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韋昭《吳書》之國族本位與人物書寫

并列篇名

The National Parochialism and Character Writing in Wei Zhou's WuShu

作者

陳俊偉(Jun-Wei Chen)

关键词

人物書寫 ; 國族本位 ; 韋昭《吳書》 ; 陳壽《三國志》 ; Character Writing ; National Parochialism ; Wei Zhou'sWushu ; Chen Shou'sSanguozhi

期刊名称

東華漢學

卷期/出版年月

25期(2017 / 06 / 01)

页次

37 - 8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裴松之所大量徵引的《吳書》,其作者也是陳壽認為「篤學好古,博見羣籍,有記述之才」的韋昭。該書之人物書寫與其國族本位的關係如何,係屬本文探討的重點。主要以孫氏君主、漢末英雄、孫吳諸臣:計三個區域為觀察範例,舉隅的歷史人物主要有孫堅、孫權、陶謙、趙咨、沈珩、馮熙、鄭泉、魯肅、虞翻等。藉由與陳壽《三國志》為參照,很明顯《吳書》身為官修國史而自有其天生的限制,這點與曹魏官史王沈《魏書》頗為類似,必須替本國君臣隱惡揚善,侷限了人物之型塑朝多面向書寫的可能性,政權內部的負面事蹟與矛盾、衝突記載較少,或者往往被淡化。然而,或為使國人更津津樂道於國史,又或為了該書的政治宣傳目的,不少個傳頗有「增其美」的跡象、乃至於失真的傾向,因而涉及了文學的閥域。政治意識型態與史傳的文學性之間也頗有其相輔相成的地方,《吳書》中有許多內容相當豐富的人物個傳,實則難脫國族本位的色彩。

英文摘要

The WuShu, numerously cited by Pei SongZi, was authored by Wei Zhou, who was considered "diligent in study, ancient-loving, well-read and talented in recording." by Chen Shou. This essay will thus focus on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narratives of character writing and national parochialism in the book, and will mainly approaches in three perspectives. In reference to Chen Zhou's Sanguozhi, it is obvious thatWushu itself, as an official history, somehow was restricted inherently. It carried out duties of covering up vice while praising morality, and thus limited the possibilities of figuring different aspects of characters. The negative deeds,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of inner regime were less recorded, orsomehow simplified. However, whether its purpose was making the state people be proud of their own history or spreading it as a political propaganda, we can see in many biographies the characters were so much beautified that even distract the truth. According to the narrative tendency mentioned above, it's the field of fiction that it stepped into. There are also similarities along with compliments between political ideologies and the literariness of history. And despite how abundant contents of biographies are there in Wushu, however, the context cannot beinterpreted without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parochialism.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王文進(2010)。論「赤壁意象」的形成與流轉─「國事」、「史事」、「心事」、「故事」的四重奏。成大中文學報,28,35-82。
    連結:
  2. 王文進(2015)。論裴松之《三國志注》中的「三吳之書」。東華漢學,22,1-44。
    連結:
  3. 唐燮軍(2009)。韋曜《吳書》三題。書目季刊,43(3),33-47。
    連結:
  4. 陳俊偉(2015)。魚豢《魏略》的宮闈秘事之敘述傾向─以王沈《魏書》、陳壽《三國志》為參照。漢學研究,33(4),109-140。
    連結:
  5. 陳俊偉(2016)。袁曄《獻帝春秋》之歷史敘述評議。東華漢學,23,63-100。
    連結:
  6. 蔡名哲(2013)。傳國玉璽傳說的形成。東華人文學報,23,1-28。
    連結:
  7. 東漢王充(2001)。論衡。臺北:鼎文書局。
  8. 南朝宋范曄、唐李賢注(1981)。後漢書。臺北=Taipei:鼎文書局=Ding Wen。
  9. 唐劉知幾、清浦起龍通釋、王煦華整理(2009)。史通通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0. 晉陳壽、宋裴松之注(2009)。三國志。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ungHua。
  11. 晉陸雲、劉運好校注整理(2010)。陸士龍文集校注。南京:鳳凰出版社。
  12.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2009)。文選(附考異)。臺北:五南圖書。
  13. 清杭世駿(1985)。諸史然疑。北京:中華書局。
  14. 清湯球輯、楊家駱編(1995)。新校本晉書並附編六種。臺北:鼎文書局。
  15. 《中國中古史研究》編委會編(2011)。中國中古史研究‧第一卷。北京:中華書局。
  16. 牛潤珍(1999)。漢至唐初史官制度的演變。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17. 王永平(2005)。孫吳政治與文化史論。上海=Shanghai:上海古籍出版社=Shanghai Ancient Books Publishing House。
  18. 王盡忠(2009)。干寶研究全書。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9. 田中靖彥(2006)。初期東晉における孫吳觀─干寶《搜神記》を中心に。六朝學術學會報,7,51-66。
  20. 朱子彥(2010)。漢魏之際徐州的戰略地位與歸屬。史林,3,38-47。
  21. 李伯勛(2000)。審視《三國志》裴注引書的史傳文學價值。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2),83-89。
  22. 周鵬飛編、周天遊編(1992)。漢唐史籍與傳統文化。西安:三秦出版社。
  23. 林盈翔(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花蓮,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24. 胡阿祥(2005)。六朝疆域與政區研究‧增訂本。北京:學苑出版社。
  25. 胡寶國(2005)。漢唐間史學的發展。北京:商務印書館。
  26. 唐燮軍(2014)。史家行迹與史書構造─以魏晉南北朝佚史為中心的考察。杭州=Hangzhou:浙江大學出版社=Zhejiang University Press。
  27. 孫偉傑(2004)。孫吳「彈性外交」述論。漢學研究,22(1),21-46。
  28. 徐冲(2008)。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北京,北京大學歷史學系。
  29. 高橋康浩(2008)。韋昭『吳書』の偏向とその檢討。六朝學術學會報,9,1-14。
  30. 張高評(1982)。左傳之文學價值。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31. 曹磊(201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內蒙古大學歷史與旅遊文化學院。
  32. 陳俊偉(2015)。敘述觀點與歷史建構:兩晉史家的「三國」前期想像。臺北=Taipei:秀威經典=Xiu Wei。
  33. 陳博(1996)。韋昭《吳書》考。文獻,3,68-77。
  34. 陳博(1995)。試論韋昭《吳書》的特點及其價值。歷史文獻研究,6,127-138。
  35. 渡邊義浩(2004)。三國政權の構造と「名士」。東京:汲古書院。
  36. 董廣偉(2008)。從文史分野淺議裴松之《三國志注》。洛陽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3(2),1-4。
  37. 雷家驥(1990)。中古史學觀念史。臺北=Taipei:臺灣學生書局=Taiwan Student Book。
  38. 盧弼集解、錢劍夫整理(2009)。三國志集解。上海=Shanghai:上海古籍出版社=Shanghai Ancient Books Publishing House。
  39. 謝明勳(2005)。「矯柔」與「本心」─由管寧、華歆割席斷交事論「歷史之事實」。歷史月刊,5月號,68-73。
  40. 瞿林東編、葛志毅編、羅炳良副主編、郝振楠副主編(2009)。史學批評與史學文化研究。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41. 満田剛(2004)。韋昭「吳書」について。創価大学人文論集,16,235-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