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試析嵇康〈聲無哀樂論〉中玄學與美學之會通

并列篇名

On the Confluence of "Xuan Xue" and Aesthetics in Xi Kang's Shengwu Aile Lun

DOI

10.6999/DHJCS.201006.0001

作者

許銘全(Ming-Chuan Hsu)

关键词

樂記 ; 聲無哀樂論 ; 移風易俗 ; 嵇康 ; Yue ji ; Shengwu Aile Lun ; yi-feng yi-su移風易俗 ; Xi Kang

期刊名称

東華漢學

卷期/出版年月

11期(2010 / 06 / 01)

页次

1 - 2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一般認為嵇康〈聲無哀樂論〉其理論觀點有別於以《樂記》為代表的傳統樂論。然而,作為一套論證的架構體系而言,〈聲無哀樂論〉與傳統樂論在論述上究竟如何辯詰交鋒?藉由這個問題的梳理,可進一步探討:〈聲無哀樂論〉是否在反對傳統樂論的理論觀點之際,也否定了音樂能移風易俗?換言之,〈聲無哀樂論〉是否只是推翻傳統樂論的觀點,只「破」而無「立」?尤其在移風易俗的問題上,嵇康是否真如某些學者所言,完全否定了音樂移風易俗的可能?

英文摘要

It's generally thought that Xi Kang's Shengwu Aile Lun (on the Absence of Sentiments in Music) is opposed to the traditional music theory, Yue ji. This essay will firstly focus on how Xi Kang disputes the traditional music theory in the Shengwu Aile Lun. Through the analysis, we can further discuss and clarify whether Shengwu Aile Lun negates the ability of ”yi-feng yi-su 移風易俗” in music? If not, how does Xi Kang construct the dis-cours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戴璉璋(1997)。玄學中的音樂思想。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0,76+80。
    連結:
  2. 十三經注疏。臺北:藍燈出版社。
  3. 任繼愈編(1988)。中國哲學發展史—魏晉南北朝。北京:人民出版社。
  4. 牟宗三(1992)。才性與玄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5. 余英時(1980)。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臺北:聯經文化事業出版有限公司。
  6. 吳冠宏(2006)。魏晉玄義與聲論新探。臺北:里仁書局。
  7. 張蕙慧(1997)。嵇康音樂美學思想探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8. 許抗生(1989)。魏晉玄學史。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9. 楊儒賓(1992)。論公孫尼子的養氣說—兼論與孟子的關係。清華學報,22(3),237+239+240。
  10. 錢鍾書(1990)。管錐篇。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1. 戴明揚校注(1978)。嵇康集校注。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