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圍城中的神程:女作家筆下的基督教

并列篇名

Sacredness in the Besieged City: Christian Culture in Female Writers' Writing

作者

余婉兒(Frankie Yuen-Yee Yu)

关键词

基督教文化 ; 女作家小說 ; 淪陷時期文學 ; 上海文學 ; Christian culture ; female fiction ; literature of the Occupation Period ; literature of Shanghai

期刊名称

東華漢學

卷期/出版年月

20期(2014 / 12 / 01)

页次

289 - 32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上海淪陷,主流男作家紛紛撤離上海,文壇留下虛位,一群非主流女作家張愛玲、蘇青、施濟美、潘柳黛、程育真等乘此契機在當時上海雜誌發表作品,贏得一時聲譽。日據時期,女作家日常生活題材的書寫,並不僅是為逃避嚴峻的政治檢查。作品表面上沒有烽煙、血腥,卻無處不是戰爭和佔領的影子。小說中滲透的基督教元素和材料多元化,有用作營造氣氛、塑造人物的,有指向一種理想境界追求的,顯現了它作為抗拒凡塵俗世的利器的意義。基督教的書寫,是另類戰爭敘事。本研究以基督教文化的表述為觀察點,分析女作家小說所呈現的宗教情愫,通過具體的文本梳理,審視她們面向混亂、不安的世俗經驗時,對亂世的回應。本文從構築靈魂憩息的空間、尋求精神的淨化和實現自我超越的人格去探討女作家在淪陷中的思考,析論她們尋找克服和消弭生命苦楚的方式,探索她們構築安放靈魂的淨土的理想。

英文摘要

When Shanghai fell to the Japanese, the mainstream writers left Shanghai, leaving a vacuum in literature of Shanghai. A group of non-mainstream female writers, such as Chang Ai-ling, Su Qing, Shi Jimei, and Cheng Yu-zhen, seized the opportunity to publish their works in magazines in Shanghai and they became very well-received at that time.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period, female writers' writing on daily lives is not only for the purpose of avoiding political censorship. In their fictions, it seems there were neither battles nor bloodshed. However, the shadows of war and occupation could everywhere be found. In their works, Christian elements and materials have become a tool to create the atmosphere and image of an ideal world in order to resist the pain, suffering and desires in materialistic world. In this way, Christian writing is another type of narration of wars. This article examines Christian elements and analyses the religious feeling in their fictions. Through content analysis, it also examines the writers' responses to disorder and unrest. It explores the thinking of the female writers during the Occupation Period and analyses how they overcome hardships in their daily lives and explores their ways to search for Utopia in this world.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程育真,《天籟》,上海:日新出版社,1947
  2. 程育真,〈贖罪記〉,《小說月報》第32期(1943.5),頁78-83
  3. 湯雪華,〈禍〉,《光化》第1卷第2期(1944.12),頁57-62
  4. (2006)。性別與疆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華語言文化中心。
  5. 湯雪華,〈亞當的子孫〉(3),《紫羅蘭》第15期(1944.8),頁110-119
  6. 程育真,〈遺憾〉,《紫羅蘭》第2期(1943.5),頁81-88
  7. 湯雪華,〈在醫院中〉,《樂觀》第12期(1942.4),頁22-34
  8. 程育真,〈笑〉,《紫羅蘭》第7期(1943.10),頁62-67
  9. 汪麗玲,〈婚事〉(1-4,連載),《大眾》1944年4月號,頁96-100
  10. 陶嵐影,〈閑話小姐作家〉,《春秋》第1卷第8期(1944.3),頁99-102
  11. 汪麗玲,〈婚事〉(1-4,連載),《大眾》1944年6月號(1944.6),頁88-93
  12. 汪麗玲,〈婚事〉(1-4,連載),《大眾》1944年5月號(1944.5),頁87-90
  13. 邢禾麗,〈空課〉,《萬象》第1卷第11期(1942.9),頁138-141
  14. 湯雪華,〈亞當的子孫〉(6),《紫羅蘭》第18期(1945.3),頁108-120
  15. 徐志摩,〈卡爾佛里〉,《晨報副刊》(1924.11.17),頁4
  16. 陳獨秀,〈基督教與中國人〉,《新青年》第7卷第3號(1920.2),頁15-22
  17. 鄭家璦,《號角聲裏》,上海:大明書局,1949
  18. 湯雪華,〈亞當的子孫〉(5),《紫羅蘭》第17期(1944.11),頁111-120
  19. 楊依芙,〈燈塔〉,《萬象》第2年第8期(1943.2),頁38-49
  20. (1997)。新舊約全書。香港:福音證主協會。
  21. 程育真,〈同情〉,《大眾》1944年1月號,頁81-84
  22. 湯雪華,〈死灰〉(上、下,連載),《紫羅蘭》第2期(1943.5),頁92-100
  23. 湯雪華,〈亞當的子孫〉(1),《紫羅蘭》第13期(1944.5),頁155-167
  24. 程育真,〈玫瑰念珠〉,《生活》第3期(1947.9),頁14-20
  25. 潘柳黛,〈黑瞳〉,《雜誌》第11卷第1期(1943.4),頁130-134
  26. 程育真,〈聖歌〉,《小說月報》第3卷第6期(1943.3),頁82-88
  27. 程育真,〈雲天的變幻〉,《樂觀》創刊號(1947.4),頁16-24
  28. 程育真,〈生的禮贊〉,《大眾》1944年5月號,頁73-76
  29. 湯雪華,〈神秘的髮網〉,《大眾》1945年3、4月號合冊(1945.4),頁65-70
  30. 汪麗玲,〈婚事〉(1-4,連載),《大眾》1944年7月號(1944.7),頁97-102
  31. 素心,〈萬象四位女作家〉,《海報》第三版(1942.6.22)
  32. 周作人,〈聖書與中國文學〉,《小說月報》第12卷第1號(1921.1),頁1-7
  33. 程育真,〈聖母曲〉,《小說月報》第2卷第5號(1942.2),頁104-108
  34. 譚正璧編,《當代女作家小說選》,上海:太平書局,1944
  35. 程育真,〈星星之火〉,《萬象》第1年第11期(1942.5),頁109-116
  36. 程育真,〈夜禱〉,《小說月報》第3卷第3期(1942.12),頁111-116
  37. 湯雪華,〈亞當的子孫〉(2),《紫羅蘭》第14期(1944.6),頁157-168
  38. 冰心,〈客西馬尼花園〉、〈骷髏地〉,《生命》第1卷(1921.5),頁9-10
  39. 湯雪華,《朦朧》,上海:日新出版社,1947
  40. 湯雪華,〈死灰〉(上、下,連載),《紫羅蘭》創刊號(1943.4),頁94-103
  41. 楊依芙,〈聖保羅教堂的晨鐘〉,《萬象》第2年第1期(1942.7),頁63-72
  42. 蘇青,《魚水歡》,上海:四海出版社,1949
  43. 湯雪華,〈亞當的子孫〉(4),《紫羅蘭》第16期(1944.9),頁107-119
  44. 于青編、曉藍編、一心編(1997)。蘇青文集。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45. 于青編、曉藍編、一心編(1997)。蘇青文集。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46. 王本朝(2000)。20世紀中國文學與基督教文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47. 王羽(2007)。三位「小姐作家」。新文學史料,2007(1),61-73。
  48. 朱文潔(2012)。東吳系女作家書影。蘇州雜誌,2012(5),19-24。
  49. 朱維之(1992)。基督教與文學。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50. 艾青(1994)。艾青全集。石家庄:花山文藝出版社。
  51. 余婉兒(2011)。淪陷中的家國情懷─上海女作家小說分析。藟緣論集,廣州:
  52. 吳玉杰(1995)。中國現當代女作家的宗教情緒對女性文學的影響。遼寧大學學報,1995(1),29-32。
  53. 吳福輝(1995)。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說。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54. 李嶸明(1997)。浮世代代傳 海派文人說略。北京:華文出版社。
  55. 季紅真(1996)。中國現當代文學中的宗教意識。文學評論,1996(5),44-55。
  56. 金宏達編、于青編(1995)。張愛玲文集。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
  57. 金宏達編、于青編(1995)。張愛玲文集。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
  58. 金宏達編、于青編(1995)。張愛玲文集。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
  59. 金宏達編、于青編(1995)。張愛玲文集。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
  60. 施濟美(1998)。鳳儀園。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61. 胡山源(2000)。文壇管窺─和我有過來往的文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2. 茅盾(1984)。茅盾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63. 耿德華、張泉譯(2006)。被冷落的繆斯:中國淪陷區文學史(1937-1945)。北京:新星出版社。
  64. 馬佳(1995)。十字架下的徘徊─基督教文化和中國現代文學。上海:學林出版社。
  65. 張慶熊(2003)。基督教神學範疇─歷史的和文化比較的考察。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66. 許正林(2003)。中國現代文學與基督教。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
  67. 許正林(1999)。中國現代文學與基督教文化。文學評論,1999(2),119-130。
  68. 陳青生(2002)。年輪四十年代後半期的上海文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69. 斯特倫、金澤譯、何其敏譯(1991)。人與神 宗教生活的理解。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70. 湯雪華(2007)。小姐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71. 黃心村、胡靜譯(2010)。亂世書寫 張愛玲與淪陷時期上海文學及通俗文化。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72. 楊劍龍(1998)。曠野的呼聲─中國現代作家與基督教文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73. 路易斯•羅賓遜、傅光明譯、梁剛譯(1992)。兩刃之間:基督教與二十世紀中國小說。臺北:業強出版社。
  74. 夢之儀(2013)。紙上光陰─民國文人研究。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5. 趙靜(2011)。宗教修辭研究的路徑與方法。宗教學研究,2011(3),184-188。
  76. 蔡毅、尹相如(1992)。幻想的太陽─民族宗教與文學。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77. 魯迅(1992)。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