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核心反應訓練促進多重障礙幼兒語言能力學習成效:單一受試實驗設計研究

并列篇名

The Effects of Pivotal Response Training on Language and Learning Outcomes for a Child with Multiple Disabilities: A Single-Subject Experimental Design

作者

朱思穎(Szu-Yin Chu)

关键词

核心反應訓練 ; 多重障礙幼兒 ; 功能性詞彙 ; 語言理解 ; 表達性語言 ; Pivotal response training, young child with multiple disabilities, functional vocabularies, language comprehension, expressive language

期刊名称

身心障礙研究季刊

卷期/出版年月

12卷4期(2014 / 12 / 01)

页次

233 - 25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核心反應訓練增進多重障礙幼兒語言能力之學習成效。採單一受試跨行為多重基準線之研究設計。研究自變項為核心反應訓練教學介入,依變項為功能性詞彙、語言理解與表達性語言等三個目標行為。在實驗前後,本研究使用標準化以及自編的評量工具以評估個案語言能力的進展。實驗處理共分為三階段,分別為基線期、介入期與維持期;本研究每週進行一至二次教學,每次約四十分鐘,為期八週。本研究資料進行視覺分析、觀察者間一致性信度考驗、以及程序信度等方式檢驗介入的成效。最後進行社會效度評估,瞭解相關人士對本介入的想法與建議。本研究結果顯示核心反應訓練介入後,個案的功能性詞彙、語言理解以及表達性語言等能力皆有提升。此外,兩個目標行為(語言理解以及表達性語言)仍然具有維持的效果。

主题分类 醫藥衛生 > 內科
社會科學 > 心理學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特殊教育法(2014)
  2. Gillett, J. N.,LeBlanc, L. A.(2007).Parent implemented natural language paradigm to increase language and play in children with autism.Research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3,247-255.
  3. Horner, R. H.,Carr, E. G.,Hall, J.,Mcgee, G.,Odom, S.,Wolery, M.(2005).The use of single-subject research to identify evidence-based practice in special education.Exceptional Children,71(2),165-179.
  4. Koegel, L. K.,Carter, C. M.,Koegel, R. L.(2006).Teaching children with autism self-initiations as a pivotal response.Topics in Language Disorder,23(2),134-145.
  5. Koegel, L. K.,Koegel, R. L.,Harrower, J. K.,Carter, C. M.(1999).Pivotal response intervention I: Overview of approach.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Persons with Severe Handicaps,24,174-185.
  6. Koegel, R. L.,Koegel, L. K.(2012).The PRT pocket guide.Baltimore, MD:Paul H. Brookes.
  7. Koegel, R. L.,Koegel, L. K.(2006).Pivotal Response Treatments for Autism: Communication, social, and academic development.Baltimore, MD:Paul H. Brookes.
  8. Koegel, R. L.,O'Dell, M. C.,Koegel, L. K.(1987).A natural language teaching paradigm for nonverbal autistic children.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17(2),187-200.
  9. Koegel, R. L.,Vernon, T.,Koegel, L. K.(2009).Improving social imitations in 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 using reinforcers with embedded social interactions.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29(9),1240-1251.
  10. Matthews, B.,Shute, R.,Rees, R.(2001).An analysis of stimulus overselectivity in adults with autism.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6,161-176.
  11. 何華國(1999)。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五南。
  12. 李翠玲(2009)。重度與多重障礙。台北:五南。
  13. 杜正治(2010)。單一受試研究法。台北:心理。
  14. 林宏熾(2000)。多重障礙學生輔導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15. 施淑媛(2005)。嘉義縣,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
  16. 柯淑惠(2009)。彰化縣,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
  17. 莊素貞、王寶妮、葉欣宜(2012)。音樂律動教學活動對視覺多重障礙學生溝通表達能力學習成效之探討。特教園丁,27,1-14。
  18. 陳玉清(2009)。運用核心反應訓練促進自閉症兒童社會能力。特教通訊,14,48-51。
  19. 陳依秀(2009)。台東縣,國立台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20. 陳佳欣(2011)。台北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身心障礙教育教學碩士學位班。
  21. 陸莉修訂、劉鴻香修訂(1994)。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台北:心理。
  22. 曾進興譯、Downing, J. E.(2002)。教導重度障礙學生溝通技能:融合教育實務。臺北市:心理。
  23. 曾進興譯、Mecham, M. J.(2009)。腦性麻痺與溝通障礙。臺北市:心理。
  24. 森上史朗編、柚木馥編(2001)。如何指導語言發展較遲與障礙的孩子。台北:國際村。
  25. 黃瑞珍編製、簡欣瑜編製、朱麗璇編製、盧璐編製(2011)。華語兒童理解與表達詞彙測驗。台北:心理。
  26. 蔡慧聯(2006)。嘉義縣,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
  27. 鍾佳蓁(2004)。彰化縣,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被引用次数
  1. 鳳華、郭千瑜、張淑芬、王慧婷(2018)。臺北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實施應用行為分析之現況。特殊教育研究學刊,43(2),1-29。
  2. 劉軒宏,卓國雄(2020)。意象訓練對游泳選手意象能力、身體焦慮與游泳表現之影響。臺灣體育學術研究,69,83-101。
  3. 顏侑萱、朱思穎(2016)。核心反應訓練對發展遲緩幼兒溝通能力之介入成效。特殊教育發展期刊,62,39-54。
  4. 張鈺娸,李芃娟(2018)。桌上遊戲方案教學對聽損多重障礙幼兒社會技巧之介入成效。台灣遊戲治療學報,7,81-107。
  5. 卓容安,朱思穎(2020)。替代性溝通系統介入對多重障礙幼兒溝通能力之影響:單一個案研究紀錄。身心障礙研究季刊,18(3&4),140-158。
  6. 卓容安,朱思穎,王文潔(2022)。核心反應訓練融入輔助溝通系統提升無口語特殊幼兒溝通能力之成效。特教論壇,32,1-19。
  7. (2017)。極重度智能及多重障礙教育的省思─知覺現象學觀點。教育學刊,49,1-34。
  8. (2020)。核心反應訓練增進發展遲緩幼兒社會性溝通能力之成效研究。東臺灣特殊教育學報,22,6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