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清華簡˙繁年》與《左傳》中的楚史異同

并列篇名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Historical Event of the State of Chu Dynasty in "Xi-Nian(繫年)" and "Tuo Zhuan"

作者

魏慈德(Tzu-Te Wei)

关键词

清華簡 ; 繫年 ; 楚國史 ; 左傳 ; 楚世家 ; Chu historical event ; bamboo slip texts of the State of Chu's history ; King Chu's story

期刊名称

東華漢學

卷期/出版年月

17期(2013 / 06 / 01)

页次

1 - 4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清華簡‧繫年》中多記載有關楚國歷史者,其內容或可與《左傳》互證,如文王伐蔡滅息娶息媯事、楚晉城濮之戰、宋華元求成於楚事、楚晉邲之戰、莊王以來的楚吳關係、楚共與晉景、厲時的弭兵之盟、楚康以來的楚晉弭兵之盟、靈王以來的楚蔡關係等。然而兩者的情節或有不同,如文王伐蔡滅息娶息媯事中楚文王伐蔡與滅息事分屬二年,先與蔡侯為客於息,見息媯後還。次年來滅息,復娶息媯。異於傳文的分列伐蔡與滅息於〈莊公十年傳〉與〈莊公十四年傳〉中;宋華元求成於楚事中抶宋公之僕者簡文作「申公叔侯」,聘於齊者作「孫伯亡畏」,傳文兩者皆作「文之亡畏」(申舟),故「申公叔侯」與「文之無畏」可能為同一人;莊王以來的楚吳關係中以「少」為陳公子徵舒之妻,與傳文從杜預以來,皆認為夏姬為夏徵舒之母不同;楚共與晉景、厲時的弭兵之盟事中,簡文以為宋華元行楚晉之成,乃楚王所使,且後來因晉先背盟伐秦,故楚人圍鄭以報復。其敘述觀點異於《左傳》所載的楚子反先背盟不同,可見楚人史觀。而〈繫年〉亦見《左傳》不及載的楚國史,可補其記事與記年,如《葛陵楚簡》載大莫敖陽為與晉師戰於長城之歲,據〈繫年〉為簡王九年事。而〈羌鐘〉載羌佐韓宗征秦,迫齊師入長城事亦可與簡文中的聲王事對應等,本文將針對〈繫年〉中的楚史記載來與《左傳》相校,以見其異同。

英文摘要

Among the Chu Dynasty Bamboo slips which Shanghai Museum and Tsing-Hua University contain, some slips recorded stories of Chu written by Chu compatriots. However, there is a slight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recording of the slips and hand-down-literature. This paper uses eight events as examples to compare the records in ”Xi-Nian” and ”Zuo Zhuan”; furthermore, this paper would show some records about King Chien, King Sheng, and King Dao of Chu, which didn’t record in ”Zuo Zhuan” but in ”Xi-Nia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texts would generate new historical data and hence contribute to our knowledge of the history of the state of Chu.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李隆獻(2010)。先秦傳本/簡本敘事舉隅─以「三郤之亡」為例。臺大中文學報,32,73。
    連結:
  2. 溫廷敬,〈(厂驫)羌鐘銘釋〉,《中山大學史學專刊》1935 年1 卷1 期。
  3. 邢文,〈浙大藏簡辨偽(下)─戰國書法〉,《光明日報》2012 年6 月04 日15 版。
  4. 韓少華,〈「浙大簡」遭質疑整理者稱不必回應〉,《東方早報》,2012年6 月5 日文化B1 版。
  5. 董珊,〈讀清華簡《繫年》〉,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11 年12 月26 日。
  6. 清‧常茂徠,《增訂春秋世族源流圖考》(道光三十年季夏五月,夷門怡古堂刊本),卷三,頁145
  7. 邢文,〈浙大藏簡辨偽(上)─楚簡《左傳》〉,《光明日報》2012 年5 月28 日15 版
  8. 晉杜預集解、唐孔穎達正義(1997)。春秋左傳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9. 清顧棟高輯、吳樹平點校、李解民點校(1993)。春秋大事表。北京:中華書局。
  10. 漢王充、黃暉校釋(1996)。論衡校釋。北京:中華書局。
  11. 漢司馬遷、瀧川龜太郎注(1993)。史記會注考證。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2. 漢劉熙、清畢沅疏證、清王先謙補(2008)。釋名疏證補。北京:中華書局。
  13. 于豪亮(1985)。于豪亮學術文存。北京:中華書局。
  14. 何寧(1998)。淮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15. 李佳(2010)。試論《國語》的篇章結構及其筆法特徵─以《左傳》互見記載為參照。北京大學學報,47(6),71。
  16. 李珍華、周長楫(1999)。漢字古今音表。北京:中華書局。
  17. 李零(2004)。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局。
  18. 李學勤(2010)。清華簡繫年及有關古史問題。文物,2010(3),73。
  19. 李學勤(2008)。文物中的古文明。北京:商務印書館。
  20. 周亞(2009)。越王劍銘與越王世系─兼論越王丌北古劍和越王不光劍的斷代問題。古文字與古代史,臺北:
  21. 林清源(2012)。《上博七‧鄭子家喪》文本問題檢討。古文字與古代史,臺北:
  22. 張以仁(1980)。國語左傳論集。臺北:東昇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23. 張以仁(2010)。論《國語》與《左傳》的關係。張以仁先秦史論集,上海:
  24. 曹錦炎(1995)。越王嗣旨不光劍銘文考。文物,1995(8),74。
  25. 曹錦炎編(2011)。浙江大學藏戰國楚簡。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26.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2011)。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上海:中西書局。
  27. 陳奇猷(1988)。呂氏春秋校釋。臺北:華正書局。
  28. 陳偉(2007)。《昭王毀室》等三篇竹書的國別和體裁。楚地簡帛思想研究(三),武漢:
  29. 湖北省荊沙鐵路考隊(1991)。包山楚簡。北京:文物出版社。
  30. 程薇(2012)。清華簡《繫年》與息媯事迹。文史知識,2012(4),47。
  31. 楊伯峻(1993)。春秋左傳注。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32. 楊家駱編(1989)。竹書紀年八種。臺北:世界書局。
  33. 裘錫圭(2012)。說從「[難字,請見原文]」聲的從「貝」與從「辵」之字。文史,2012(3),19。
  34. 趙平安(2004)。山東秦地考。華學,7,119。
  35. 錢穆(2002)。先秦諸子繫年。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36. 藤田勝久、曹峰譯、廣瀨薰雄譯(2008)。《史記》戰國史料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蔡瑩瑩(2016)。《清華簡‧繫年》楚國紀年五章的敘事特色管窺。成大中文學報,55,51-94。
  2. (2023)。論《繫年》的性質與規範化:以戰争與弭兵書寫爲例。人文中國學報,36,151-194。
  3. (2023)。由“子”入經:從清華簡《繫年》重探《左傳》的源流與定位。嶺南學報,17,7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