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學苑春秋】體玄識遠、神超理得:江建俊教授與魏晉學術研究述要
并列篇名
Academic Review
作者
曾敬宗
关键词
期刊名称
東華漢學
卷期/出版年月
23期(2016 / 06 / 01)
页次
249 - 26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林麗真(2003)。歐美「魏晉玄學」研究概況暨主要學術論著評介。
哲學與文化
,30(4),3-16。
連結:
謝大寧(2003)。湯用彤玄學理論的典範地位及其危機。
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
,5,121-140。
連結:
(2010)。
哲學與文化
,37(6)
劉宋劉義慶、梁劉孝標注、楊勇校箋(1999)。
世說新語校箋
。臺北:正文書局有限公司。
王國良編輯(1996)。
魏晉南北朝文學論著集目正編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王國良編輯(1997)。
魏晉南北朝文學論著集目續編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王曉毅(2000)。魏晉玄學研究的回顧與瞻望。
中國思想史論集
,桂林:
王曉毅(2000)。魏晉玄學研究的回顧與瞻望。
哲學研究
,2000(2),57-62。
王曉毅(2000)。魏晉玄學研究的回顧與瞻望。
哲學研究
,2000(2),59-60。
江建俊(2013)。
魏晉「神超形越」的文化底蘊
。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江建俊(1982)。
建安七子學述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江建俊(1991)。
竹林七賢探微
。臺北:華正書局。
江建俊(2009)。
于有非有,于無非無:魏晉思想文化綜論
。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江建俊(1984)。
漢晉學術論稿
。臺北:學海出版社。
江建俊(2012)。
魏晉玄理與玄風研究
。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江建俊(1994)。玄理與玄風。
孔子研究
,35,15-16。
江建俊(1983)。
漢末人倫鑒識之總理則─劉卲人物志研究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江建俊(1990)。
魏晉學術思想研索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江建俊(2001)。
新編劉子新論
。臺北: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
牟宗三(2002)。
才性與玄理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牟宗三(1983)。
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涵蘊之問題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林麗真(1997)。魏晉玄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第17 次中國學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
,韓國首爾:
林麗真編(2005)。
魏晉玄學研究論著目錄(1884-2004)
。臺北:漢學研究中心。
林麗真編、紀志昌編輯(2005)。
魏晉玄學研究論著目錄(1884-2004)
。臺北:漢學研究中心。
姚彥淇(2012)。跡冥圓融,體妙心玄─江建俊教授學思歷成紀要。
國文天地
,28(2),92-96。
洪順隆編(1992)。
中外六朝文學研究文獻目錄•增訂版
。臺北:漢學研究中心。
許抗生(1994)。湯用彤先生與《魏晉玄學論稿》。
傳統文化與現代化
,1994(3),78。
陳宜彣、林亮宇(2010)。跨越時空的知音竹林七賢頭號粉絲江建俊。
全球中央
,17,110-111。
陳明(1995)。六朝玄音遠 誰似解人歸─魏晉玄學研究四十年的回顧與反思。
原學
,北京:
陳明(1993)。六朝玄音遠 誰似解人歸─大陸玄學研究四十年的回顧與反思。
書目季刊
,27(2),14-26。
曾春海(1998)。魏晉玄學及臺灣近五十年來研究之回顧與展望。
哲學雜誌
,25,30-49。
曾春海(1998)。魏晉玄學及臺灣近五十年來研究之回顧與展望。
哲學雜誌
,25,35-36。
湯一介(2000)。
郭象與魏晉玄學(增訂本)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湯用彤(2005)。
魏晉玄學論稿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劉懷榮編(2014)。
竹林七賢學術檔案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蔡忠道(2010)。牟宗三先生對才性論的闡發─以《才性與玄理》、《歷史哲學》為中心。
鵝湖
,36(5),27-37。
謝大寧(1988)。湯用彤玄學理論的典範地位及其危機。
魏晉南北朝學術國際會議論文集(二)
鄺利安編(1985)。
魏晉南北朝史研究論文書目引得
。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羅義俊(2003)。牟宗三與魏晉玄學研究─讀牟先生《才性與玄理》。
史林
,2003(2),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