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蘇花國道興建期及通車後之區域經濟效果分析

并列篇名

An Assessment on the Regional Economic Effects of the Su-Hwa Highway Transportation Plan

DOI

10.29629/TEFP.200803.0002

作者

林幸君(Hsing-Chun Lin);高慈敏(Tzu-Min Kao)

关键词

區域投入產出模型 ; 多區域變動係數投入產出模型 ; 蘇花國道 ; Regional input-output model ; Multiregional variable input-output model ; Su-Hwa highway

期刊名称

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

卷期/出版年月

38卷2期(2008 / 03 / 01)

页次

31 - 7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多數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無可避免的產生「區域不平衡成長」,形成各區域間發展差距問題,而臺灣東部及西部的發展受到自然地形上的差異,此種區域不平衡成長的差距問題甚為明顯。行政院(2002)研議興建蘇花國道,藉以達成「平衡區域發展」、「觀光客倍增」與「落實全島高快速公路網」等多重目標。在空間經濟學的角度,運輸建設可增加空間資源運用效率,縮短區域發展差距。然在過去臺灣西部經濟發展經驗中,臺灣以勞工之權益、環保為代價,所創造之國際競爭力,深為部分文化與環保團體疑慮。擔心蘇花國道之興建,雖增加東部之可及性,卻同時將犯罪、污染等負面影響引進東部,破壞臺灣最後一塊淨土。文化與環保極為重要,卻為作者力所未殆。本文僅試圖以區域投入產出模型及多區域變動係數投入產出模型解答,蘇花國道興建期及通車後,對於東部與其他區域可能產生的經濟、能源需求、CO2排放、空氣污染等層面問題。研究結果發現,蘇花國道興建期累計可帶動花蓮地區經濟成長與就業人數增加一倍,但同時會使花蓮地區空氣污染惡化、溫室氣體排放增加約2001年之二倍。花蓮地區興建蘇花國道之投資,透過外溢效果,對北部地區之經濟成長影響較大。通車後因花蓮地區貨物運費節省幅度大,故其他地區對花東地區之投入係數明顯增加,進而可帶動花東地區之經濟成長效果較大,北部地區則相對減少。

英文摘要

During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any countries witnessed an Urban-Rural problem. Because of geographic constraints, eastern Taiwan's development pattern is different from western Taiwan's. The Executive Yuan (2002) has planned to build the Su-Hwa Highway, to achieve multiple goals of 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 doubling tourist arrivals and island-wide trunk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Transportation is an key factor in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 core-periphery relationship is sensitive to transportation, while the negative western Taiwan experiences, such as sacrificing the rights of labor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make many groups which promote culture and natural ecology hesitant to approve the plan. The main concern is the worsening of eastern Taiwan's development. This research tries to apply a Multiregional Input-Output Model and Multiregional Variable Input-Output model, in order to assess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This research found that during the building period of Su-Hwa Highway,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and employment growth of Hualienwill be doubled, but the CO2 emission effect and air pollution effects will be triple. And after the Su-Hwa Highway opens, because of the transaction cost saving effect, the Hualien district will have the most economic growth benefit, and the growth effect in the Taipei area is negative.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經濟學
参考文献
  1. 林楨家、馮正民、黃麟淇(2005)。臺灣高速鐵路系統對地方發展之影響預測。運輸計劃季刊,34(3),391-412。
    連結:
  2. Babcock, M. W.,M. J. Emerson,M. Prater(1997).A Model-Procedure for Estimating Economic Impacts of Alternative Types of Highway Improvement.Transportion Journal,36(4),30-43.
  3. Canning, P.,Z. Wang(2004).A Flexible Modeling Framework to Estimate Interregional Trade Patterns and Input-Output Accounts.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4. Isard, W.(1951).Interregional and Regional Input-Output Analysis: A Model of a Space-Economy.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33(4),318-328.
  5. Kim, E.,G. J. D. Hewings,C. Hong(2004).An Application of an Integrated Transport Network: Multiregional CGE Model: A Framework for 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Highway Projects.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16(3),235-258.
  6. Krugman, P.(1991).Geography and Trade.Cambridge, Massachusetts:MIT Press.
  7. Leontief, W.,A. Strout,T. Barna, (ed.)(1963).Structural Interdependen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London:MacMillan.
  8. Liew, C. K.,C. J. Liew(1985).Measuring the Development Impact of a Transportation System: A Simplified Approach.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25(2),241-258.
  9. Manrique de Lara Peñate, C.,D. Santos Peñate(2000).A Nonlinear Approach for the Adjustment and Updating of IO Accounts.The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put-Output Techniques,Italy:
  10. McDougall, R. A.(1999).Entropy Theory and RAS are Friends.GTAP Working Paper.
  11. Miller, R. E.,P. D. Blair(1985).Input-Output Analysis: Foundations and Extensions.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y:Prentice Hall Professional.
  12. Morrison, W. I.,P. Smith(1974).Nosurvey Input-Output Techniques at the Small Area Level: An Evaluation.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14(1),1-14.
  13. O`Sullivan, P.(1972).Linear Programming as a Forecasting Device for Interregional Freight Flows in Great Britain.Regional and Urban Economics,1(4),383-396.
  14. O`Sullivan, P.(1981).Geographical Economics.London:Palgrave Macmillan.
  15. Polenske, K. R.(1980).The U. S. Multiregional Input-Output Accounts and Model.Lexington, Massachusetts:Lexington Books.
  16. Polenske, K. R.(1971).A Multiregional Input-Output Model for the United States.E.D.A. Report.
  17. Richardson, H. W.(1972).Input-Output and Regional Economics.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
  18. Theil, H.,P. Uribe(1967).The Information Approach to the Aggregation of Input-Output Tables.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atistics,49(4),451-462.
  19. Verduras, C. L.(2003).The Estimation of the Interregional Trade in the Context of an Inter-regional Input-OutputModel for the Spanish Economy.The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put-Output Techniques,Italy:
  20. 中興工程顧問公司、邱榖工程顧問公司與工業技術研究院(1996)。國道東部公路可行性研究。交通部國道新建工程局93年度委託研究計畫。
  21. 王塗發(1990)。臺灣運輸與通訊建設之經濟效果分析。經濟研究,30,79-125。
  22. 王塗發、何俐禛(1994)。臺灣經濟學會年會論文集。臺北:臺灣經濟學會。
  23. 白仁德、黃茹偵(2004)。北二高沿線地區人口成長及空間分布型態變遷之研究。臺灣人口學會2004年年會暨人口、家庭與國民健康政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臺北:
  24. 石豐宇、王塗發、高慈敏(2002)。全島運輸骨幹整建計畫經濟效益評估。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都市及住宅發展處91年度委託研究計畫。
  25.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1993)。臺灣地區西部走廊高速運輸系統對區域發展影響之研究技術報告。臺北: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26.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2004)。臺灣地區西部走廊高速運輸系統對整體運輸系統運量影響之研究。臺北: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27. 挑戰2008年-國家發展重點計畫
  28. 行政院主計處(2002)。中華民國90年臺灣地區產業關聯表部門分類。臺北:行政院主計處。
  29. 何依栖(2002)。運輸部門與總體經濟成長之關聯研究。運輸計劃季刊,15(4),519-534。
  30. 何俐禛(199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經濟研究所。
  31. 李明蕙(199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經濟研究所。
  32. 李朝賢(1993)。區域發展規劃。臺北: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33. 李朝賢(1989)。均衡地方經濟發展理論與實證之研究。臺灣省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78年度委託研究計畫。
  34. 李耀宇(200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經濟學研究所。
  35. 林幸君、高慈敏、賴金端(2006)。臺灣經濟學會與北美華人經濟學會2006年聯合年會。臺北:臺灣經濟學會。
  36. 林素貞、李正豐(1999)。石化工業產業關聯對能源及二氧化碳之乘數效應。能源季刊,29(3),26-42。
  37. 姚韻雯、高慈敏(1990)。區域產業關聯表編製之研究。中華民國79年國際統計學術研討會,臺北:
  38. 施念青(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
  39. 高慈敏(1993)。78年臺灣地區區域產業關聯表之編製-RAS方法之應用。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24(2),119-156。
  40. 高慈敏(1994)。在有限訊息下產業關聯表更新方法之研究。中華民國83年國際統計學術研討會,臺北:
  41. 高慈敏(2000)。臺灣高科技產業發展之經濟分析-新竹地區區域產業關聯研究。第九屆中華民國管理教育研討會論文集,嘉義:
  42. 高慈敏(1999)。臺灣高科技產業發展之經濟分析-新竹地區區域產業關聯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88年度專題研究計畫。
  43. 高慈敏、林幸君、賴金端(2004)。雲嘉南地區區域產業關聯分析。第五屆全國實證經濟論文研討會,臺中:
  44. 張有恆(1992)。運輸經濟學。臺北: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45. 張偉、顧朝林(2000)。城市與區域規劃模型系統。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46. 梁啟源(1995)。空氣污染防治費對臺灣空氣污染、社會成本及經濟之影響。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1(3),100-118。
  47. 陳明朗(1999)。經濟成長。臺北: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48. 馮正民、林楨家(1992)。重大建設對區域發展之衝擊分析-以臺灣北部區域爲例。運輸計劃季刊,21(3),367-400。
  49. 詹達穎(1999)。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
  50. 賈宜鳳、黃吉實、羅孟珠、林秀桃(1988)。中美兩國產業關聯連結模型之研究。行政院主計處自行研究報告。
  51. 劉泰英(1981)。臺灣與日本產業關聯分析。臺北:臺灣經濟研究所。
  52. 劉節慈(199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經濟研究所。
  53. 練有爲(1985)。運輸與我國製造業生產關係之研究。運輸計劃季刊,14(3),313-328。
  54. 練有爲(1993)。鐵路運輸網與臺灣地區產業發展。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81年度專題研究計畫。
  55. 練有爲(1986)。臺灣地區運輸業產業關聯效果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刊,37(1),144-185。
  56. 嚴勝雄、于宗先主編(1986)。空間經濟學。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被引用次数
  1. 賴金端、高慈敏、林幸君、林志誠(2009)。興建蘇花國道對區域觀光效益之影響分析。農業經濟叢刊,14(2),111-158。
  2. 彭克仲、陳仕偉、左晉瑋(2009)。七星潭風景特定區投資對區域經濟衝擊之影響。農業經營管理,15,149-168。
  3. (2016)。各國最終需求變動對臺灣之經濟衝擊。臺灣銀行季刊,67(1),7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