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詩經》“烝”字釋義

并列篇名

Interpreting the Word "Zheng" in The Book of Odes

DOI

10.30092/JHCLANCHU.200609.0002

作者

呂珍玉(Chen-Yu Lu)

关键词

詩經 ; 烝 ; 釋義 ; Shih Ching ; Zheng ; Interpretation

期刊名称

興大人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7期(2006 / 09 / 01)

页次

47 - 6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將《詩經》中出現之29處「烝」字句,按「烝」字用爲本義、引申義、通假義次序,區分爲火氣上行、細柴、冬祭、進、衆、美盛諸義及存疑,臚列重要注家訓解,一一考辨各句中「烝」字詞義。

英文摘要

A survey of the 29 occurrences of zheng 烝 in the book of Ode shows that it is a polysemous word encompassing three types of senses: basic sense, extended sense and interchangeable sense. In particular, it features a set of senses such as rising steam, fine firewood, winter sacrificial ceremony, superior behavior, bountifulness, , as well as some unresolved senses. This is a close scrutiny and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zheng 烝 in the sentences involved based on the annotations of previous important philological work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圖書資訊學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1977)。十三經注疏:左傳。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2. (1977)。十三經注疏:禮記。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3. (1977)。十三經注疏:公羊傳。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4. (1977)。十三經注疏:周禮。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5. (1977)。十三經注疏:爾雅。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6. 孔穎達(1985)。毛詩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7. 方玉潤(1960)。詩經原始。臺北:藝文印書館。
  8. 毛亨傳、鄭玄箋(1973)。毛詩鄭箋。臺北:新興書局。
  9. 王力(1992)。王力文集·同源字典。
  10. 王引之(1971)。經義述聞。臺北:廣文書局。
  11. 王逸章句、洪興祖補注(1936)。楚辭。上海:世界書局。
  12. 朱右曾校釋(1973)。逸周書集訓校釋。臺北:商務印書館。
  13. 朱熹(1958)。詩集傳。臺北:藝文印書館。
  14. 朱熹(1972)。四書集註。高雄:立文出版社。
  15. 朱駿聲(1970)。說文通訓定聲。台北:京華書局。
  16. 屈萬里(1984)。詩經詮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7. 林義光(1986)。詩經通解。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18. 殷寄明(2000)。語源學概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 班固(1965)。白虎通。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0. 郝懿行。爾雅義疏。上海:商務印書館。
  21. 馬瑞辰(2004)。毛詩傳箋通釋。北京:中華書局。
  22. 高本漢(1960)。詩經注釋。臺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23. 許慎撰、段玉裁注(1987)。說文解字注。臺北:天工書局。
  24. 郭錫良(1986)。漢字古今音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5. 楊樹達(1959)。詞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6. 戴震。續修四庫全書本:毛鄭詩考證。上海古籍出版社。
  27. 瀧川龜太郎(1997)。史記會注考證。高雄:麗文文化事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