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禪學對唐代詩歌美學的影響

并列篇名

The Influence of Zen on the Aesthetics of the Poetry of the Tang Dynasty

DOI

10.30092/JHCLANCHU.200609.0008

作者

邱湘雲(Shiang-Yun Chiu)

关键词

唐代詩歌 ; 美學 ; 禪 ; poetry of Tang Dynasty ; aesthetic ; Zen

期刊名称

興大人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7期(2006 / 09 / 01)

页次

223 - 25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禪宗」大顯於唐朝,「詩歌」也大盛於唐朝,禪學與詩學交會於一時,進而又激發出「美學」的火花。「禪」與「詩」所追求的境界之美有許多相通之處,例如重「直觀」、重「妙悟」、重在「不言而喻」等。「禪」的道理深奥渺遠,藉由詩歌形式寫成「禪詩」,其禪理得以表達盡致;「詩」則追求鮮明意象,不少詩歌因「禪」學思想的加入而大大提升了意象境界。唐代著名詩人幾乎都曾與禪宗交涉過,而且不管是在詩歌創作或詩歌理論上都表現出對「意境」的重視,詩歌「意境」說的形成就是受禪宗思想啟迪而來。 本文探討「禪學對唐代詩歌美學的影響」,「前言」之後,先述唐代詩、禪交涉的情形,並探討其時代因素,次論佛教對唐代美學的啟示,而後尋繹禪學與美學相通的命題,由此先概括了解禪學與詩歌美學的關係,最後再探討在此禪風影響下,唐代詩歌中所展現的禪學之美,這些表現可歸納為:(一)禪理之美、(二)禪境之美、(三)禪趣之美及(四)禪味之美四部分。 詩人元好問曾說:「詩為禪客添花錦,禪為詩家切玉刀」,因為「詩」,使得禪家有一更好的表現形式;因為「禪」,使得詩歌更富深刻意涵,更具高遠意境,唐代「禪宗美學」和「詩歌美學」互通互融,詩、禪一味,箇中之美深值吾人細細去品味。

英文摘要

Zen Buddhism and poetry were both prosperous in Tang Dynasty; in that time, they integrated and then fired up the sparkle of aesthetics. Zen and poetry had much in common in the pursuit of the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s. Zen was so profound and vague that it could be only understood by the expression of Zen poetry. Since Tang poetry explored vivid images, a great number of poems were enriched in the aspect of images through incorporating themselves with Zen. Nearly all famous Tang poets had the experience of studying Zen, and expressed their emphasis on artistic conceptions whatever in the composition or theories of poetry. Therefore, the theory of artistic conceptions resulted from the enlightenment of Zen.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nfluence of Zen on the aesthetics of Tang poetry. After the preface, I discuss the Buddhism enlightenment of Tang aesthetics, then the age elements of the incorporation of Zen and poetics, and last the topics of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Zen and aesthetics. By means of this, I summarize the relations between Zen and the aesthetics of poetry, and then explore the beauty of Zen in Tang poetry. In this article I shall sum up the expression of Zen in Tang poetry into four parts-the aesthetics of Zen logic, the aesthetics of Zen artistic conceptions, the aesthetics of Zen delight, and the aesthetics of Zen taste, which are explained with examples. Zen was much better expressed through the form of poetry. In return, Tang poetry contained more profound connotations and artistic conceptions. In Tang dynasty, the Zen aesthetics and poetry aesthetics incorporated each other, as is worth our appreciatio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圖書資訊學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1983)。大正藏新修大藏經。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2. (1989)。佛光大辭典。
  3. (1994)。卍新編續藏經。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4. 五代劉昫著、黃永年譯注(1992)。舊唐書。台北:錦繡出版社。
  5. 宋司馬光著、元胡三省注(1983)。資冶通鑑。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6. 宋魏慶之(1974)。詩人玉屑。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7. 宋嚴羽(1985)。滄浪詩話。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8. 宋釋普濟(1971)。五燈會元。台北:廣文書局。
  9. 明胡應麟(1973)。詩藪。台北:廣文書局。
  10. 唐司空圖作、陳國球導讀(1999)。二十四詩品。台北:金楓出版社。
  11. 唐張彥遠(1965)。歷代名畫記。台北:台灣商務書局。
  12. 唐皎然著、周維德校注(1993)。詩式校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3. 唐釋慧能著、張火慶導讀(1987)。六祖壇經。台北:金楓出版社。
  14. 清王士禎著、戴鴻森校點(1963)。帶經堂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5. 清曹雪芹(1984)。紅樓夢。台北:里仁書局。
  16. 王洪、方廣錩(1992)。中國禪詩賞辭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7. 王國維(1982)。人間詞話。台北:學海出版社。
  18. 王樹海、王鳳霞(2000)。佛禪對柳宗元山水詩的影響芻議。社會科學戰線,1
  19. 朱光潛(1987)。文藝心理學。台北:金楓出版有限公司。
  20. 佛光山(1990)。國際禪學會議論文集。高雄:佛光山。
  21. 吳言生(1999)。論李商隱詩歌的佛學意趣。文學遺產,3
  22. 李明(2001)。山居秋暝的景與情。咸寧專學報,21(4)
  23. 李映輝(1998)。唐代佛教寺院的地理分佈。湘潭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4
  24. 李澤厚(1990)。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
  25. 李澤厚(1989)。華夏美學。台北:時報文化公司。
  26. 杜松柏(1976)。禪學與唐宋詩學。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27. 周振甫、冀勤(1995)。談藝錄導讀。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8. 宗白華(1987)。藝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9. 宗白華(1981)。美學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30. 明文書局編輯部(1983)。中國美學史資料滙編。台北:明文書局。
  31. 林文欽編(2003)。中學美學研究資料選集。高雄:春暉出版社。
  32. 南懷瑾(1981)。禪宗與道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33. 胡適(1986)。白話文學史。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34. 孫大知(1994)。詩爲禪客添花錦,禪是詩家切玉刀-談王維詩中的禪理。玉溪師專學報,6
  35. 孫昌武(1989)。佛教與中國文學。台北:東華書局。
  36. 敏澤(1989)。中國美學思想史。濟南:齊魯書社。
  37. 梁啓超(1989)。飲冰室合集。北京:中華書局。
  38. 許清雲(1984)。詩式輯校新編。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39. 郭紹林(1983)。唐代士大夫與佛教。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40. 郭紹虞編選、富壽蓀校點(1983)。清詩話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1. 傅怡靜(2003)。從生活家園到精神家園-就「青山」、「空山」意象看王維詩境的本質。樂山師範學報,18(1)
  42. 單世聯、徐林祥(1992)。中國美育史導論。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
  43. 曾祖蔭(1987)。中國古代文藝美學範疇。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44. 曾議漢(2002)。「見山只是山」-不立文字與禪形上美學的終極關懷。第六次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45. 馮友蘭(1986)。中國哲學史新編。北京:人民出版社。
  46. 黃永武(1999)。中國詩學研究。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47. 黃懺華(1983)。中國佛教史。台北:台灣新文豐出版公司。
  48. 葉朗(1986)。中國美學史大綱。台北:滄浪出版社。
  49. 劉敏(2002)。論王維山水田園詩空靈的意境追求。黔南民族師範學院學報,5
  50. 劉學鍇、余恕誠(1988)。李商隱詩歌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51. 蕭麗華(1996)。論詩禪交涉-以唐詩爲考索重心。中華佛學學報,1
  52. 霍然(1993)。唐代美學思潮。高雄:麗文文化出版社。
  53. 韓林德(1989)。中國審美意識的探討。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