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心肝莫說無情劍,心肝莫說兩邊刀-論馮夢龍《山歌》中<桐城時興歌>的特色

DOI

10.6797/LTARGE.200908.0127

作者

吳宇娟

关键词

馮夢龍 ; 山歌 ; 桐城時興歌 ; 俗文學

期刊名称

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3卷2期(2009 / 08 / 01)

页次

127 - 14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明代馮夢龍不僅在小說史上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俗文學史中更有不容忽視的的影響力,足以代表他在俗文學中的成就非以《掛枝兒》、《山歌》莫屬。由於民歌的時調源於生活,在《童痴二弄‧山歌》中閱讀者可以體現明代民歌的社會價值。馮夢龍突破正統的功利觀點,強調情性的重要,並且賦予情性鮮明的時代特色,因此在此書中不僅肯定男女的私情與情欲,並且完整保留作品的原貌而不加刪改,這種不睥睨的態度,使得被一般文人認爲是糟粕、鄙俗的時調小曲,得以存留至今。而<桐城時興歌>是承續《山歌》的內涵,所以思想主軸上是一致的,但是馮夢龍卻把它另立成卷,必定自有一番道理存在! 這種「時興歌」,不僅承接從《詩經•國風》、《九歌》、《古詩十九首》一直到樂府詩的民歌源流,並且採用《童痴一弄‧掛枝兒》的官話表現方式,把本來受制於方言限制的地方性文學,一變爲雅俗共賞的民間文學,這是和《山歌》其他九卷最大的差異所在。本篇論文以《山歌》爲基座,企圖尋理出<桐城時興歌>與其他卷帙的相異之處,繼而標點出<桐城時興歌>特色所在。因此論文從馮夢龍與《山歌》著手,再處理<桐城時興歌>的內容主軸,這些梳理步驟,其實就是爲了完整呈現並尋繹出<桐城時興歌>在《山歌》中的特殊之處。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1981)。筆記小說大觀。台灣:新興書局。
  2. 馮夢龍《情史序》
  3. 王運熙(1982)。六朝樂府語民歌。台北:新文豐。
  4. 張麗芳(2006)。俗而不濫淡而有味形拙實巧—略論《掛枝兒》《山歌》的藝術特徵。文學研究,上旬刊,36-37。
  5. 馮夢龍。馮夢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6. 馮夢龍(1984)。警世通言。台北:桂冠。
  7. 馮夢龍(1970)。山歌。台北:東方文化供應社。
  8. 楊俊光(2006)。吳歌私情母題及女性稱謂原型探佚。民間文化論壇
  9. 葉盛(1997)。水東日記。北京市:中華書局。
  10. 趙彥衛(1998)。雲麓漫鈔。北京市:中華書局。
  11. 聶付生(2001)。上海,上海師範大學。
  12. 關德棟(1987)。明清民歌時調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3. 顧頡剛輯、王煦華整理(1999)。吳歌.吳歌小史。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