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以戲劇之「悲劇美學」看電影《投名狀》劇情表現

并列篇名

A Study on the Plot of the Movie "The Warl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gedy Esthetics

DOI

10.30001/JIES.200909.0007

作者

陳麓舟(Li-Chou Chen);陳重任(Rain Chen)

关键词

戲劇 ; 悲劇美學 ; 亞里斯多德 ; 黑格爾 ; Drama ; Tragedy Esthetics ; Aristotle ; Hegel

期刊名称

美容科技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6卷2期(2009 / 09 / 01)

页次

129 - 14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研究是藉由亞里斯多德及黑格爾所提出的「悲劇理論」,與戲劇之基本觀點要素談論電影《投名狀》的劇情表現。戲劇除了具有娛樂性之外,其更重要的意義是藉由戲劇的人物、情節,使觀看者能有更多的心靈互動。電影《投名狀》的劇情鋪陳及人物塑造,具有悲劇性並且可發人省思,除了背景敘述是戰爭亂世中,三個結義兄弟的情義與生死,同時也深刻描述兄弟間恩怨情仇的糾葛。雖然每一各別人物身上都因不同的情境,而引起一些對立的目的和情慾,而導致最後的劇中人物皆以悲劇性的結局收場(死亡),但真正感動我們的並非因結局的悲慘,更不是因為悲劇人物的死亡,而是在於他們對於所信仰的堅持。當人們觀看悲劇時,藉由悲劇美學的本質「矛盾」所引發的「衝突」進而使產生「恐懼」及「憐憫」而使情感獲得宣泄及淨化作用,這才是觀看悲劇的最終意義。

英文摘要

Based on the ”tragic theory” mentioned by Aristotle and Hegel and the basic concept of drama, this study is aimed at discussing the plot of the movie ”The Warlords”. In addition to providing entertainment, a drama is intended to enhance the spiritual interactions among the viewers through its characters and plots. The plot and characters of the movie ”The Warlords” are both tragic and inspirational. Not only does the movie depict the life and death of three sworn brothers in a war and the friendship among them, it describes the perplexing love and hatred among them as well. The conflicts and passions stirred up among characters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lead to the tragic denouement (i.e. death) of each character. We are really touched not by the tragic denouement or death of the tragic characters, but by their persistence in belief. The ultimate significance for tragedy viewers is to relieve and purify their feelings aroused by fear and pity caused by conflicts resulting from contradiction which is the essence of tragedy esthetics.

主题分类 醫藥衛生 > 醫藥總論
醫藥衛生 > 基礎醫學
醫藥衛生 > 中醫藥學
醫藥衛生 > 外科
醫藥衛生 > 藥理醫學
社會科學 > 經濟學
社會科學 > 管理學
参考文献
  1. 時光網
  2. 網易娛樂
  3. 弗德里希‧威廉‧尼采、周國平譯(2000)。悲劇的誕生。貓頭鷹出版社。
  4. 朱光潛(2001)。西方美學史上卷。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朱光潛(1995)。悲劇心理學。日臻出版社。
  6. 朱光潛(1984)。悲劇心理學。台北:蒲公英出版社。
  7. 李醒塵(1996)。西方美學史教程。淑馨出版社。
  8. 亞里斯多德著、羅念生譯(2002)。詩學。北京:人民出版社。
  9. 亞里斯多德著、羅念生譯(1991)。修辭學。北京:三聯書局。
  10. 亞里斯多德著、羅念生譯(1991)。修辭學。北京:三聯書局。
  11. 亞里斯多德、姚一葦譯(1966)。詩學箋註。中華書局。
  12. 亞里斯多德、陳中梅譯(2001)。詩學。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13. 林國源(2000)。古希臘劇場美學。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4. 邱紫華(1997)。思辨的美學與自由的藝術—黑格爾美學思想引論。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15. 崔小萍(1996)。表演藝術與方法。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6. 張炳陽(1999)。觀看之道:論亞里斯多德的"Katharsis"與戲劇治療的根據。台北師院語文集刊,4
  17. 張炳楊(1994)。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
  18. 曹其敏(1998)。戲劇美學。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19. 程孟輝(1987)。西方悲劇學說史。台北:駱駝出版社。
  20. 黑格爾著、朱光潛譯(2001)。美學,第三卷下冊。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1. 葉朗編(1993)。現代美學體系。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22. 幺大中編著、羅炎編著(2000)。亞里士多德—西方文化的奠基者。婦女與生活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