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性別的社會建構-婚姻的「內在」與「外在」

并列篇名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sexuality-Th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f Marriage

DOI

10.6797/LTARGE.201102.0001

作者

胡正文(Cheng-Wen Hu)

关键词

價值觀 ; 性別關係 ; 社會文化 ; 夫妻互動 ; 姻緣 ; Value ; Sexuality relationship ; Social culture ; Interaction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 Marriage

期刊名称

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4卷1期(2011 / 02 / 01)

页次

1 - 4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近二十年來,臺灣的離婚率雖然明顯提高,但是整體社會對於家庭價值的看法並無太大改變,或許也因此成為穩固臺灣民眾婚姻的因素之一。學者的研究更發現,臺灣民眾對於婚姻的主觀評價仍然受到傳統家庭價值觀的影響,而追求安定的家庭生活與滿意的子女教育狀況成為影響臺灣民眾婚姻滿意度的基本原因,不像西方社會的婚姻關係以夫妻感情為主。 在社會變遷的過程中,東西方的價值體系不免相互碰撞,有些在東方社會中的核心價值可能在西方社會是次要的選項;有些西方的主流思想在東方社會可能被視為離經叛道。本研究的目的即在透過探討台灣華人夫妻互動相處、親密感受,試圖瞭解那些價值觀隨著社會變遷逐步鬆動或變更,那些在潛移默化中仍持續傳承;哪些文化與社會建構對性別有所影響;甚而隨著社會變遷的軌跡成為台灣社會新的婚姻家庭價值觀。研究者以實際調查問卷和中央院社會所公布的「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研究為主、次級資料分析方式為輔,其具體發現如下: 一、華人文化婚姻的傳統價值觀影響力並未隨著社會多元化逐漸消失。 二、夫妻對情感的表達與需求內斂,互動溝通關係有待增強。 三、個人主義與家庭認同形成矛盾,女性對婚姻的選擇權提高。

英文摘要

Even though the divorce rate in Taiwan has increased noticeably over the past 20 years, the perspectives on family value held by society overall did not change much, which might be one of the factors for Taiwanese marriages to maintain stable. It was further discovered from research that the Taiwanese subjective evaluation for marriage is still under the influence of values from the traditional family; therefore, unlike the marital relationships in western society, which are mainly based on feelings between the husband and wife, pursuing a stable family life and satisfactory education for offspring have become the key indicators regarding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in marriages between Taiwanese people. As society transforms, there are bound to be clashes between the value systems of the East and the West as core values in Eastern society may be of secondary importance in Western society. Also, some mainstream ideals in Western society could be deemed deviances from tradition.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interaction and intimacy between Taiwanese husbands and wiv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attempt to understand the progressive changing of values with the transition of society, as well as those that continue to carry on and have influence. It also looks at which cultures and social structures have influenced the sexes and become the new marital family values for Taiwanese society. The constructive research results are concluded as below: Ⅰ.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values of Chinese marriage has not disappeared progressively with the diversification of society. Ⅱ. The expressing of emotions and needs between a husband and wife is conservative and the marital communicating relationship has yet to be enhanced. Ⅲ. Individualism and family identification results in contradictions Females have increased their right to choice in marriag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利翠珊、陳富美(2004)。配偶親職角色的支持與分工對華人夫妻恩情的影響。本土心理學研究(台灣),21
    連結:
  2. 張思嘉(2001)。婚姻早期的適應過程:新婚夫妻之質性研究。本土心理學研究,16,91-133。
    連結:
  3. 黃宗堅、葉光輝、謝雨生(2003)。夫妻關係中權力與情感的運作模式:以衝突因應策略為例。本土心理學研究,21,3-48。
    連結:
  4. 劉惠琴(1993)。親密關係的衝突化解歷程。婦女與兩性學刊,4,243-259。
    連結:
  5. Booth, A.,Johnson, D.,Edwards, J. N.(1983).Measuring marital instability.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45(2),387-393.
  6. Chen、 F. M.,Li, T. S.(1978).Family stree, spouse's devotion, and couple's affection in marriage.the 25th ICAP conference,Suntee, Singapore:
  7. Homans, G. C.(1958).Social Behavior as Exchange.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597-606.
  8. Smith , Jeroen(2002).Social closure among the higher educated.Social Science Research
  9. 丁興祥(1995)。社會心理學。人文及社會科學,2(1),151-173。
  10. 伊慶春(1991)。台北地區婚姻調適的一切初步研究發現。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科學社,2(1),151-173。
  11. 伊慶春、楊文山、蔡瑤玲(1992)。夫妻衝突處理模式的影響因素:丈夫、妻子和夫妻配對樣本的比較。中國社會學刊,16,25-54。
  12. 伊慶春、熊瑞梅(1994)。台灣社會的民眾意向:社會科學的分析。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13. 利翠珊(2005)。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未出版
  14. 利翠珊(1997)。婚姻中親密關係的形成與發展。中華心理衛生學刊(台灣),4(10),101-128。
  15. 吳明燁、伊慶春(2003)。婚姻其實不只是婚姻:家庭因素對於婚姻滿意度的影響。人口學刊,26,71-95。
  16. 李沛良(1995)。中國文化的宿命主義與動能取向。中國人的觀念與行為,天津:
  17. 李美枝(1983)。兩性之間的喜歡、愛情與婚前性行為容許度。中華心理學刊,2(25),121-135。
  18. 周麗端主編(1999)。婚姻與家人關係。台北:空大。
  19. 林亞寧(2003)。新婚夫妻婚姻信念、衝突因應策略與婚姻調適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教育心理學報
  20. 林惠雅、周玉慧(2009)。婚姻教養互動類型及親職參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教育心理學報,41
  21. 洪慧芬譯、胡志強譯、陳素秋譯、Muncie, John、Wetherell, Margaret、Laungan, Mary、Dallos, Rudi、Cochrane, Allan(2003)。家庭社會學。韋伯文化。
  22. 徐光國(2003)。婚姻與家庭。台北:揚智文化。
  23. 馬康莊、陳信木譯(1995)。社會學理論。台北:麥格羅.希。
  24. 張思嘉(2001)。擇偶歷程與婚前關係的形成與發展。中華心理衛生學刊,4(14),1-29。
  25. 張苙雲主編、呂玉瑕主編、王甫昌主編(1997)。90 年代的台灣社會: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研究系列,台北:
  26. 章英華主編、傅仰止主編(2002)。,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27. 彭懷真(1996)。婚姻與家庭。台北:巨流。
  28. 曾端貞(1996)。婚姻與家族治療。台北:天馬。
  29. 黃慧真譯、莎莉‧歐茨原著、黛安娜‧巴巴利亞原著、楊國樞編著。成人發展。桂冠圖書公司。
  30. 黃囇莉(1998)。「忍」的心理機制及其轉化。世界心理衛生與輔導會議研討會,台北:
  31. 楊國樞(1982)。緣及其在現代化生活中的作用。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5,51-67。
  32. 楊國樞(1996)。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報告,未出版
  33. 楊國樞 編著、黃光國編著 、楊中芳編著(2005)。華人本土心理學(下)。遠流出版。
  34. 楊國樞 編著、黃光國編著 、楊中芳編著(2005)。華人本土心理學(上)。遠流出版。
  35. 楊靜利(2004)。台灣婚育狀況與婚姻配對模式之變遷。《家庭變遷與家庭政策》學術研討會,南投:
  36. 劉秀娟(1998)。兩性關係與教育。台北:楊智。
  37. 劉惠琴(1996)。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報告,未出版
  38. 蔡文輝(1990)。婚姻與家庭 家庭社會學。台北:五南。
  39. 薛承泰(2003)。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國政研究報告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國政研究報告,未出版
  40. 薛承泰、簡文吟(1997)。台灣地區再就業婦女職業流動初探。人口學刊,18,67-98。
  41. 韓必霽(2000)。台灣地區大學程度以上女性在傳統與現代間的抉擇。全國經營專題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