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宗教課程在通識教育之創新教學設計--以佛教人文藝術為例

并列篇名

Innovative Teaching Design of Religion Curriculum in General Education-Takes Buddhist Humanity and Art as Example

作者

簡秀娥(Hsiu-O Chien);許世卿(Shih-Ching Shiu)

关键词

佛教 ; 人文藝術 ; 印度 ; 宗教教育 ; 通識教育 ; Buddhism ; Humanity and Art ; India ; Religious Education ; General Education

期刊名称

嶺東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9期(2016 / 06 / 01)

页次

203 - 23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正確地認識宗教的本懷、發揮宗教淨化人心的功用,更進一步培養對不同宗教的「容忍精神」,彼此互為尊重,都是現代人的重要課題。所以在通識課程中,導入正確的「宗教教育」,給予學生對人生的正面思考,以及對人群的關懷。因此,透過宗教課程的介紹,或多或少能增進抉擇的能力,這對於生命教育而言,應是不容忽視。佛教人文藝術課程是一門哲學、思想、藝術、旅遊文學的課程,如果沒有思想理論為基礎,將流於圖片的收集觀賞;如果沒有實地的景點分析,將流於隔靴搔癢的遺憾。因此,理論與實作應相輔相成。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若能運用在佛教人文藝術課程的「教」與「學」上,不僅能增進學習的意願,還能達到教學相長的效用。本文以研究者親赴印度佛教遺跡拍攝之照片與短片,製成教材應用於通識教育課程中之教學,再應用問卷,收集學生的學習反應,發現實地景點分析的解說,頗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效果。

英文摘要

In the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mporting right "religious education", provide students with positive thinking about life, and with consideration for human being, should not be ignored. Buddhist humanity and art course is a philosophical, ideological, artistic, tourist literature classes, if no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will be mere collection of images to watch; if lack of a site analysis, will amount to regret for scratching an itch from outside one's boot. Therefore, theory and implementation should be mutually supportive. The so-called "read thousands of books, journey thousand miles",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ers went to India of Buddhist ruins of shooting photos and video materials applied to teaching in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then analyze the questionnaire to collect student learning response, finds the field analysis and explanation can rais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learning effectiveness is improved.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基礎與應用科學 > 資訊科學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Chien, H. O.,Shiu, S. C.(2012).The Application of Buddhism Art in Gener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in Taiwan-Take Sanchi Stupa As Exampl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s & Sciences,5(5),39-50.
  2. Chien, H. O.,Shiu, S. C.(2013).The Application of Buddhist Art and Humanity in Gener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in Taiwan: The Mahabodhi Temple of Bodhgaya in India as an Example.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Review,2(4),177-191.
  3. Chien, H. O.,Shiu, S. C.(2014).The Application of Buddhist Humanity and Legend in Gener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in Taiwan - Take Lumbini in Nepal as Exampl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s & Sciences,7(6),635-647.
  4. Chien, H. O.,Shiu, S. C.(2015).The Application of Buddhist Humanity and Education in Gener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 Take Nalanda University in Ancient India as Example.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Review,4(1),445-456.
  5. 方永泉(2000)。宗教與道德間的關係─兼論多元社會中的宗教與道德教育。教育資料集刊,25
  6. 王立文、謝登旺(1998)。宗教(佛教)教育與情緒智能的關係。通識教育,5(1)
  7. 王煥琛(1997)。「宗教教育」問題之研討。臺灣教育,557
  8. 弘光科大通識中心編(2005)。通識之道─通識講座論文集,台中:
  9. 朱南子(1992)。我們需要具有宗教情懷的國民─自校園宗教教育談起。訓育研究,31(1)
  10. 牟宗三(1985)。通識教育的意義。鵝湖月刊,126
  11. 何秀煌(1998)。從通識教育的觀點看─文明教育和人性教育的反思。台北:東大公司。
  12. 吳梓明(1994)。宗教教育與民主。神學與生活,13/14
  13. 沈清松(2000)。有關宗教理論與宗教教育的三個哲學問題。輔仁宗教研究,1
  14. 周志宏(2000)。高等教育階段中的宗教教育問題─教育基本法第六條與私立學校法第九條之檢討。法令月刊,51(10)
  15. 林月琴(1994)。從宗教與教育的關係論宗教的教育價值。社會科學學報(空大),2
  16. 邱兆偉(1991)。中國宗教與教育。台灣教育,483
  17. 馬瑞坦、簡成熙譯(1996)。十字路口的教育─通識教育的理論基礎。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8. 郭青青(2001)。通識教育:理論與落實─兼論詹姆斯(W. James)宗教理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9. 傅佩榮(1988)。會思想的蘆葦。台北:業強出版社。
  20. 賀陳弘編(2003)。通識教育,10(1)
  21. 黃坤錦(1999)。美國大學的通識教育─美國心靈的攀登。台北:師大書苑。
  22. 黃俊傑(1999)。大學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實踐。台北: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
  23. 黃俊傑(2004)。論大學通識教育中的主體覺醒與群體意識:教學理念與實踐。通識教育季刊,11(4)
  24. 黃俊傑(2003)。大學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實踐。台北: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
  25. 黃俊傑(2002)。大學通識教育探索:臺灣經驗與啟示。桃園: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
  26. 黃俊傑(2002)。大學通識教育探索:台灣經驗與啟示。台北:通識教育學會。
  27. 黃俊傑(2004)。全球化時代大學通識教育的新挑戰。高雄: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
  28. 黃俊傑(2006)。轉型期中的大學通識教育:理念、現況與展望。高雄: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
  29. 謝文英(2001)。通識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0. 釋恆清(2002)。宗教教育辨義─兼論宗教研修機構體制化的問題。宗教論述專輯第四輯-宗教教育及宗教資源分配運用,台北:
被引用次数
  1. 簡秀娥,許世卿(2017)。服務學習在通識宗教課程之設計與實踐-以《六祖壇經》為例。嶺東學報,42,157-181。
  2. 簡秀娥,許世卿(2022)。莊子寓言的通識創新教學設計之研究。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9(3),7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