秀譯(2009)。觀看的實踐:給所有影像世代的視覺文化導論。臺北:臉譜出版。
  27. 劉克襄(2007)。野狗之丘。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8. 劉克襄(1993)。座頭鯨赫連麼麼。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9. 劉克襄。野狗之丘
  30. 劉克襄。永遠的信天翁
  31. 劉克襄(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
  32. 劉克襄(1997)。扁豆森林,小島飛行,草原鬼雨。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33. 劉克襄(2008)。永遠的信天翁。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34. 劉克襄口述、王昕紀錄(2002)。愛好自然探險的「鳥人」:作家劉克襄的成長。小作家月刊,104,18-19。
  35. 簡媜、劉克襄。風鳥皮諾查
  36. 簡義明(2000)。跨越詩與自然的疆界-劉克襄的新詩再評價。臺中縣作家與作品研討會論文集,臺中:
被引用次数
  1. Liang, Sun-chieh(2012).Animal Contact in Liu Ka-shiang's He-lien-mo-mo the Humpback Whale.淡江評論,42(2),33-58.
  2. 陳木青(2022)。城市之餘:論劉克襄《野狗之丘》、《虎地貓》的地理空間與生命關懷。東華漢學,36,205-241。
  3. 葉文琪、高郁婷、王志弘(2017)。從牲畜到毛孩子:臺灣報紙動物再現的劃界敘事與情感化。新聞學研究,133,4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