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美感教育教學初探—以校園圍牆彩繪課程為例
|
并列篇名
|
Aesthetic Education Teaching- A Case of Painted Wall Curriculum on Campus
|
作者
|
廖婉雯(Wan-Wen Liao);鄧瓊慧(Chiung-Hu Teng);陳健文(Chien-Wen Jerry Chen)
|
关键词
|
美感教育 ; 校園圍牆彩繪 ; 協同行動研究
|
期刊名称
|
嶺東學報
|
卷期/出版年月
|
43期(2018 / 06 / 01)
|
页次
|
1
-
37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本研究採協同行動研究法,探討一偏鄉國小透過「校園圍牆彩繪課程」,於高年級進行美感教學之作法與成效。研究發現:1.透過「內隱知識」與「外顯知識」轉換的教學流程、「觀者感受」與「作者創作」互動的設計理念,以及「自由創作」與「觀察比較」互用的教學設計等作法,可提升高年級學童美感。2.在校園圍牆彩繪課程中,可以學習之「藝術性美感元素」包含比例、色彩與構成,「非藝術性美感元素」包含自我探索、人際互動、彩繪技巧與其他。3.教學者與協同教學者的專業成長集中在「課程教學與班級經營」上,研究者的專業成長則在於「看見教師教學優勢與困境」。研究者針對未來研究提出建議,期盼對美感教育教學者有所助益。
|
英文摘要
|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n aesthetic curriculum in a senior class of an elementary school which located in a mountain area. 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was adopted in the study. The study showed: First, through the teaching procedure transferred between tacit knowledge and explicit knowledg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viewers and the creators, as well as the combination of creation and observation enhanced senior students’ senses of beauty. Second, in the wall painting curriculum, students learned artistic elements including proportion, colors & construction. They also learned inartistic elements such as self-exploration, interaction between people, painting skills…etc. Third, both teachers and co-teachers gained insight into teaching and classroom management while researchers saw teaching advantages and dilemmas. Researchers provide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ies and hoped teachers can benefit from the study.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基礎與應用科學 >
資訊科學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
参考文献
|
-
丘愛鈴,莊淑閔(2005)。國小四年級 “ 胡桃鉗 ” 藝術統整課程應用故事中心模式之研究。教育學刊,25,127-154。
連結:
-
周珮儀,閻璽如(2009)。以藝術元素統整之藝術鑑賞課程對學生鑑賞能力表演的影響。藝術教育研究,17,71-103。
連結:
-
陳瓊花(2000)。兒童與青少年審美思考之研究。師大學報 : 人文與社會類,45,45-65。
連結:
-
黃嘉勝(2005)。國小 「 社區藝術地圖 」 課程與創新教學之行動研究。臺中師院學報,19(1),185-212。
連結:
-
Dewey, J. (1934). Art as experience. New York: Minton, Balch.
-
Freemen, N. H.(1995).Commonsense aesthetics of rural children.Visual Arts Research,21(2),1-10.
-
Gardner, H(1973).The Arts and Human Development.New Youk:John Wi ley & Sons.
-
Greene, M.(2001).Variations on a blue guitar- the Lincoln Center Institute lectures on aesthetic education.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
Lauritzen, C.,Jaeger, M.(1997).Integrating learning through story: the narrative curriculum.Albany, New York:Delmar.
-
Parsons, M. J.(1987).How we understand art.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李雅婷(2011)。建構美感教育課程發展模式之質性研究。教育研究學報,45(2),1-28。
-
胡郁珮(2016)。取徑於 SECI 知識轉換模式實踐美感教育之初探 - 以視覺藝術教學為例。教育研究學報,50(2),47-71。
-
崔光宙(1992).美感判斷發展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
教育部 ( 2016b ) 。105 版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 。 取自 https://atepd.moe.gov.tw/news/detail/2608
-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臺北:教育部.
-
教育部 ( 2013 ) 。 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第一期五年計畫 ( 103 年至 107 年 ) 臺灣‧好美美感從幼起、美力終身學。 。 取自 https://ws.moe.edu.tw/001/Upload/8/relfile/0/2073/e221c236-b969-470f-9cc2-e cb30bc9fb47.pdf •
-
教育部 ( 2016a ) 。 美感入門 。 取自 http://www.aesthetics.moe.edu.tw/ebook
-
教育部 ( 2014 ) 。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 臺北 : 教育部 。
-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 ( 2005 ) 。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六年級 、 九年級基本素養指標解說手冊。取自 http://multi-aes.com.tw/page09-detail.php?id=917 •
-
郭瓊瑩 ( 2017 年 5 月 7 日 ) 。 你的學校美嗎 ? 校園美感教育需要深耕 【 部落格影音資料】。取自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263/article/5634
-
郭瓊瑩 ( 2016 年 4 月 16 日 )。 從 「 高跟鞋教堂 」 談 「 美感教育 」 【 部落格影音資料】。取自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263/article/4132 • 影音資料 】
-
陳瓊花(2015)。從 「 視覺形式 」 一開啟 「 美感之門 」。教育脈動,2,1-21。
-
楊子江,王美音(譯),Nonaka, Ikujiro,Takeuchi, Hirotaka(1997).創新求勝一智價企業論.臺北:遠流.
-
楊深坑(1998)。美育與實踐智慧。通識教育季刊,5(1),123-136。
-
廖仁義(2010)。美的覺醒 : 公民社會美學教育的理論與實踐。「 美學取向課程與教學之理論建構與應用 」 學術論壇
-
漢寶德(2010).如何培養美.臺北:聯經.
-
甄曉蘭(2003).課程行動研究 : 實例與方法解析.臺北:師大書苑.
-
劉光夏,褚一璇(2015)。ARCS 動機模式與學習共同體融入國小視覺藝術木刻版畫教學之研究。市北教育學刊,52,21-48。
-
鍾聖校(2015).正向心理情意教與學.臺北:五南.
-
蘇建宏,洪志成(2015)。美力政策 ? 美麗政策 ? 書寫一位教師在政策與實務間的看見。教育研究學報,49(2),95-114。
|
被引用次数
|
-
(2024)。從潛在課程觀點探析校園圍牆之設計──以宜蘭縣、台北市的八所學校為例。學校行政,149,151-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