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想像的系譜:論歷代詩話中的“六朝文學系譜”

并列篇名

Imagined Genealogy: The Discourse on the "Literature Genealogy in Six-Dynasty" from "Shi-Hua"

DOI

10.30092/JHCLANCHU.200809.0002

作者

祁立峰(Li-Fong Chi)

关键词

想像的系譜 ; 歷代詩話 ; 清詩話 ; 風格系譜 ; 章句系譜 ; 理論系譜 ; Imagined Genealogy ; all the past dynasties' Shi-Hua ; Ching Dynasty's Shi-Hua

期刊名称

興大人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41期(2008 / 09 / 01)

页次

23 - 6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想像的系譜」是筆者歸納出的詞彙,用來指稱中國古典文論中獨特的「文學系譜」建構。本文舉摘歷代詩話中提到「六朝文學系譜」的段落進行歸納與討論。宋代以降,詩話蓬勃發展,成爲中國詩學「理論化」、「學術化」的重要指標。然而「理論化」並不等同於精確;「學術化」也不代表絕對客觀。文論家在分判風格與源流等相關問題時,難免會出於主觀、或依據其主觀的邏輯來作爲某一作家作品追本溯源的依據。在這樣的過程中,早期形成共識的文學系譜被後來的文論所接納,但接納時含有「修正」,早期較不可信的文學系譜則遭駁斥,但駁斥時隱含「重構」。古典文學理論體系,就在此修正與重構中生成。而本文旨在探討此文學理論間的相同與矛盾之處,故筆者根據清代編成的四本詩話總集中篩選出的百餘條有關「六朝文學系譜」的段落,並將之分爲「風格系譜」、「理論系譜」、「章句系譜」、「體類系譜」四類,並嘗試觀察這些相似或不同的「文學系譜」中找出共通面向,並由此理解歷代文學理論家建構系譜的動機、心態與成果。

英文摘要

I bring up the term ”imagined genealogy” based on the ”imagined subjectivity” theory. And I already constructed this concept and indicated how pervasive ”Genealogy” is in Chinese literature theories. The ”Shi-Hua” has begun prolifically after Song Dynasty. However, ”Shi-Hua” approaches texts more and more subjectively, haphazardly or imaginarily. In the view of the Chinese literature theorists, they are objective and societal. This is what this article questions. This article selects and adopts the strategy of ”discourse of the discourse,” and discourse of sources of styles theory in Six-dynasty from ”Shi-Hua in all the Past Dynasties.” This paper further differentiates between the ”Style Genealogy,” ”Theory Genealogy,” ”Vocabulary Genealogy” and ”Genre Genealogy.” Based on the statement of exploring genealogy, I purpose to unearth the neglected territory in the Chinese literature theorist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圖書資訊學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宋胡仔(1966)。苕溪漁隱叢話。台北:中華書局。
  2. 宋魏慶之(1974)。詩人玉屑。台北:商務印書館。
  3. 梁沈約(1979)。宋書。台北:鼎文書局。
  4. 梁劉勰著、黃叔琳校著(1962)。文心雕龍校注。台北:世界書局。
  5. 梁蕭子顯(1979)。南齊書。台北:鼎文書局。
  6. 梁鍾嶸著、王叔岷箋證(1992)。鍾嶸詩品箋證稿。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7. 清丁福保編(2006)。歷代詩話續編。北京:中華書局。
  8. 清王夫之撰(1999)。清詩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9. 清何文煥編(1981)。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
  10. 清紀昀(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1. Matt Hills譯、朱華瑄譯(2005)。迷文化。台北:韋伯文化。
  12. Michel Foucault譯、王德威譯(1993)。知識的考掘。台北:麥田出版社。
  13. 王運熙、顧易生(1991)。中國文學批評史。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14. 呂正惠(2002)。杜甫與六朝詩人。台北:大安出版社。
  15. 呂光華(1986)。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台北,國立政治大學。
  16. 李辰東(1976)。陶淵明評論。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17. 李森南(1989)。山水詩人謝靈運。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8. 林淑貞(1999)。詩話論風格。台北:文津出版社。
  19. 祁立峰(2008)。東方人文學誌。台北:文津出版社。
  20. 袁行霈、孟二冬、丁放(1994)。中國詩學通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1. 崔年均(198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大中文系。
  22. 曹旭編(2003)。中日韓《詩品》論文選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3. 郭紹虞編(1981)。清詩話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4. 陳良運(1995)。中國詩學批評史。江西:人民出版社。
  25. 蔡英俊(197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台灣大學中文所。
  26. 蔡鎮楚(2001)。中國詩話史。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