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詩經》“維”字用法與詞義研究

并列篇名

The Use and Lexical Meaning of Wei in Book of Ode

DOI

10.30092/JHCLANCHU.200703.0002

作者

呂珍玉(Chen-Yu Lu)

关键词

詩經 ; 維 ; 文法 ; 詞義 ; Book of Ode ; wei ; grammar ; lexical meaning

期刊名称

興大人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8期(2007 / 03 / 01)

页次

33 - 7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詩經》中「維」字,不論在字形、文法作用、與他詞複合、或詞義等方面都表現得十分複雜活躍。從胡適〈談談詩經〉一文指出「維」字的費解以來,除了在一些虛詞詞典零碎見到討論,但所論並不一致,而且時有錯誤,未見有人全面予以討論。本文歸納《詩經》中253個「維」字句,分析其字形有作「侯」、「唯」、「雖」、「維」,其文法作用有用為動詞、副詞、語助詞、繫詞、指示代詞、連接詞、介詞等,常複合成「維其」、「維以」、「維何」、「維伊何」、「維何期」、「維是」等形式,並一一為所有「維」字句釋義。

英文摘要

The character wei 維 in Book of Ode exhibits fairly complicated robustness with respect to its shape, grammatical function, and role in compounding and its lexical meaning. There has been no thorough treatment of the word wei save sporadic, divergent and occasionally flawed descriptions even since Hu Shih touched on its intractableness in his essay on Book of Ode. Based on a body of 253 sentences featuring wei 維, the paper factorizes its shape into hou 侯, wei 唯, sui 雖 and wei 維, identifies its wide range of grammatical uses as verb, adverb, particle, copular, demonstrative pronoun, conjunction and preposition, pins down its role in compounding yielding compounds such as. wei qi 維其, wei yi 維以, weihe 維何, wei yi he 維伊何, wei he qi 維何期, and wei shi 維是, and furnishes annotations of each and every sentence with wei 維.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圖書資訊學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1988)。文言文虛詞大詞典。
  2. (1996)。實用古漢語虛詞。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
  3. (1985)。十三經注疏·詩經。臺北:藝文印書館。
  4. 毛亨傳、鄭玄箋(1973)。毛詩鄭箋。臺北:新興書局。
  5. 王力(1984)。王力文集·中國語法理論。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
  6. 王力(1985)。王力文集·中國現代語法。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
  7. 王力(1984)。王力文集·漢語史稿。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
  8. 王引之(1963)。經義述聞。臺北:世界書局。
  9. 王引之(1983)。經傳釋詞。臺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10. 王先謙(2002)。續修四庫全書:詩三家義集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1. 朱熹撰(1974)。詩集傳。臺北:藝文印書館。
  12. 李樗集解、黃櫄集解(1983)。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毛詩李黃集解。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3. 周師法高(1959)。中國古代語法·稱代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專刊,39
  14. 周師法高(1961)。中國古代語法·造句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專刊,39
  15. 屈萬里(1984)。詩經詮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6. 屈萬里(1963)。論國風非民歌的本來面目。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17. 俞樾(1971)。春在堂全書:群經平議·詩經平議。臺北:中國文獻出版社。
  18. 姚際恆(1993)。詩經通論。臺北:廣文書局。
  19. 胡吉宣著(1989)。玉篇校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 胡承珙(2002)。續修四庫全書:毛詩後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1. 胡適(1953)。胡適文存·談談詩經。臺北:遠東圖書公司。
  22. 胡適(1953)。胡適文存·三百篇言字解。臺北:遠東圖書公司。
  23. 馬瑞辰(2004)。毛詩傳箋通釋。北京:中華書局。
  24. 張玉金(2004)。西周漢語語法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25. 梅廣(2005)。詩三百篇言字新義。漢語史研究:紀念李方桂先生百年誕辰論文集。
  26. 許世瑛(1986)。常用虛詞用法淺釋。台北:復興書局。
  27. 許慎撰、段玉裁注(1987)。說文解字。台北:天工書局。
  28. 郭錫良主編(1998)。古漢語語法論集。北京:語文出版社。
  29. 陳奐(1986)。詩毛氏傳疏。臺北:學生書局。
  30. 陳啓源(2005)。文津閣四庫全書:毛詩稽古篇。北京:商務印書館。
  31. 程俊英著、蔣見元著(2005)。詩經注析。北京:中華書局。
  32. 馮勝利著、汪維輝譯(2003)。古漢語判斷句中的繫辭。古漢語研究。
  33. 楊合鳴(1993)。詩經句法研究。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
  34. 楊樹達(1986)。詞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5. 裴學海(2004)。古書虛字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36. 劉淇注、章錫琛校注(2004)。助字辨略。北京:中華書局。
  37. 龍師宇純(2002)。絲竹軒詩說。台北:五四書店。
  38. 韓嬰撰、許維遹校釋(2005)。韓詩外傳。北京:中華書局。
  39. 嚴粲(1983)。詩緝。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被引用次数
  1. 劉承賢(2020)。台語句首言談標記「啊」。臺灣語文研究,15(1),7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