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嵇康養生論探析

并列篇名

Theory of Cultivating Body by Ji-Kang

DOI

10.30092/JHCLANCHU.200703.0005

作者

孫世民(Si-Min Sin)

关键词

魏晉 ; 嵇康 ; 身體 ; 修養 ; Ji-Kang ; body ; cultivate

期刊名称

興大人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8期(2007 / 03 / 01)

页次

121 - 16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嵇康主張經由身體修煉,可由身以入道,所以身體是可貴的,甚至可說身體貴於天下。嵇康之所以持貴身論,與他觀念中的「兩個世界觀」有關:一個是塵埃世界,其特徵是穢累的、危殆的、暫見忽終的,無有恆性。二是「再度諧和的世界」,藉由超越意識,可由身以入道,進入「存有的根源」,這是一個圓滿無缺的世界,具永恆性。政治上之統治「天下」,乃屬形下之塵埃世界,本無永恆性,兼以穢累、危殆、暫見忽終,嵇康並不主張加以追尋;正因為形下世界為穢累、危殆、暫見忽終,所以更加顯得修養身體以超越形下世界,向形上世界提昇是急迫的事,嵇康正主張「思欲登仙,以濟不朽。」身體修煉,除可使身體處於諧和之狀態,使人道與天道相合外,尚可由身入道,進入嵇康追尋的永恆形上世界,這正是一個不朽的世界,嵇康之所以持「身體貴於天下」之「貴身論」,便可從中得到理解。

英文摘要

By cultivating and refining of body to get Tao is proved that the body is really precious. That means the body is even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world of human being. The cultivation of body is based on the Ji-Kang's opinion-the two worlds: the one is the world of human being which is dirty, dangerous, temporary and lastingless; the other is the world of recurring harmony which means eternity by exclusiveness into the origin of being and getting Tao. Ruling the country belongs to the world of human being, it is lastingless, dangerous and temporary that Ji-Kang didn't think to pursue it, he thought we should cultivate and refine our bodies to the metaphysical world. Ji-Kang considered that people should be the fairy to last the eternal body. Cultivating body is not only to let the body in harmonious mood to connected with the humanity and naturalism but also to get the Tao by cultivating the body to the metaphysical and eternal world that is searched by Ji-Kang. From this base, we can understand it easily what Ji-Kang considered that the bod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world of the human being.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圖書資訊學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拙作(2005)。錢賓四先生儒學和合論研究。國文學誌,11,175-204。
    連結:
  2. 楊自平(2005)。嵇康養生論之養生主張與思惟表現。鵝湖月刊,366,27。
    連結:
  3. 周莊周(1993)。莊子。台北:中華書局。
  4. 唐房玄齡撰(1998)。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5. 魏王弼注、樓宇烈校釋(1999)。王弼集校釋:老子道德經注。北京:中華書局。
  6. 孔繁(1994)。魏晉玄談。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7. 王岫林(2006)。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8. 王德有(1999)。玄學漫話。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9. 牟宗三(2002)。才性與玄理。台北:學生書局。
  10. 何啟民、王壽南主編(1999)。中國歷代思想家:嵇康。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1. 余英時(2003)。歷史與思想。台北:聯經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2. 余敦康(2004)。魏晉玄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3. 余敦康(2004)。魏晉玄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4. 余敦康、晨曦主編(1994)。從《莊子》到郭象《莊子注》。道家思想文化:海峽兩岸道家思想與道教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15. 吳聯益(2004)。嵇康養生思想及其黃老、道教之淵源蠡測。中國文學研究,18,25。
  16. 李玲珠(2004)。魏晉新文化運動-自然思潮。台北:文津出版社。
  17. 拙作(2006)。洄瀾在駱香林詩中的意義。靜宜人文社會學報,1(1),199。
  18. 林師安梧(2003)。人文學方法論-詮釋的存有學探源。新店:讀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 洪景潭(2005)。嵇康遊心太玄-玄理凝視下的藝術化生命。中國文學研究,21,85。
  20. 孫以楷、夏當英、中國蒙城莊子學會編(2000)。莊子與楚文化。國際莊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合肥:
  21. 徐國榮(2004)。玄學和詩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2. 徐斌(2000)。魏晉玄學新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3. 馬良懷(2006)。漢晉之際道家思想研究。廈門市:廈門大學出版社。
  24. 馬良懷(2001)。世俗與超越-論向秀、嵇康對《莊子》的不同理解。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25. 高峰著、雷海燕著(1999)。玄學十日談。上海:上海書店。
  26. 高晨陽(2000)。儒道會通與正始玄學。濟南:齊魯書社。
  27. 高晨陽(2000)。儒道會通與正始玄學。濟南:齊魯書社。
  28. 高晨陽(2000)。儒道會通與正始玄學。濟南:齊魯書社。
  29. 張亞新(1999)。漢魏六朝詩。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30. 曹道衡、俞紹初(2004)。魏晉南北朝詩選評。西安:三秦出版社。
  31. 許抗生(1995)。魏晉思想史。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32. 陳戰國、許抗生著(1989)。魏晉玄學史。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33. 章啟群(2000)。論魏晉自然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4. 曾春海(2000)。嵇康。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35. 曾春海、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編(2001)。嵇康的審美表現及生命美學。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36. 湯一介、陳鼓應主編(2002)。道家文化研究。北京:三聯書店。
  37. 童強(2006)。嵇康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38. 黃侃(2006)。文選評點。北京:中華書局。
  39. 楊祖漢(1997)。論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40. 葉海煙(1997)。老莊哲學新論。台北:文津出版社。
  41. 葉海煙(1997)。老莊哲學新論。台北:文津出版社。
  42. 劉運好(2003)。魏晉哲學與詩學。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43. 蔡忠道(2000)。魏晉儒道互補之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
  44. 蔡忠道、成大中文系主編(2004)。嵇康處世思想析探。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45. 戴明揚校注(1978)。嵇康集校注。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46. 戴璉璋(2002)。玄智、玄理與文化發展。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47. 謝大寧(1987)。歷史的嵇康與玄學的嵇康。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48. 謝揚舉(2004)。逍遙與自由-以西方概念闡釋中國哲學的個案分析。中國哲學,5,14。
  49. 韓林合(2006)。虛己以游世:莊子哲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50. 羅宗強(2002)。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北京:中華書局。
  51. 羅宗強(2004)。因緣集-羅宗強自選集。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