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交錯在動員與運動間的中國婦運

DOI

10.6256/FWGS.2011.95.4

作者

游鑑明

关键词
期刊名称

婦研縱橫

卷期/出版年月

95期(2011 / 10 / 01)

页次

6 - 1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参考文献
  1. 王樹槐(1994)。康有為對女性及婚姻的態度。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2,27-49。
    連結:
  2. 呂芳上(1994)。抗戰時期的女權論辯。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2,81-115。
    連結:
  3. 李國彤(1995)。明清之際的婦女解放思想綜述。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3,143-161。
    連結:
  4. ( 1922/8/6) 。 〈 絲廠女主罷工風潮〉。《申報》,版13。
  5. 程謫凡(1936)。《中國現代女子教育史》。上海:中華書局。
  6. ( 1934/11/ 12) 。 〈婦女界爭法律平等紛派代表晉京請願〉。《申報》,版8。
  7. 談社英(1936)。《中國婦女運動通史》。南京:婦女共鳴社。
  8. ( 1936/6/27) 。 《申報》,版18。
  9. ( 1906) 。 〈惠馨女士殉學記〉《東方雜誌》 ,3(5) : 103-104 。
  10. ( 1912/3/30) 。 《申報》,版8。
  11. 上海婦女聯合會編(1990)。上海婦女運動史(一九一九~一九四九)。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2.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編(1989)。中國婦女運動史(新民主主義時期)。北京:春秋出版社。
  13. 王孟梅(198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中,私立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
  14. 王家儉(1983)。民初的女子參政運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11,149-171。
  15. 呂芳上(1981)。抗戰時期中國的婦運工作。中國婦女史論文集,臺北:
  16. 呂芳上(1992)。娜拉出走以後─五四到北伐青年婦女的活動。近代中國,92,103-128。
  17. 呂芳上(1989)。革命之再起:中國國民黨在改組前對新思潮的回應(1914-1924)。臺北:中研院近史所。
  18. 呂美頤、鄭永福(1990)。中國婦女運動(一八四O~一九二一)。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
  19. 呂美頤、鄭永福(1993)。近代中國婦女生活。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
  20. 李又寧(1992)。《女界鐘》與中華女性的現代化。近世家族與政治比較論文集,臺北:
  21. 李曉虹(2008)。女性的聲音:民國時期上海知識女性與大眾傳播。上海:學林出版社。
  22. 張三郎(198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
  23. 張玉法(1992)。新文化運動時期對中國家庭問題的討論。近世家族與政治比較論文集,臺北:
  24. 張玉法(2003)。二十世紀前半期中國婦女參政權的演變。無聲之聲(I):近代中國的婦女與國家(1600-1950),臺北:
  25. 梁惠錦(1988)。北伐期間國民黨領導下的婦女運動。北伐統一六十周年學術討論集,臺北:
  26. 游鑑明(1990)。中國國民黨改組後的婦女運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18,343-398。
  27. 黃銘明(199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
  28. 廖秀真(1988)。清末女學在學制上的演進及女子小學教育的發展。中國婦女史論文集,臺北:
  29. 廖秀真(198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30. 蔣永敬(1981)。胡漢民提倡女權的思想及其成就。中國婦女史論文集,臺北:
  31. 鄭培凱(1994)。晚明士大夫對婦女意識的注意。九州學刊,6(2),27-43。
  32. 盧燕貞(1989)。中國近代女子教育史(一八九五~一九四五)。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33. 鮑家麟(2000)。近代中國婦女運動史,臺北:
  34. 鮑家麟(1993)。宋恕的婦女思想。中國婦女史論集,臺北:
  35. 藍承菊(199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
  36. 顧秀蓮編(2008)。20世紀中國婦女運動史。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汪正晟(2020)。「不可理喻」的力量-反思抗戰農村婦女工作中的理性人預設。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36,10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