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從道家思想論魏晉王羲之書法美學

并列篇名

A Daoist Aesthetics of the Calligraphy of Wang Xizhi

DOI

10.29688/MHJ.201108.0007

作者

郭益悅(Yih-Yueh Kuo)

关键词

道家思想 ; 美學 ; 書法 ; 王羲之 ; Daoist philosophy ; aesthetics ; calligraphy

期刊名称

明新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7卷2期(2011 / 08 / 01)

页次

87 - 10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道家思想建立中國第一個哲學思想體系,開創者老子的五千言之著-《老子》一書直接論述有關審美和藝術的立論雖不多,但有關哲學和社會人生等問題的某些議題,對後世影響甚鉅。另一位道家代表人物-莊子則對中國的美學發展有特殊的貢獻,後人將其言論申引至文藝上,形成重要的有關美學諸命題,尤其影響魏晉時期的美學風潮,從人物至藝術作品,無不開創獨有的藝術審美意識與哲學思想。中國的書法藝術堪稱世界獨一無二的藝術形式,藉文字中「形」體的構造,巧妙純熟地表述「和」的審美意涵,將形、線的字體表現,自覺地賦予自然的感性形式所蘊含之精神意義,一方面表達自然物的諸般形式結構,另一方面又將此感性形式的「美」摻進文字的形象中。魏晉時期之風流人物-王羲之有「天下第一行書」及「書聖」之美名,其藝術精神與創作旨趣,皆與道家思想密不可分,如「法自然」、「有無」、「虛實」、「陰陽」以及「中和之美」等哲學概念,進以探討王羲之之書法美學及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

英文摘要

Daoism is China's earliest philosophical system. Discussions of philosophical and social issues in the Laozi, by the founder of Daoist thought, have had an enormous impact on 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 The Laozi does not contain many arguments directly concerning art or the aesthetic. But another great representative of the Daoist school, Zhuangzi, made a major contribution to Chinese aesthetics. Arguments by Zhuangzi have been applied by his successors to the arts, to develop important aesthetic propositions. These ideas were particularly influential during the aesthetic developments of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220-420). Individuals and artworks from this period developed new philosophies of art and a uniqu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Chinese calligraphy is a unique art form, in which the creation of the written form expresses the aesthetic concept of harmony. Characters are created with form and line, and are consciously imbued with the spirit and meaning of natural affective forms. Calligraphy expresses the myriad forms and structures of nature, and also incorporates the natural beauty of affective forms into the shapes of written language. Wang Xizhi was an important Jin Dynasty calligrapher, often referred to as the ”Sage of Calligraphy”. His artistic creativity was intimately bound up with Daoist concepts, such as natural law, being and non-being, substantial and insubstantial, yin and yang, and the golden mea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stinctive expression and aesthetics of Wang Xizhi's calligraph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基礎與應用科學 > 基礎與應用科學綜合
工程學 > 工程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市:台灣商務書館。
  2. 孫過庭(687)。書譜。台北市: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3. 王仁鈞撰述、孫過庭(1986)。書譜。台北市:九博圖書公司。
  4. 王仲張(1984)。中國藝術家叢談錄。台北市:木鐸出版社。
  5. 王進祥、許慎、清段玉裁注(2003)。說文解字注。台北市:頂淵文化。
  6. 史紫忱(1973)。書法今鑑。台北市:華岡出版社。
  7. 朱良志編(2004)。中國美學名著導讀。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8. 李澤厚編、劉紀綱編(1986)。中國美學史。台北市:里仁書局。
  9. 李霖燦(1987)。中國美術史稿。台北市:雄獅圖書公司。
  10. 阮元編(1989)。周易尚書。台北市:藝文印書館。
  11. 宗白華(1986)。美從何處尋。台北縣:蒲公英出版社。
  12. 胡恒(1981)。書學論文輯。台北市:草書研究社。
  13. 徐復觀(1988)。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市:學生書局。
  14. 張立文編(1994)。。台北市:漢興出版社。
  15. 陳雪帆編(1983)。美學概論。台北市:文鏡文化事業。
  16. 陳鼓應(2005)。老莊新論。台北市:五南圖書。
  17. 陳鼓應註譯(2000)。老子今注今譯。台北市:台灣商務。
  18. 陳鼓應註譯(1999)。莊子今注今譯。台北市:台灣商務。
  19. 曾春海(2008)。兩漢魏晉哲學史。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20. 馮班(2008)。清人書學論著18種。台北市:世界書局。
  21. 楊仁愷(1992)。中國書畫。台北市:南天出版社。
  22. 楊家駱編(2003)。中國學術類編‧新校本晉書并附編六種。台北市:鼎文書局。
  23. 趙冷月(1993)。十大書法家。台北市:世界文物出版社。
  24. 劉正浩注譯、劉義慶(2007)。新譯世說新語。台北市:三民書局。
  25. 劉勰(1970)。文心雕龍。台北市:明倫出版社。
  26. 蔣勳(2000)。藝術概論。台北市:東華書局。
  27. 龔鵬程撰述、劉熙載(1986)。藝概。台北市:九博圖書公司。
被引用次数
  1. 葉若潔(2018)。葉朗對《老子》美學詮釋的觀點。教育學誌,39,153-182。
  2. 張素升(2018)。宗白華書法美學初探。明道學術論壇,10(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