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支道林玄學思想析論-以《世說新語》為中心
|
DOI
|
10.6797/LTARGE.200908.0101
|
作者
|
簡秀娥(Hsiu-O Chien)
|
关键词
|
支道林 ; 莊子 ; 逍遙 ; 道安 ; 玄學 ; 向秀 ; 郭象 ; 名士
|
期刊名称
|
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
|
卷期/出版年月
|
3卷2期(2009 / 08 / 01)
|
页次
|
101
-
125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魏晉時期,佛學思想中國化,實爲一重要課題。值此玄釋交融之際,藉中國固有思想與語言,以會通佛學者,江北以釋道安爲首,江南則以支道林爲最著。這二位名僧,於當時佛學的弘揚,各有勝場。釋道安之功,在於創立僧制、整理經教、助力傳譯。 支道林則以深湛的玄學造詣,會通精微的般若思想,因而促成南朝人士的學佛風氣。支道林出家後,雲遊京師,常住白馬寺,與劉系之、馮懷辯論《莊子•逍遙遊》之義,發表佛家新見,超越了向秀、郭象,引起了玄學界的關注,而大振聲譽。支道林一提出逍遙新義,名士群賢即望風影從,造成當時的震撼,實爲研究《莊子》學方面,增添不少佳話。 支道林的思想,一方面深受中國固有學說教養,另一方面以佛教般若空宗爲核心,寫下他個人在歷史上的不朽篇章。魏晉時代,他以佛教僧伽的姿態,出現於中國南部地方,首先啟開江南區域的佛學思想。支道林的《即色論》,在佛教的般若學的「六家七宗」,佔一席之地,不容輕忽。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
参考文献
|
-
王曉毅(1995)。支道林生平事蹟考。中華佛學學報,8
連結:
-
孔繁(1994)。魏晉玄談。台北:洪葉公司。
-
王葆玹(1996)。玄學通論。台北:五南出版社。
-
牟宗三(1962)。魏晉玄學。台北:東海大學。
-
余英時(1980)。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台北:聯經出版社。
-
沈維華(1985)。莊子、向郭與支遁之逍遙觀試析。史學評論
-
林麗真(1978)。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台北,台彎大學中研所。
-
林顯庭(1987)。支遁判說三乘滯義之考察。中國文化月刊,87
-
唐翼明(1992)。魏晉清談。台北:東大書局。
-
容肇祖(1984)。魏晉思想(甲編五種)。台北:里仁書局。
-
徐震堮(1989)。世說新語校箋。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
許抗生(1992)。魏晉思想史。台北:桂冠公司。
-
郭慶藩主編(1975)。莊予集釋。台北:大明王氏出版公司。
-
楊家駱主編(1990)。新校本後漢書並附編十三種。台北:鼎文書局。
-
楊家駱主編(1990)。新校本南齊書附索引。台北:鼎文書局。
-
楊家駱主編(1990)。新校本晉書並附編六種。台北:鼎文書局。
-
楊儒賓(1985)。向郭莊子注的適性說與向郭支道林對於逍遙義的爭辯。史學評論
-
廖明活(1983)。莊子、向郭與支遁之逍遙觀試析。鵝湖,9(5)
-
廖蔚卿(1977)。論魏晉名士的狂與癡。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叢刊—散文與論評之部,台北:
-
劉果宗(1990)。支道林與南朝清談學。獅子吼,29(8)
-
劉果宗(1972)。支道林在玄學盛興時代之地位。中華文化復興月刊,5(7)
-
劉貴傑(1980)。支道林思想之研究。華岡佛學學報,4(5)
-
劉貴傑(1983)。支道林思想之研究述要。華學月刊,138
-
劉貴傑(197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文化大學哲研所。
-
劉貴傑(1980)。支遁法師之生平及其思想淵源。中國佛教,24(6)
-
蔡惠明(1985)。支遁大師的般若性空思想。內明,160
-
羅宗強(1992)。玄學與魏晉士人心態。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
被引用次数
|
-
簡秀娥,許世卿(2022)。莊子寓言的通識創新教學設計之研究。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9(3),71-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