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荷治時期(1624-1662)臺灣的語言政策演變與影響

并列篇名

The Evolution and Influence of Taiwan's Language Policy in the Dutch Colonial Period (1624-1662)

作者

周美香(Mei-Hsiang Chou)

关键词

荷治時期 ; 東印度公司VOC ; 語言政策 ; 語文教育 ; Dutch colonial period ; The United East Indian Company (Dutch:Vereenigde Oost-Indische-Compagnie ; VOC) ; Language Policy ; Language and Literacy Education

期刊名称

興大人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56期(2016 / 03 / 01)

页次

117 - 14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嘗試以殖民語言學角度觀察,回顧臺灣信史的第一階段—荷治時期38 年間臺灣的語言政策演變與影響。筆者將從荷治時期行政當局與教會牧師兩方面,來論述其語言政策之發展與脈絡;也將觀察語言政策發展中的轉變,並探究其原因,進而分析政策推動的困境與衝突。最後整理歸納其影響,試從1.語言文字2.語文教育3.荷蘭的臺灣經驗三方面,明確指出荷治時期的語言政策與政策下形成的語文環境與教育,以及保存下來可貴的語料與教材。「語文」在教育中具有核心地位,用什麼語言作為教學語言,其實也是語言政策中最先要面對的問題,殖民者透過語言政策和教育的手段改變語言生態,甚至當權者得以實現或保障其統治的優越地位。期待透過本文的梳理探究,能夠從歷史的經驗中找到我們現今相關議題的討論與政策形成的建設性參考訊息或借鏡之處。

英文摘要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attempts to recall the evolution and influence of the language policy in Taiwan from the first stage, 38 years of the Dutch colonial period by analyzing from the emerging social linguistics perspectives and also observing colonial linguistic angles. By observing the administration and the missionary movement during the Dutch colonial movement during the Dutch period, research of the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changes, of language policies will be conducted; the reasons underneath will be investigated, and the difficulties and conflicts will also be analyzed. From these, one will be able to summarize the impacts of language policy implementation. By analyzing the three areas of language and writing, language education, and Taiwanese-Dutch colonial experience, one can clearly state that multilingualism, language policy, and educational policy during the Dutch colonial period have formed and preserved valuable language and teaching materials. "Language" has a central position in education, and which language is used as a teaching language, in fact, is the first problem encountered in language policy. The colonists used language and education policies in order to change the language ecology. Even those in power achieve or safeguard their ruling superior position by using the same means. Through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in this article, we expect to find references from our experience of history, which can be used for constructive discussions on policy formation in related issues nowaday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圖書資訊學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高新建、邱緗伶(2009)。荷治時期1624-1662 課程相關政策分析。教育研究集刊,55(1),1-23。
    連結:
  2. 張孝慧(2011)。基督新教與西拉雅族的第一次接觸:論荷蘭亞米紐斯主義者在福爾摩莎的傳教事工(1627-1643)。文化研究,13,129-162。
    連結:
  3. 張耀宗(2005)。本土化VS.荷蘭化―荷蘭時期臺灣教會的語言使用。教育研究集刊,51(3),83-99。
    連結:
  4. 葉碧苓(2008)。村上直次郎的臺灣史研究。國史館學術集刊,17,1-35。
    連結:
  5. 賴永祥長老史料庫,(http://www.laijohn.com/PCD-M/PCD-M%20Contents.htm),2015.12.19 檢索。
  6. 荷蘭 Utrecht 大學圖書館網站,(http://dspace.library.uu.nl/handle/1874/40014 ),2016.01.10檢索。
  7. 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http://www.tipp.org.tw/aborigines_info.asp?A_ID=1 ),2015.12.19檢索。
  8.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數位典藏,( http://www.ianthro.tw/p/89 ),2015.12.19 檢索。
  9. 文教臺灣,( http://www.rhythmsmonthly.com/?p=3937 ),2015.12.19 檢索。
  10. 中村孝志(2002)。荷蘭時代臺灣史研究下卷。臺北:稻鄉出版社。
  11. 尼古拉斯‧奧斯特勒、章璐譯、維舟校(2011)。語言帝國─世界語言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12. 甘為霖、李雄揮譯(2003)。荷據下的福爾摩沙。臺北:前衛初版社。
  13. 伊能嘉矩、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編譯(2011)。臺灣文化志。臺北:臺灣書房。
  14. 李正隆(2009)。臺灣基督教史。臺北:天恩出版。
  15. 李雄揮(2004)。臺灣歷史各時期語言政策之分析比較。語言人權語語言復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東:
  16. 李勤岸(2003)。語言政策和語言政治。臺南:真平企業。
  17. 周子揚(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政治大學大民族學系。
  18. 林玉体(2003)。臺灣教育史。臺北:文景書局。
  19. 林昌華(2003)。十七世紀中葉荷蘭改革宗教會對北部臺灣原住民的教化:以Marcus Masius 牧師(1655-1662)的淡水與雞籠教務報告書為中心而述。帝國相接之界—西班牙時期臺灣相關文獻與圖像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20. 林昌華(1995)。殖民背影下的宣教一一十七世紀荷蘭改革宗教會的宣教師與西拉雅族。平埔研究論文集,臺北:
  21. 林昌華(2009)。17 世紀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的營運中心「巴達維亞」─該城在歐亞基督教聯絡關係中的角色。中央研究院臺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臺北:
  22. 邱馨慧(2013)。從近代初期季風亞洲的荷蘭語學習看臺灣荷蘭時代的殖民地語言現象與遺緒。臺灣史研究,20(1),1-46。
  23. 施正鋒(1996)。語言政治與政策。臺北:前衛出版。
  24. 查忻(2012)。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25. 翁佳音(2002)。異論臺灣史。臺北:稻鄉出版社。
  26. 翁佳音(2008)。荷蘭時代臺灣史的連續性問題。新北市:稻鄉初版社。
  27. 袁辰霞(2013)。臺灣原住民族語言政策與語言教育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28. 康培德(2005)。臺灣原住民史政策篇。臺北: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9. 張耀宗(2003)。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30. 曹永和(2000)。臺灣早期歷史研究續集。臺北:聯經出版。
  31. 博納德‧斯波斯基、張治國譯(2011)。語言政策─社會語言學中的重要論題。北京:商務印書館。
  32. 程紹剛譯註(2000)。荷蘭人在福爾摩莎。臺北:聯經。
  33. 賀安娟(1998)。荷蘭統治之下的臺灣教會語言學―荷蘭語言政策與原住民識字能力的引進。臺北文獻,直字125,81-119。
  34. 黃秀仍(2005)。荷據時代臺灣原住民語言政策及教育。遠東學報,22(1),49-55。
  35. 楊亮功(1978)。臺灣教育史料新編。臺北:商務出版。
  36. 楊彥杰(2000)。荷據時代臺灣史。臺北:聯經出版社。
  37. 熊南京(2007)。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北京,中央民族大學語言文學系。
  38. 熊南京、李芳蘭、李雪强(2010)。荷蘭殖民统治者對臺灣原住民的語言政策及其對語言生態的影響。南昌航空大學學報(社科版),12(1),76-81。
  39. 蔡芬芳(2002)。比利時語言政策。臺北:前衛出版。
  40. 鄭維中(2004)。荷蘭時代的臺灣社會。臺北:前衛出版社。
  41. 興瑟、翁佳音譯註(2000)。荷蘭改革宗教會在臺灣的教育事工。臺灣文獻,51(4),33-57。
  42. 賴永祥(1965)。明末荷蘭宣教師編纂之蕃語文獻。臺灣風物,15(3),61-70。
  43. 蘇‧賴特、陳新仁譯(2012)。語言政策與語言規劃─從民族主義到全球化。北京:商務印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