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山海經.每經.海外西經》「兩女子」為「靈女子」之誤-兼談楚國的巫

并列篇名

Studding About Two Sentences: 'Woman Country' And 'Two Woman Living There'in "Shan-hi-jin"(山海經)

DOI

10.7041/SCJLA.201201.0001

作者

鄒濬智

关键词

《山海經》 ; 古文字 ; 楚國 ; 靈巫 ; "Shan-hi-jin" ; Ancient Letters ; Chou Country ; Witch

期刊名称

實踐博雅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7期(2012 / 01 / 01)

页次

1 - 1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山海經.海經.海外西經》有「女子國在巫咸北,兩女子居,水周之。一曰居一門中」一段。因為「兩女子居」不能成為「女子『國』」,因而此句與上下文存在著文理上的矛盾。經比對古文字,得知「兩」字實為「靈」字之誤。「靈女子」即「巫女」。「女子國」為母系社會,其擔任通天地之宗教祭司者,自然是「巫女」了。

英文摘要

There is a country named 'woman country'. The book ”Shan-hi-jin”(山海經) recorded and described: 'two woman living there'. It's so strange. After checking ancient letters, we found that word 'two'(兩) is misspelt word. It would be ”Spirit witch”(靈) Originall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基礎與應用科學 > 基礎與應用科學綜合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原來(2011)。甲骨文『巫』字之形義探究。實踐博雅學報,13
    連結:
  2. 陳夢家1937年「商代的神話與巫術」,燕京學報,20期。
  3. 嬴泉「釋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_NewsStyle.asp?Src_ID=809,2009-6-6。
  4. 章太炎1902年「文學說例」,新民叢報5、9、15號。
  5. 「陝西出土秦玉器展」,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http://www.bmy.com.cn/info8_2.htm。
  6. 宋華強2006年「楚簡神靈名三釋」,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http://www.bsm.org.cn/。
  7.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1978)。甲骨文合集。北京:中華書局。
  8. 內蒙古民族研究所(1989)。鄂溫克族研究文集,呼和浩特:
  9. 何琳儀(2003)。戰國文字通論。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0. 吳小奕(2005)。釋古楚語詞『靈』。民族語文,2005(4)
  11. 呂佩珊(2006)。殷商卜辭「祭祀動詞+巫」及相關句型考。第十七屆中國文字學會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12. 宋兆麟(2001)。巫覡─人與鬼神之間。北京:學苑出版社。
  13. 宋華強(2010)。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北京,北京大學中文系。
  14. 巫瑞書(1996)。論楚巫。民間文學論壇,1996(4)
  15. 季旭昇(2002)。說文新證。臺北:藝文印書館。
  16. 林賢東(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鄭州,鄭州大學。
  17. 金榮權(2004)。《山海經》作者應為巴蜀人。貴州社會科學,192
  18. 茅盾(1981)。神話研究。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19. 唐世貴(2006)。《山海經》成書時地及作者新探。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9(4)
  20. 唐世貴(2003)。《山海經》作者及時地再探討。宜賓學院學報,2003(6)
  21. 孫作雲(1961)。《楚辭‧九歌》之結構及其祠神時神巫的配置方式。文學遺產,增刊8輯
  22. 孫致中(1986)。《山海經》的作者及著作時代。貴州文史叢刊,1986(1)
  23. 徐文武(1998)。楚國的『 靈官』與『靈巫』。荊州師專學報,1998(4)
  24. 徐文武(1992)。楚國巫覡的憑靈與脫魂現象。荊州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3)
  25. 晏昌貴(2010)。天星觀「卜筮祭禱」簡釋文輯校。巫鬼與淫祀─楚簡所見方術宗教考,武漢:
  26.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8)。餘杭瑤山良渚文化祭壇遺址發掘簡報。文物,1988(1)
  27. 袁行霈(1979)。《山海經》初探。中華文史論叢,1979(1)
  28. 袁珂(1991)。山海經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29. 袁珂(1978)。《山海經》寫作的時地及篇目考。中華文史論叢,7
  30. 張光裕編、袁國華編(2004)。望山楚簡校錄。臺北:藝文印書館。
  31. 張步天(2004)。山海經解。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
  32. 張春生(2007)。山海經研究。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
  33. 張軍(1994)。楚國神話原型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34. 張振林(2001)。古文字中的羨符─與字音字義無關的筆畫。中國文字研究,2
  35. 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1991)。包山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
  36. 楊伯峻(1981)。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
  37. 楊伯達(2005)。巫─玉─神泛論。中原文物,2005(4)
  38. 葉立青(2006)。論楚巫覡的身份與地位。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7(1)
  39. 鄒濬智(2008)。原巫─試說中國先秦『巫』文化的演變。醒吾學報,39,201-221。
  40. 聞一多(1985)。九歌解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1. 蒙文通(1962)。略論《山海經》寫作時代及其產生的地域。中華文史論叢,1
  42. 劉志成(2003)。文化文字學。成都:巴蜀書社。
  43. 劉信芳(2003)。包山楚簡解詁。臺北:藝文印書館。
  44. 蔣瑞(2005)。論:《楚辭》的靈巫─兼說靈與玉的關係。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
  45. 鄭杰祥(2005)。新石器時代與夏代文明。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46. 藤野岩友、韓基國譯(2005)。巫系文學論。重慶:重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