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試論稼軒豪放詞的美學意涵

并列篇名

On the Aesthetic Implications of the Heroic Abandon (Hao-Fang) Style in Hsin Ch'i-Chi's Tz'u Poetry

DOI

10.30092/JHCLANCHU.200703.0006

作者

趙國蓉(Kuo-Jung Chao)

关键词

辛棄疾 ; 豪放 ; 詞 ; 美感 ; Hsin Ch'i-Chi ; Heroic Abandon Hao-Fang ; Tz'u Poetry ; Aesthetic feeling

期刊名称

興大人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8期(2007 / 03 / 01)

页次

165 - 19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辛棄疾為宋代詞壇的大家,其豪放之詞風,一直受到後人的推崇和關注。其豪放詞之所以為人稱道和重視,關鍵之處即在於作品所呈現的美感,這些詞作不但展現了雄奇奔放的浪漫想像、詼諧不羈的人生態度,更體現了報國無門的悲鬱情緒。因此,這些特質形成了稼軒豪放詞獨特而動人的魅力。故本文擬由三個層次,逐一探討之。首先是釐清豪放詞的特質,其次是分析稼軒豪放詞的特色,最後是闡述其美學意涵。期望透過以下的探討和分析,能夠呈現稼軒豪放詞多元的面貌及深刻的美學意涵。

英文摘要

Hsin Ch'i-Chi, the classic writer of Sung Dynasty, has continuously received descendants' esteem and attention for his heroic abandon (hao-fang) tz'u poetry. His heroic abandon (hao-fang) tz'u poetry is highly appreciated mainly for the esthetic sense presented in his works. These works not only unfold the heroically bold and humorously uninhibited character, also manifest the depressingly melancholy with ambitions difficult to accomplish. And these characters all together form a charm of being unique and appealing. Therefore,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three related levels one by one. The first is to make clea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roic abandon (hao-fang) tz'u poetry, and that of Hsin Ch'i-Chi will be analyzed later. And finally the aesthetic implications in Hsin Ch'i-Chi's Tz'u poetry will be elaborated. Hopefully, through the above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the diverse appearances and profound aesthetic implications in Hsin Ch'i-Chi's Tz'u poetry can be completely presented.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圖書資訊學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宋陳師道(1986)。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後山詩話。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2. 宋陸游(1985)。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老學庵筆記。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3. 唐李延壽(1987)。北史。北京:中華書局。
  4. 晉陳壽(1990)。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
  5. 清何文煥(1997)。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
  6. 清陳廷焯(1984)。詞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7. 王百里校箋(1989)。詞苑叢談校箋。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8. 王國維、周錫山編(1985)。王國維文學美學論著集。上海:北岳文藝出版社。
  9. 王詠梅(2002)。論豪放與婉約風格的不同話語方式。廊坊師範學院學報,18(2),24-25。
  10. 王熙元(1976)。論婉約與豪放詞風的形成。國文學報,5,243-252。
  11. 石聲淮箋注、唐玲玲箋注(1993)。東坡樂府編年箋注。台北:華正書局。
  12. 朱光潛(1996)。文藝心理學。台北:台灣開明書店。
  13. 朱光潛(1993)。詩論。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14. 朱光潛(1984)。談美書簡。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15. 余毅恆(1991)。詞筌。台北:正中書局。
  16. 李仲聞校注(1983)。李清集校注。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7. 周明秀(2002)。論作爲詞學審美範疇的豪放。貴州社會科學,68~70;52。
  18. 姚一葦(1993)。藝術的奧秘。台北:台灣開明書店。
  19. 姚一葦(1992)。美的範疇論。台北:台灣開明書店。
  20. 胡經之編、王岳川編(2001)。文藝學美學方法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1. 韋勒克、王夢鷗譯(1996)。文學論。台北:志文出版社。
  22. 唐圭璋主編(1988)。詞話叢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23. 唐圭璋著(2002)。唐宋詞鑒賞辭典。
  24. 孫克強編著(1999)。唐宋人詞話。鄭州:河南文藝出版社。
  25. 康德著、I. Kant、宗白華譯(1996)。判斷力批判。北京:商務印書館。
  26. 梅祖麟著、高友工著、黃宣範譯(1976)。唐詩的語意研究:隱喻與典故(下)。中外文學,4、9,166-190。
  27. 陳新雄編(1989)。語言學辭典。
  28. 陳學祖(2000)。典故內涵之重新審視與稼軒詞用典之量化分析。柳州師專學報,15(3),16-23。
  29. 楊海明(1996)。唐宋詞史。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30. 葉嘉瑩(1992)。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31. 葉嘉瑩(1995)。唐宋詞名家論集。台北:正中書局。
  32. 鄧廣銘箋注(1989)。稼軒詞編年箋注。台北:華正書局。
  33. 蘇珊朗格、劉大基譯(1991)。情感與形式。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