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曾永義先生戲曲研究的學術淵源與轉化開創

并列篇名

The Origin,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in Tseng Yong-Yih's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s

作者

游宗蓉(Tsung-Jung Yu)

关键词

曾永義 ; 王國維 ; 鄭騫 ; 張敬 ; 戲曲 ; Tseng Yong-Yih ; Wang Guowei ; Zheng Qian ; Zhang Jing ; Chinese opera (Xiqu)

期刊名称

東華漢學

卷期/出版年月

25期(2017 / 06 / 01)

页次

163 - 20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旨在探討曾永義先生戲曲研究之學術淵源,及其如何從而轉化開創新方法與新論題。曾先生治戲曲,深受王國維、鄭騫、張敬三位先生之影響。於王國維先生,曾先生領會其由單元性分題研究,歸結於綜合性、整體性研究的治學方法,此一方法也成為曾先生學術研究上的不二法門。於鄭騫先生,曾先生踵繼其以樸學之法治戲曲的路向,以文獻考據為根柢,並接續鄭先生有關北曲格律與劇種體製規律的研究成果,使之更加完備。於張敬先生,曾先生接受其重視戲曲舞臺藝術的觀點,於戲曲批評兼重文學與舞臺之藝術表現。又發揚張先生的傳奇排場理論,以排場為戲曲之基本原理。在三位先生的基礎上,曾先生的研究方法與論題也有所轉化開創。其研究方法,以邏輯思考與名義辨析定考據文獻之正軌,以考古文物與調查訪問補正戲曲文獻之缺誤。其研究論題,提出戲曲劇種論、戲曲歌樂論與戲曲結構論。其新方法與新論題開拓了台灣戲曲研究的視野,帶動新的研究課題,在台灣戲曲學史上,曾先生實為承先啟後的重要關鍵。

英文摘要

This article aims to examine the origin of Tseng Yong-Yih's scholarship on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s and his transformation as well as innovation in the methodology and topics of the related research. Tseng's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s has been strongly influenced by Wang Guowei, Zheng Qian, and Zhang Jin. Inspired by Wang, the fundamental methodology that Tseng always adopts in his research is to begin from separate thematic units and conclude by comprehensive and integrated analyses. Following Zheng's textual (puxue) focus, Tseng uses archival and textual study as his basis to continue and complement Zheng's contribution to the study of the metric system and dramatic genres of Northern Qu. Inheriting Zhang's point of view on Chinese operas as a performing art, Tseng emphasizes both literary and stage values of a work in his critical studies. In addition, Tseng also promotes Zhang's theory of stagecraft (paichang) in chuanqi plays by making it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s. Furthermore, Tseng's research approach and topics, built upon the legacies of Wang, Zheng, and Zhang, are transformative as well as innovative. In terms of his approach to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 study, Tseng applies logical thinking and definition (mingyi) analysis as the standards for archival and textual study and compensate the gaps and errors in pertinent literature with archaeological finds and interviews. As for the research topics, he has proposed related theories in dramatic genres, dramatic song (ge) and music (yue), and dramatic structure. To sum up, Tseng's innovative research approach and topics have expanded the scope and subject matters of the Chinese opera study in Taiwan; he truly plays a crucial role connecting the past and future in the history of Taiwan Chinese opera stud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林鶴宜(2009)。體系與視野:五十年來(1949-2002)臺灣學者對傳統戲曲學的建構。戲劇研究,3,1-47。
    連結:
  2. 曾永義(2014)。論說「歌樂之關係」。戲劇研究,13,1-60。
    連結:
  3. 游宗蓉(2013)。鄭因百先生戲曲學述評。東華漢學,18,331-376。
    連結:
  4. (1984)。戲曲研究。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5. 王國維(1993)。王國維戲曲論文集,臺北=Taipei:
  6. 伏滌修(2013)。老驥骨奇心尚壯,青松歲久色逾新─曾永義教授訪談錄。文藝研究,2013(4),71-81。
  7. 吳新雷編(2002)。中國昆劇大辭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8. 李惠綿(2015)。立心曲海,廣播寰宇─曾永義先生的戲曲研究。國文天地,30(11),21-35。
  9. 李惠綿(2002)。戲曲批評概念史考論。臺北:里仁書局。
  10. 車文明(2001)。二十世紀戲曲文物的發現與曲學研究。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11. 洪惟助編(2002)。崑曲辭典。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12. 張敬(1993)。清徽學術論文集,臺北:
  13. 張敬(1986)。明清傳奇導論。臺北=Taipei:華正書局=hua zheng Book Store。
  14. 許子漢(1999)。明傳奇排場三要素發展歷程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
  15. 許子漢(1998)。元雜劇聯套規律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6. 郭鴻基編(2016)。我的學思歷程。臺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17. 陳平原(2010)。中國戲劇研究的三種路向。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1-27。
  18. 曾永義(1993)。台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 曾永義(2008)。曾永義學術論文自選集。北京:中華書局。
  20. 曾永義(1979)。明雜劇概論。臺北:學海出版社。
  21. 曾永義(1991)。中國古典戲劇選注。臺北:國家出版社。
  22. 曾永義(2005)。鄭師因百(騫)的曲學及其對我的啟迪。鄭因百先生百歲冥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23. 曾永義(1982)。中國古典戲劇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4. 曾永義(2013)。戲曲與偶戲。臺北:國家出版社。
  25. 曾永義(2009)。椰林大道五十年。臺北:國家出版社。
  26. 曾永義(2009)。戲曲之雅俗、折子、流派。臺北:國家出版社。
  27. 曾永義(2002)。戲曲經眼錄。臺北: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
  28. 曾永義(1984)。說俗文學。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9. 曾永義(1983)。說戲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30. 曾永義(1987)。說民藝。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31. 曾永義、施德玉(2011)。地方戲曲概論。臺北:三民書局。
  32. 曾永義(2000)。戲曲源流新論。臺北=Taipei: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li xu wen hua shi ye Co.Ltd。
  33. 曾永義(1980)。長生殿研究。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shang wu Press Co.Ltd。
  34. 曾永義(2002)。從腔調說到崑劇。臺北=Taipei:國家出版社=guo jia Publishing House。
  35. 曾永義(1997)。論說戲曲。臺北=Taipei:聯經出版事業公司=lian jing Press Co.Ltd。
  36. 曾永義(1988)。詩歌與戲曲。臺北=Taipei:聯經出版事業公司=lian jing Press Co.Ltd。
  37. 曾永義(2016)。戲曲學(一)。臺北=Taipei:三民書局=san min Book Store。
  38. 曾永義(2004)。戲曲與歌劇。臺北=Taipei:國家出版社=guo jia Publishing House。
  39. 游宗蓉(1998)。元雜劇排場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40. 游宗蓉(2014)。治學觀通變,文章道性情─曾永義教授訪談錄。東華漢學,20,407-426。
  41. 黃竹三、延保全(2009)。戲曲文物通論。臺北:國家出版社。
  42. 蔡欣欣(2005)。台灣戲曲研究成果述論(1945-2001)。臺北:國家出版社。
  43. 蔡欣欣(2009)。澹泊致遠─曾永義教授的學術理念與研究成果。書目季刊,43(1),107-123。
  44. 鄭騫(1972)。景午叢編。臺北:中華書局。
  45. 鄭騫(1973)。北曲新譜。臺北:藝文印書館。
  46. 鄭騫(1992)。龍淵述學。臺北:大安出版社。
  47. 鄭騫(2015)。從詩到曲。北京:商務印書館。
  48. 鄭騫(2012)。鄭騫戲曲論集。臺北=Taipei:國家出版社=guo jia Publishing 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