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摘要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many papers about internet research have been published. However, papers researched in the aspects of leisure activity with internet using still were not normal.According to the references studying, the research was aimed at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discuss the association among the students' background, internet leisure attitude, internet leisure activities, and internet leisure benefits.Based on 237 useful questionnaires from Neng-Ren Commercial and Household Vocational High School, the research found significant results by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ANOVA, and regression.The study got several results:1. The most frequent internet leisure activities of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making friends” and ”information searching” on internet.2. The older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with higher internet leisure attitude degree than younger students.3. Students with much more money usually contact internet more than 8 times; students with no class after school usually spend much time in internet.4. The internet leisure benefits of older students are higher than younger students.5. There is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internet leisure attitude and internet leisure activities.6. There is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internet leisure attitude and internet leisure benefits.7. The activity of ”sharing information by email” affects students' internet leisure benefits positively; the activity of ”skimming over sex websites” affects students' internet leisure benefits negatively.
|
参考文献
|
-
余泰魁、鄭時宜(2004)。虛擬社群線上聊天行為模式之研究。電子商務研究,2(2),117-137。
連結:
-
吳雅玲(2003)。高職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現況調查。諮商與輔導,215,50-52。
連結:
-
張孝銘、林樹旺、余國鎮(2004)。慢跑消費者活動參與動機、持續涉入與休閒行為之相關研究。大專體育學刊,6(1),83-93。
連結:
-
張良漢(2008)。建構登山健行者休閒利益與休閒滿意之關係:休閒內在動機、休閒體驗所扮演的角色。大專體育學刊,10(3),27-40。
連結:
-
張恕忠(2001)。國立臺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
連結:
-
黃勝雄(2002)。以休閒行為理論檢視台灣休閒產業之消費特性。觀光研究學報,8(2),37-51。
連結:
-
網路世界統計網站(2011): Internet World Stats: Usage and Population Statistics。2011年 2 月14 日取自:http://www.internetworldstats.com/stats.htm。
-
財團法人網路資訊中心網站(2010)。2010 年臺灣無線網路使用調查報告。2011 年 2 月14 日取自:http://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200307index.shtml。
-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10)。99 年個人家戶數位落差調查報告。2011 年 2月12日取自:http://www.rdec.gov.tw/public/Attachment/0121411543371.pdf。
-
郭靜晃(2005)。台閩地區兒童及青少年生活調查。2011 年 1 月10 日取自:http://www.cbi.gov.tw/CBI_2/internet/main/doc/doc_detail.aspx?uid=133&docid=1337。
-
Arai, S. M.,Pedlar, A. M.(1997).Building Communities Through Leisure: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a Healthy Communities Initiative.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29(2),167-183.
-
Aristotle,Sinclair, T. A.(trans.)(1981).The Politics.London:Penguin Books.
-
Bammel, G.,Burrus-Bammel, L. L.(1996).Leisure and Human Behavior.Times Mirror Higher Education Group.
-
Bright, A. D.(2000).The Role of Social Marketing in Leisure and Recreation Management.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32(1),12.
-
Cordes, K. A.,Ibrahim, H. M.(1999).Application in Recreation & Leisure for Today and the Future.New York:McGraw-Hill.
-
Cronbach, L. J.(1951).Coefficient Alpha and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ests.Psychometrika,16,297-334.
-
Driver, B. L.(1997).The Defining Moment of Benefits.Parks & Recreation,32(1),38-41.
-
Driver, B. L.(ed.),Brown, P. J.(ed.),Peterson, G. L.(ed.)(1991).Benefits of Leisure.Stage College, PA:Venture Publishing.
-
Eagly, A. H.,Chaiken, S.(1993).The Nature of Attitudes.Fort Worth Texas: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
Ellis, G. D.,Witt, P. A.(1989).The Leisure Diagnostic Battery Users Manual.Stage College, PA:Venture Publishing Inc.
-
Fishbein, M.,Ajzen, I.(1975).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Reading, MA:Addison-Wesley.
-
Godbey, G.(1994).Leisure in Your Life: An Exploration.State College, PA:Venture Publishing.
-
Iso-Ahola, S. E.(1980).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Leisure and Recreations.Dubuque, Iowa:Wm. C. Brown Publishers.
-
Iso-Ahola, S. E.(ed.)(1980).Social Psychology Perspectives On Leisure And Recreation.Springfield, IL:Charles Thomas Publishers.
-
Kelly, J.(1996).Leisure.Boston:Allyn and Bacon.
-
Kraus, R.(1990).Recreation and Leisure in Modern Society.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
Neulinger, J.,Breit, M.(1971).Attitude Dimensions of Leisure: A Replication Study.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3(2),108-115.
-
Neulinger, J.,Breit, M.(1969).Attitude Dimensions of Leisure.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1(3),255-261.
-
Nunnally, J. C.(1978).Psychometric Theory.New York:McGraw-Hill.
-
Ragheb, M. G.,Beard, J. G.(1982).Measuring Leisure Attitude.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14(2),155-167.
-
Shivers, J. S.(1981).Leisure and Recreation Concepts: A Critical Analysis.Boston:Allyn & Bacon Inc.
-
Tinsley, H. E. A.,Tinsley, D. J.(1986).A Theory of Attributes, Benefits, and Causes of Leisure Experience.Leisure Sciences,8(1),1-45.
-
Torkildsen, G.(1986).Leisure and Recreation Management.London:E. & F. N..
-
王素蘭(2009)。玄奘大學國際企業學系。
-
王鳳美(2004)。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
王慶田(2009)。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
吳秀麗(2008)。亞洲大學國際企業學系。
-
吳忠宏、范莉雯、蘇珮玲(2003)。大學生參與生態旅遊行為意向之相關研究。環境與管理研究,4(1),1-28。
-
吳明蒼(2008)。大學生休閒態度、休閒動機、休閒滿意與休閒行為因果關係模式之研究。教育研究學報,42(2),83-100。
-
吳筱萍(2008)。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
-
呂姮儒(2010)。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
-
李清泉(2002)。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
-
杜三財(2003)。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
周鳳琪(2001)。淺談國小休閒教育之實施。臺灣教育,602,17-20。
-
周瀅瀅(2007)。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在職專班。
-
林育丞(2004)。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
-
林宜蔓(2004)。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班。
-
林琮益(2010)。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
邱琬婷(2008)。國立台灣體育學院休閒運動管理研究所。
-
姚代平(2005)。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
-
胡淑美(2006)。靜宜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
孫秀蕙(1998)。台灣網際網路發展與問題初探。廣播與電視,3(4),1-20。
-
徐西森(2001)。專科學生網路成迷行為及其徑路模式之驗證研究。中華輔導學報,10,119-149。
-
馬嘉宏(2004)。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
-
高俊雄(1999)。台灣地區居民休閒參與之研究-自由時間的觀點。台北:桂魯書局。
-
高俊雄(1995)。休閒利益三因素模式。戶外遊憩研究,8(1),15-28。
-
張文義(2000)。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
-
張文禎(2002)。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
張俊德(2010)。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
-
張鈴珠(2009)。靜宜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
張朠紹(2003)。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
-
張碧峰、謝展中(2008)。青少年參與網路休閒之休閒效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系刊,3,85-88。
-
張褘芸(2008)。國立台東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
-
許建民、高俊雄(2006)。青少年休閒參與動機之研究。大專體育學刊,8(3),51-63。
-
郭進財(2008)。國立臺灣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
-
陳欣怡(2002)。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
-
陳冠惠(2002)。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
-
陳建安(2008)。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體育教學碩士學位班。
-
陳美芳(2007)。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
-
陳葦諭(2003)。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
-
陳錫平(2008)。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
-
楊淑夏(2008)。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
-
廖哲毅(2009)。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
-
廖紫婷(2009)。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
-
趙元芝(2008)。靜宜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
趙雍台(2004)。國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
-
潘玉山(1988)。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
-
蔡沛錡(2004)。南華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
蔡易達(2008)。高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
-
蔡瓊慧(2005)。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
-
鄭味玲(2006)。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
-
蕭湘薇(2008)。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
-
蕭嘉靖(200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在職碩士班。
-
賴政斌(2002)。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
-
賴美娟(2007)。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學系研究所。
-
薛宜娟(2010)。嘉南藥理科技大學溫泉產業研究所。
-
薛銘卿(1993)。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
聶夢玲(2004)。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管理學研究所。
-
魏美惠(2010)。網際網路社會中青少年生活經驗及能力發展之探討。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6(1),19-27。
-
魏勝賢(2002)。國立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研究所。
-
羅依理(2005)。靜宜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