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縱探語境—— 從張光宇《西遊漫記》探索二十世紀初中國美術史及大眾文化之發展與意義

并列篇名

Exploring Visual Languages: Zhang Guangyu's Cartoon Journey to the Wes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rt and Popular Culture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China

作者

林素幸(Su-Hsing Lin)

关键词

張光宇 ; 通俗藝術 ; 珂弗羅皮斯 ; 諷刺漫畫 ; 墨西哥藝術 ; Zhang Guangyu ; kitsch ; Miguel Covarrubias ; satirical cartoon ; Mexcian art

期刊名称

興大人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56期(2016 / 03 / 01)

页次

59 - 11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大眾文化是「現代性」最典型的產品之一,雖然大眾文化或通俗藝術很多是以印刷品的方式呈現,但也該因其美感的設計和深度的人文思想而得到應有的歷史地位。改編自吳承恩(約1505-1580)名著的《西遊漫記》是藝術家張光宇(1900-1964)於1945年在重慶所創作的經典作品,整部作品用彩色漫畫形式和白話文構築而成,通俗易懂,堪稱是典型的通俗藝術。張光宇早期在「新舞臺」戲院協助繪製舞台布景,並曾在中國兩大菸草公司廣告部擔任繪圖員,加上他在《世界畫報》、時代圖書公司擔任雜誌編輯等豐富的經驗,成就了他日後創作《西遊漫記》的養份。《西遊漫記》雖然沿用古代到西方取經的故事體裁,但描繪的內容直指1940 年代中國的政治與社會現況。這部連環漫畫其內容不只承襲了中國古代宮廷和民間的藝術,同時也受到墨西哥、古埃及和西方現代藝術等異國風格的影響,此外,還加入了飛艇、砲彈等現代物質文明與時事的元素。整部作品充滿了創新的圖像和高度的裝飾性,在近代中國繪畫史上可以說是前無古人的創作。藉由古典小說《西遊記》及墨西哥藝術等的運用或改變,張光宇巧妙且幽默地表現了其內在潛意識的情感和對時政的諷刺。《西遊漫記》不是對《西遊記》的簡單改編,而是一部有明確中心轉移、深思熟慮的改編與變種。《西遊漫記》不但因此為它在近代中國美術設計史上樹立了其經典的裝飾風格,更是將大眾文化和偉大傳統成功合體的典範。

英文摘要

Born in Jiangsu province in 1900, Zhang Guangyu (1900-1965) was the illustrator for the design department of the British and American Tobacco Company (BAT) in China, as well as the chief-editor of Shanghai Sketch. Zhang's best known work was the serial - Cartoon Journey to the West (1945). The serial includes sixty paintings and is rich in comic invention and also highly decorative. The cartoon is a representative work of popular culture; thus, the carto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products of modernity. Cartoons, graphic designs, and advertisements are no less complex than any fine art works. In this paper, I utilize the serial to explore kitsch in modern China and the significant role of Cartoon Journey to the West in Chinese art history. Zhang's drawing styles were not only inspired by early Chinese art and the Peking opera, but were also partly influenced by the cultures of Mexico and ancient Egypt, as well as other cultures. Zhang engaged in a wide range of artistic experimentation to reinvigorate the nation's cultural climate. Cartoon Journey to the West is not just a simple alteration of literary works, but it is also an elaborate and successful mutation of popular culture and great tradition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圖書資訊學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吳宜鈴(2013)。試析1930 年代上海情歌漫畫—以張光宇(1900-1965)《民間情歌》為例。書畫藝術學刊,14,321-350。
    連結:
  2. 林素幸(2011)。移動的美術館:20 世紀初中國的書籍裝幀設計與商業美術。文化研究,13,163-228。
    連結:
  3. 林素幸(2015)。被遺忘的一頁─楊英風與早期台灣美術設計作品:以《豐年》為例。設計學報,20(1),49-68。
    連結:
  4. 林麗江(2012)。明代版畫《養正圖解》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33,163-224+345。
    連結:
  5. 林麗江(2003)。由傷感而至風月—白居易〈琵琶行〉詩之圖文轉譯。故宮學術季刊,20(3),1-50+183。
    連結:
  6. 馬孟晶(2001)。意在圖畫—蕭雲從「天問」插圖的風格與意旨。故宮學術季刊,18(4),103-140+171。
    連結:
  7. 馬孟晶(2001)。文圖交織的神異世界—院藏三種與蕭雲從相關之離騷圖。故宮文物月刊,19(2),56-69。
    連結:
  8. 馬孟晶(2002)。耳目之玩—從《西廂記》版畫插圖論晚明出版文化對視覺性之關注。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13,201-276+279。
    連結:
  9. 張光宇,《光宇諷刺集》(上海:獨立出版社,約1936 年)。
  10. 張光宇,《近代工藝美術》(上海:中國美術刊行社,1932 年)。
  11. (1996)。現代美術家畫論作品生平─豐子愷。上海:學林出版社。
  12. 《美術雜誌》No. 1-3,(上海:美術生活雜誌社,1934 年1-6 月民國23 年)。
  13. (1982)。申報。上海:上海書店。
  14. (1996)。上海漫畫。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15. (2007)。張仃畫室‧漫畫。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16. 王敦慶,〈美國幽默雜誌的檢討〉,《時代漫畫》第20 期(1935 年8 月)。
  17. 合信著,大森秀三譯,《博物新編譯解》(東京:雁金屋清吉,1868-1870 年)
  18. 《美術生活》No. 1-9,(上海:美術生活雜誌社,1934 年4-12 月民國23 年)。
  19. (1996)。上海漫畫。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20. 《東方雜誌》,(上海:商務印書館,1904-1948 年)(光緒30-民國37 年)。
  21. 郎述,〈商業美術〉,《美術生活》No. 3,1(934 年6 月)。
  22. 蒯世勳,《廣告學ABC》(上海︰世界書局,1935 年四版年)。
  23. 清羅聘繪、張郁明(1999)。揚州畫派書畫全集─羅聘。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24. Andrews, Julia Frances(1998).A Century in Crisis: Modernity and Tradition in the Art of Twentieth-century China.New York:Guggenheim Museum.
  25. Berkman, Harold W.,Gilson, Christopher(1987).Advertising Concepts and Strategies.New York:Random House.
  26. Cox, Beverly J.(1985).Miguel Covarrubias.City of Washington:Smithsonian Institution Press.
  27. Hauser, Arnold.(1959).The Philosophy of Art History.London:Routledge.
  28. Laing, Ellen Johnston(1988).The Winking Owl: Art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9. Lin, Su-hsing(2007).Li Shutong and the evolution of graphic arts in China.East Asia Journal,II(1),86-103.
  30. Menzies, Jackie(ed.)(1998).Modern Boy Modern Girl: modernity in Japanese art 1910-1935.Sydney:Art Gallery of New South Wales.
  31. Pong, David(ed.)(2009).Encyclopedia of Modern China.Detroit:Charles Scribner's Sons.
  32. Pong, David(ed.)(2009).Encyclopedia of Modern China.Detroit:Charles Scribner's Sons.
  33. Pong, David(ed.)(2009).Encyclopedia of Modern China.Detroit:Charles Scribner's Sons.
  34. Pong, David(ed.)(2009).Encyclopedia of Modern China.Detroit:Charles Scribner's Sons.
  35. Simon, Richard Keller(1999).Trash culture: Popular Culture and the Great Tradition.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36. Sullivan, Michael(1996).Art and Artists of Twentieth-century China.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37. 丁毅、李道永(2006)。南洋兄弟菸草公司促銷策略初探。洛陽師範學院學報,6,109-112。
  38.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編(1983)。英美煙公司在華企業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
  39.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編(1983)。英美煙公司在華企業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
  40.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編(1983)。英美煙公司在華企業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
  41.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編(1983)。英美煙公司在華企業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
  42. 小宏樹(2004)。明治.大正.昭和の流行をみろ廣告絵はがき。東京:株式會社里文出版。
  43. 川畑直道(2003)。紙上のモダニズム 1920-1930 年代日本のグラフイック‧デザイン。東京:株式會社六耀社。
  44. 中國科學院上海經濟研究所、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1958)。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上海:上海人民?版社。
  45. 中國美術學院(1993)。中國美術學院歷史.回顧。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46. 介子平(2004)。褪色的記憶─連環畫。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47. 王秀雄(1998)。日本美術史。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48. 王秀雄(1998)。日本美術史。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49. 王秀雄(1998)。日本美術史。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50. 王建中、閃修山(1990)。南陽兩漢畫像石。北京:文物出版社。
  51. 王省民(2006)。從《申報》香煙廣告看中西文化的融合。東南文化,2006(3),67-70。
  52. 王扆昌編(2008)。中國美術年鑑1947。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53. 王德威、宋偉杰譯(2003)。晚清小說新論:被壓抑的現代性。臺北:麥田出版。
  54. 王德威、黃錦樹編(2005)。想像的本邦︰現代文學十五論。臺北:麥田出版。
  55. 王錫榮、喬麗華選編(2009)。藏家魯迅。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56. 史景遷(2001)。追尋現代中國(中)─革命與戰爭。臺北:時報文化。
  57. 史景遷、溫洽溢譯(2004)。改變中國。臺北:時報文化。
  58. 甘險峰(2008)。中國漫畫史。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
  59. 由國慶編(2004)。再見老廣告。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60. 石守謙編、廖肇亨編(2011)。東亞文化意象之形塑。臺北:允晨文化。
  61. 印刷之光編委會編(2000)。印刷之光:光明來自東方。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62. 何國世編(2003)。墨西哥史。臺北:三民。
  63. 吳宜鈴(2012)。試析張光宇漫畫特色︰以《西遊漫記》為例。議藝份子,18,21-43。
  64. 吳宜鈴(201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碩士班。
  65. 巫仁恕編、康豹編、林美莉編(2010)。從城市看中國的現代性。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66. 李向平(1993)。救世與救心:中國近代佛教復興思潮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67. 李惠芬(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南京師範大學。
  68. 李德生(2006)。煙畫四大名著。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69. 李德生(2002)。煙畫三百六十行。臺北:漢聲雜誌社。
  70. 李歐梵、毛尖譯(2000)。摩登上海: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中國1930-1945。香港:牛津大學。
  71. 沈伯塵繪、吳浩然編(2012)。民國戲劇人物畫。濟南:齊魯書社。
  72. 沈建中編(2004)。時代漫畫(1934-1937)(下)。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73. 汪觀清編、李明海編(1999)。老連環畫。上海:上海畫報出版社。
  74. 阮榮春編、黃宗賢編(1995)。佛陀世界。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
  75. 林怡伶(2004)。圖像知識傳播:以新知識雜貨店為考察。中極學刊,4,171-189。
  76. 林素幸(2013)。童心印記:民初童心崇拜與美術發展之初探。萬象更新國際學術研討會:現代性、視覺文化&二十世紀中國論文集,宜蘭:
  77. 林素幸(2010)。從二十世紀初商業美術的發展看中國的現代性─以平面廣告為初探。設計學論壇,南京:
  78. 林素幸、陳軍譯(2008)。豐子愷與開明書店。西安:太白文藝出版社。
  79. 邵洵美、陳子善編(2006)。洵美文存。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80. 姜維樸編(1998)。中國現代美術全集─連環畫1。北京:中國連環畫出版社。
  81. 約翰.伯格、吳莉君譯(2005)。觀看的方式。臺北:麥田。
  82. 胡萬川(1988)。傳統小說的版畫插圖。中外文學,16(12),28-50。
  83. 唐薇編(2011)。張光宇文集。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
  84. 唐薇編、黃大剛編(2012)。瞻望張光宇─回憶與研究。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85. 夏志清、劉紹銘譯(1979)。中國現代小說史。香港:友聯。
  86. 姬路市立美術館編、印刷博物館編(2007)。大正レトロ・昭和モダン広告ポスターの世界:—印刷技術と広告表現の精華。東京:?書刊行?。
  87. 徐宗懋圖文館編、李佳達、何邦婕譯(2012)。世界華人與華人世界:十九世紀西洋畫刊圖文精選。臺北:新世語文化。
  88. 徐明瀚(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89. 益斌編、柳又明編、甘振虎編(1995)。老上海廣告。上海:上海畫報出版社。
  90. 馬泰.卡林內斯庫、顧愛彬譯、李瑞華譯(2010)。現代性的五副面孔─現代主義、先鋒派、頹廢、媚俗藝術、後現代主義。北京:商務印書館。
  91. 高穎編(1998)。老漫畫。瀋陽:遼寧畫報出版社。
  92. 張仙武(199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中,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
  93. 張光宇(1958)。西遊漫記。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94. 張光宇(1998)。西遊漫記。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
  95. 張光宇(1963)。張光宇插圖集。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96. 張光宇、王亞民編、張貽珍編、李冀生編(1994)。中國漫畫書系:張光宇卷。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
  97. 張紅苗、廖陵兒(2002)。給世界擦把臉─廖冰兄畫傳。廣州:花城出版社。
  98. 張燕風(1994)。老月份牌廣告畫。臺北:漢聲雜誌社。
  99. 張燕風(1994)。老月份牌廣告畫。臺北:漢聲雜誌社。
  100. 梁得所編(1990)。良友畫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01. 梁實秋(1982)。雅舍小品。臺北:正中書局。
  102. 梁實秋(1982)。雅舍小品。臺北:正中書局。
  103. 梁實秋(1982)。雅舍小品。臺北:正中書局。
  104. 梁實秋(1982)。雅舍小品。臺北:正中書局。
  105. 理查德.克魯格、徐再榮譯(2000)。烟草的命運─美國烟草業百年爭鬥史。海口:海南出版社。
  106. 理查德.凱勒.西蒙、關山譯(2001)。垃圾文化─通俗文化與偉大傳統。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07. 畢克官編、黃遠林編(2006)。中國漫畫史。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108. 盛永華編、林征編(1990)。抗日戰爭時期宣傳畫。北京:文物出版社。
  109. 盛華繪、常立勝注(2004)。京劇臉譜圖解。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110. 莊素娥。清代畫史的作品風格研究。藝術學,18,43-67。
  111. 許至浩(1992)。1911-1949 中國期刊過眼錄。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112. 郭恩慈編、蘇玨編(2007)。中國現代設計的誕生。香港:三聯書店。
  113. 郭繼生(1990)。藝術史與藝術批評。臺北:書林出版社。
  114. 陳平原編選(2000)。點石齋畫報選。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
  115. 陳仲丹編(2005)。圖說交通探險史─從牛車到飛船。香港:三聯書店。
  116. 陳兵、鄧子美(2003)。二十世紀中國佛教。臺北:現代禪出版社。
  117. 陳抱一(1978)。洋畫在中國流傳的過程。藝術家,4,19-42。
  118. 陳德馨(2010)。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119. 麥荔紅(2006)。圖說中國連環畫。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
  120. 彭慕蘭、史蒂夫‧托皮克、黃中憲譯(2007)。貿易打造的世界─社會、文化、世界經濟,從1400 年到現在。臺北:如果出版社。
  121. 森哲郎編、于欽德譯、鮑文雄譯(1999)。中國抗日漫畫史︰中國漫畫家十五年的抗日斗爭歷程。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
  122. 游鑑明編、羅梅君編、史明編(2007)。共和時代的中國婦女。臺北:左岸文化。
  123. 華君武編(1998)。中國現代美術全集:漫畫。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124. 辜振豐(2003)。布爾喬亞:欲望與消費的古典記憶。臺北:果實出版社。
  125. 辜振豐(2002)。時代精神:從香水到百貨公司。臺北:麥田出版社。
  126. 葉再生(2002)。中國近代現代出版通史。北京:華文出版社。
  127. 維多利亞‧亞歷山大、張正霖譯、陳巨擘譯(2006)。藝術社會學─精緻與通俗形式之探索。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128. 趙琛(2001)。中國近代廣告文化。長春:吉林科技出版社。
  129. 趙夢林編繪(2003)。中國京劇臉譜。北京:朝華出版社。
  130. 劉允祿、魯忠民編(2004)。兒童遊戲─洋畫兒。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131. 劉永明(1996)。揚州八怪詩文集。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
  132. 劉育文編、洪文慶編(1999)。海外中國名畫精選II─南宋‧金。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133. 劉建輝、甘慧杰譯(2003)。魔都上海─日本知識人的近代体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34. 劉稚編(2003)。漫畫情歌。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35. 廣東人民編(1983)。點石齋畫報。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136. 蔡競然(201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
  137. 鄭軍(2008)。書籍形態設計與印刷應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138. 戴逸如編(1991)。世界漫畫大師精品珍賞。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139. 韓瑞屈.沃夫林、曾雅云 譯(1993)。藝術史的原則。臺北:雄獅圖書。
  140. 豐子愷(1990)。豐子愷文集。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141. 豐子愷(1990)。豐子愷文集。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142. 譚元杰繪(2008)。中國京劇服裝圖譜。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