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數位時代的抒情詩人:須文蔚詩創作歷程及其文本分析

并列篇名

Lyrical Poet of the Digital Era: Wen-Wei Xu's Poetry Creative Process and Text Analysis

作者

王文仁(Wen-Jen Wang)

关键词

1960世代 ; 須文蔚 ; 抒情傳統 ; 學院派詩人 ; 1960s ; Wen-Wei Xu ; lyrical tradition ; academicism writer

期刊名称

東華漢學

卷期/出版年月

24期(2016 / 12 / 01)

页次

225 - 26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在1960世代詩人中,經常被貫上「數位詩人」稱號的須文蔚(1966-),是華語世界數位詩創作的前衛實驗者。進一步觀察其整體創作,不難發現數位只是他的養分之一,更多則來自於對生命流變過程的觀察,歷史與現實的凝視,以及抒情傳統的觀照。就目前而言,其創作歷程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出版《旅次》的1996年以前,這些作品顯現作者三十而立前,對人際交往、歷史視野與生命議題的觀察與書寫;第二階段是專注於數位詩創作的1997-2003年,這個時期的作品多以網路為載體,搭配相關網路文學論述,成為強而有力的前衛實驗。第三階段是2003年開始至今,致力於思考中國抒情傳統,也有了《魔術方塊》中精采的創作成果及相關的詩美學論述。

英文摘要

Amongst the poets from the 1960s, Wen-Wei Xu (1966-) who is often given the title as the "Digital Poet" is one of the avant-garde experimenters of digital poetry creation in the Chinese world. Further observing his creations, it is not hard to see that digit is merely one of the nutrients for him, but more are rather derived from survey towards life evolving process, the gaze at history and reality, as well as the observation of lyrical traditions. At present, his creative process may be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the 1st phase was prior to 1996 when the "Trip" was published. These works demonstrated the author’s observations and writings toward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and life topics at the age of 30. The 2nd phase was the years between 1997 and 2003, which concentrated on digital poetry creations. The majority of the works from this period used the internet as the carrier, with the assistance of relevant internet literature discussions to become the strong and powerful avant-garde experiment. The 3rd phase began in 2003 and has continued until the present, where he devotes himself to the thoughts of Chinese lyrical tradition, in which he attained the splendid creative results and relevant poetry aesthetics discussions in "Magic Cub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翁文嫻(2007)。《詩經》「興」義與現代詩「對應」美學的線索追探─以夏宇詩語言為例探索。中國文哲研究期刊,31,121-184。
    連結:
  2. 須文蔚(2015)。1960-70年代臺港重返古典的詩畫互文文藝場域研究—以余光中與劉國松推動之現代主義理論為例。東華漢學,21,145-173。
    連結:
  3. 觸電新詩網,網址:http://faculty.ndhu.edu.tw/~e-poem/poem/index01.htm(2016年11月24日作者讀取)。
  4. 旅次,網址:《旅次》,http://faculty.ndhu.edu.tw/~e-poem/poemroad/shiu-wenwei/category/productions/(2016年11月25日作者讀取)。
  5. 「詩路─臺灣現代詩網路聯盟」,網址:http://faculty.ndhu.edu.tw/~e-poem/poemblog/(2016年11月24日作者讀取)。
  6. 須文蔚,〈心靈托盤─我歌詠帶電的軀體〉,網址:http://www.myfreshnet.com/BIG5/literature/li_expert/wshu/(2015年8月20日作者讀取)。
  7. 李順興,〈網路詩三範例〉,《中國時報開卷版•網路閱讀區》,1998/9/24。
  8. 黃淑姿,〈抒情的理想主義青年文學獎─須文蔚〉,《中央副刊》2000/5/4。
  9. 黃心健創作計畫 「相遇時刻」,網址:http://www.storynest.com/pix/_4proj/i_meet/p0.php?lang=ch(2015年8月20日作者讀取)。
  10. 〈跨界詩變種繁衍的感知意象〉,《在地實驗網路電視臺》,網址:http://news.etat.com/etatnews/980807-2.htm(2015年8月24日作者讀取)。
  11. Rutherford, Jonathan(Ed.)(1990).Identity: Community, Culture, Difference.London:Lawrence & Wishart.
  12. 王文仁、李桂媚(2014)。旅人的當代抒情─須文蔚與嚴忠政詩作色彩美學析論。創世紀60社慶論文集,臺北:
  13. 王昕(2001)。遨遊有聲有色的詩天地─網路詩人須文蔚。小作家月刊,86,16-19。
  14. 王德威(2014)。現代抒情傳統四論。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15. 白靈(1996)。詩怎麼傳?。臺灣現代詩史論,臺北:
  16. 林淇漾(2001)。書寫與拼圖:臺灣文學傳播現象研究。臺北=Taipei:麥田出版社=Cite Publishing Ltd。
  17. 洛夫編、沈志方編(1994)。創世紀四十年詩選:1954-1994。臺北:創世紀詩雜誌社。
  18. 張默(2009)。創發「聲、色、意」的新景。創世紀詩雜誌,160,39-40。
  19. 陳國球(2013)。抒情中國論。香港:三聯書店。
  20. 陳謙(2013)。翻轉人生的生活紀實。幼獅文藝,720,125。
  21. 斯圖亞特•霍爾、陳光興、唐維敏編譯(1998)。文化研究:霍爾訪談錄。臺北:元尊文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22. 須文蔚(2008)。東方抒情美感數位詩學。美育,161,28-33。
  23. 須文蔚(2001)。臺灣數位詩理論與批評初探。臺灣現/當代詩史書寫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24. 須文蔚(2000)。新世代詩人的活動場域:從商業傳播市場轉向公共傳播環境的變貌。臺灣詩學,32,68-77。
  25. 須文蔚(2008)。華語現代詩抒情式批評初探。海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46-51。
  26. 須文蔚編(2011)。那一刻,我們改變了世界。臺北:遠流出版社。
  27. 須文蔚(1996)。旅次。臺北=Taipei:創世紀詩雜誌社=The Epoch Poetry Quarterly。
  28. 須文蔚(2003)。臺灣數位文學論。臺北=Taipei:二魚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fishes Culture Publishing Co., Ltd。
  29. 須文蔚(2013)。魔術方塊。臺北=Taipei:遠流出版社=Yuan-Liou Publishing Co., Ltd。
  30. 須文蔚(2009)。臺灣文學傳播論。臺北=Taipei:二魚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fishes Culture Publishing Co., Ltd。
  31. 須文蔚(1998)。網路詩的破與立。創世紀詩雜誌,117,80-95。
  32. 楊寒(2012)。雙重向度的詩旅程─讀須文蔚《旅次》。創世紀詩雜誌,170,52-57。
  33. 葉維廉(1983)。比較詩學。臺北=Taipei:東大出版社=Dong Da Publishing Co., Ltd。
  34. 解昆樺(2004)。隱匿的群星:八○年代後創世紀發展史與一九五○年世代詩人的新典律性。創世紀詩雜誌,140、141,142-143。
  35. 瑪莉塔•史特肯、莉莎•卡萊特、陳品秀譯(2009)。觀看的實踐─給所有影像世代的視覺文化導論。臺北:臉譜文化出版社。
  36. 劉紀蕙(1994)。文學與藝術八論─互文•對位•文化詮釋。臺北:三民書局。
  37. 魯蛟(2009)。舊時情懷今日詩。創世紀詩雜誌,160,29。
  38. 墨韻(2009)。陪父親看失空斬敘事特色。創世紀詩雜誌,160,41-42。
  39. 簡政珍(1992)。須文蔚簡介。幼獅文藝,468,97。
  40. 瘂弦編(1999)。天下詩選Ⅱ:1923-1999臺灣。臺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
  41. 瘂弦編、陳義芝編(1997)。世界中文報紙副刊學綜論。臺北:行政院文建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