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复方白芍泥灸在面部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并列篇名

Application of Compound Paeonia Mud Moxibustion in Facial Nursing

DOI

10.30001/JIES.202206_19(1).0003

作者

陈姝宇(Chen, Shuyu);王国英(Wang, Guoying)

关键词

白芍 ; 泥灸 ; 面部护理 ; Paeonia ; Mud moxibustion ; facial nursing

期刊名称

美容科技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19卷1期(2022 / 06 / 01)

页次

45 - 57

内容语文

簡體中文

中文摘要

目的:观察复方白芍泥灸在面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位对象进行复方白芍泥灸的面部护理干预及用白芍泥灸敷于面部,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根据皮肤纹理和皮下黑色素检测情况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符合标准的对象在干预前后面部状况,测定干预后每位对象的面部皮肤纹改善和抑制黑色素形成都有很好的效果。结论:白芍泥灸在面部护理中能够有改善肌肤纹理,抑制皮下黑色素生成的作用。

英文摘要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ompound Paeonia mud moxibustion in facial nursing. Methods: six subjects who met the standard were treated with compound peonia moxibustion and Paeonia moxibustion on the face.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y were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skin texture and the detection of subcutaneous melanin. Results: observe the facial condition of the subjects who meet the standard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and measure the facial skin lines of each subject after the intervention. It has a good effect on improving and inhibiting the formation of melanin. Conclusion: Paeonia moxibustion can improve skin texture and inhibit the production of subcutaneous melanin in facial care.

主题分类 醫藥衛生 > 醫藥總論
醫藥衛生 > 基礎醫學
醫藥衛生 > 中醫藥學
醫藥衛生 > 外科
醫藥衛生 > 藥理醫學
社會科學 > 經濟學
社會科學 > 管理學
参考文献
  1. CC2C 传媒公司.2016 年男性美白产品消费达 25%,哪个美白品类最火爆[EB/OL].http://mobile.c2cc.cn/wap/news/10000096.html,2017-4-9.
  2. 于静,朱艳华(2014)。中药白芷在古方中美白作用的应用概述。黑龙江医药,2014(01),156-158。
  3. 王立军(2016)。塔里木大学。
  4. 王艺淳,林新瑜,王芳(2014)。芍药苷对人黑素细胞生物活性及迁移的影响。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4(12),710-713。
  5. 王艺淳,前胡素,欧前胡素(2013)。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芍药苷对人表皮黑色细胞生物活性及迁移的影响。泸州医学院,2013(04),57。
  6. 付俊辉,杨献峰(2012)。基于人脸图像的性别识别建模与仿真研究。计算机仿真,2012(05),299-302。
  7. 任默莲(2009)。沈阳药科大学。
  8. 宋艳(2012)。主颜色特征与纹理相结合的图像检索。福建电脑,28(03),84+83。
  9. 李天棋(2016)。东北林业大学。
  10. 汪珍珍(2013)。天津理工大学。
  11. 周春成(2010)。郑州大学。
  12. 秦亚东,汪荣斌,周娟娟(2015)。白芍醇提物及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中国药房,2015(28),3920-3923。
  13. 秦亚东,周娟娟(2015)。不同制备工艺对白芍多糖含量及体外抗氧化作用影响。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5(04),63-66。
  14. 崔运浩,梁茂新,初杰(2016)。白芍潜在功能发掘与利用。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05),1240-1243。
  15. 童仁东(2017)。云南中医学院。
  16. 国家药典委员会(201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7. 张理平,梁娟,陈彬(2015)。22 味酸味药性中药提取物影响黑素合成的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05),618-622。
  18. 张燕燕(2013)。电子科技大学。
  19. 杨文彬(2013)。哈尔滨工程大学。
  20. 杨柳(2021)。内蒙古大学。
  21. 练杭芸,徐王彦君,梁乾德(2014)。UPLC-QTOF MS 法比较赤芍、白芍煎液化学成分差异。质谱学报,2014(03),269-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