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紅樓夢》「大觀園」的隱喻與實現

并列篇名

Metaphor and Realisation about 'Grand View Garden' in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作者

賴芳伶(Fang-Ling Lai)

关键词

紅樓夢 ; 大觀園 ; 象徵 ; 隱喻 ; Dream of Red the Red Chamber ; Grand View Garden ; symbolism ; metaphor

期刊名称

東華漢學

卷期/出版年月

19期(2014 / 06 / 01)

页次

243 - 28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若以詩學之隱喻象徵考察《紅樓夢》「大觀園」,其歧義性恰似無窮生長的元素,甚至形成迴環往覆的想像結構。本文希望能捕捉「大觀園」背後隱藏以取喻的象徵,不僅空間界面與時間向度互為歸依,其蘊涵也深廣無盡。此一含攝神話宗教、象徵隱喻的完整體系,是為實現藝術和倫理世界,並因此架構出苦心孤詣的美學場域、抒情旨趨。全文依次探索「大觀園」之源,及其多重空間,運用神聖儀示中的「通道」經驗,指出「大觀園」是寶玉與眾生具象藏虛的修行道場,乃為實現更高次元的生命存在,重回宇宙母源,生發不息。

英文摘要

In terms of metaphor and symbolism of Poetics,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Grand View Garden', its ambiguity is like an element of infinite growth, even the formation of the loop structure to cover imagination. This article hopes to capture the hidden symbolism intended to obtain the metaphor behind 'Grand View Garden'-not only do space and time dimensions depend on each other, but also reach a deeper and endless implication. This complete system, including mythology and religion as well as symbolism and metaphor, is meant to achieve the artistic and ethical world, and therefore establish a persistent and painstaking aesthetic field and lyrical purpose and trend. The full text discovers in turn the source of 'Grand View Garden' and its multiple spaces, and points out, by way of referring to the experience of 'the passage' in the sacred ritual in 'Grand View Garden', that 'Grand View Garden' is the figurative and imaginative spiritual temple where Baoyu and other beings cultivate themselves in order to reach a higher level of existence, to return to the mother universe, and to blossom forever.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陳麗如(2012)。論古典小說「鏡象書寫」的兩度裂變─《古鏡記》與《紅樓夢》。興大人文學報,49,77-108。
    連結:
  2. (2004)。古典小說散論。臺北:大安出版社。
  3. 清曹雪芹、馮其庸校注(1984)。紅樓夢校注。臺北:里仁書局。
  4. 清曹雪芹、馮其庸校注(1984)。紅樓夢校注。臺北:里仁書局。
  5. 清曹雪芹、馮其庸校注(1984)。紅樓夢校注。臺北:里仁書局。
  6. 王國維、林語堂(1984)。紅樓夢藝術論。臺北:里仁書局。
  7. 伊利亞德、楊素娥譯(2001)。聖與俗─宗教的本質。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8. 余英時(1976)。歷史與思想。臺北:聯經文化事業出版有限公司。
  9. 余英時、周策縱(1985)。曹雪芹與紅樓夢。臺北:里仁書局。
  10. 坎伯、朱侃如譯(1995)。神話。臺北:立緒文化有限出版公司。
  11. 李豐楙(2003)。情與無情:道教出家制與謫凡敘述的情意識─兼論《紅樓夢》的抒情觀。欲掩彌彰:中國歷史文化中的「私」與「情」─私情篇,臺北:
  12. 李豐楙(2009)。假作真時真亦假─一僧一道眼下的情,慾與理。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情、理、欲,臺北:
  13. 俞平伯(1988)。俞平伯論〈紅樓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4. 胡菊人(1977)。紅樓水滸與小說藝術。香港:百葉書店。
  15. 胡萬川(2010)。真實與想像─神話傳說探微。臺北:里仁書局。
  16. 夏志清、胡益民譯、石曉林譯、單坤琴譯(2001)。中國古典小說史論。江西:人民出版社。
  17. 浦安迪(1996)。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8. 高莉芬(2008)。蓬萊神話─神山高山與洲島的神聖敘事。臺北:里仁書局。
  19. 梅新林(2007)。紅樓夢哲學精神。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
  20. 陳慶浩(1986)。新編石頭記脂硯齋評語輯校(增訂本)。臺北:聯經文化事業出版有限公司。
  21. 廖咸浩(1993)。說淫:《紅樓夢》「悲劇」的後現代沉思。中外文學,22(2),85-99。
  22. 嚴靈峰(1979)。老子達解。臺北:華正書局。
被引用次数
  1. 蔡汎修,黃依婷,侯伯奇,杜逸龍,吳龍源(2021)。從外部視角比較《傷寒論》與《紅樓夢》的身世。中醫藥研究論叢,24(1),87-101。
  2. 黃璿璋(2021)。女紅與婦功-論《紅樓夢》及其續書的針黹書寫。漢學研究,39(2),163-209。
  3. 林雯卿(2021)。試論《紅樓夢》中的「炕」。北市大語文學報,二十四,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