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九七」後的香港小說

并列篇名

Fictions in Hong Kong after 1997

作者

趙稀方(Xi-Fang Zhao)

关键词

1997 ; 香港 ; 小說 ; 1997 ; Hong Kong ; Fiction

期刊名称

東華漢學

卷期/出版年月

17期(2013 / 06 / 01)

页次

321 - 33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九七」之後,「香港意識」退潮,一度被「香港意識」遮蔽的香港內部固有的諸如階級、性別等問題又重新出現,殖民和本土、傳統與現代等方面的矛盾糾葛依然是香港文化不可或缺的維度。自後殖民理論觀之,香港小說與殖民主義疏離反抗以至「生死搏鬥」的作品並不多見,有關於「私人的」和「充滿一種力比多動力」的作品,也並未像傑姆遜所說的那樣具有政治維度的「民族寓言」。

英文摘要

Since 1997, as the current of ”Hong Kong Consciousness” declined, gender and class issues reappeared in Hong Kong. Nevertheless,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colon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is still a necessary issue of Hong Kong culture. Through the lens of post-colonialism theory, Hong Kong fictions rarely include fierce combats against colonialism. Instead, these, fictions remained largely fixated on the ”individual level,” and sometimes, ”libido-driven.” These works are not ”national allegories” with a political dimension, as Fredric Jameson otherwise predicted they would b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Jameson, Fredric(1986).Third-World Literature in the Era of Multinational Capitalism.Social Text,15,69.
  2. 王良和(2000)。魚咒。香港文學,189
  3. 王德威(2003)。香港的情與愛─回歸後的小說敘事與欲望。當代作家評論,2003(5)
  4. 紀馥華(1999)。如何擺脫當前文學的困境。第三屆香港文學研討會講稿彙編
  5. 許子東(2003)。後殖民食物與愛情。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6. 許子東(2004)。香港短篇小說選(2000-2001)。香港:三聯書店。
  7. 陶然(2005)。香港文學小說選(2003-2004)。香港:香港文學出版社。
  8. 黃盛源(2005)。兩次回歸。香港文學,248
  9. 董啟章(1998)。名字的玫瑰。臺北:元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0. 董啟章(1997)。雙身。臺北:臺灣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1. 謝曉虹(2001)。理髮。香港文學,2001(9)
被引用次数
  1. (2024)。以「本土」超越「本土」:論潘惠森「昆蟲系列」和「珠三角系列」的「後九七」敘事。中外文學,53(1),251-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