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試論佛教勸善書的道德教化思想-以《目連寶卷》、《自知錄》為例

作者

蘇哲儀

关键词

佛教 ; 勸善書 ; 道德教化

期刊名称

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5卷4期(2014 / 08 / 01)

页次

73 - 10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宗教思想大抵以勸人向善為宗旨,以中國佛道兩教而言,在傳統社會中,不僅弘揚其教義思想,以渡化社會大眾,亦需承擔教化世俗大眾的責任,以宗教思想來教化人民為善去惡,發展為穩定社會人心的宗教力量。然而,在傳統社會中的宗教徒是以社會中、下階層的世俗大眾佔大多數,故宗教道德教化思想若需廣泛與普及的傳播,不能倚賴艱澀深奧的宗教經典,而侷限於知識分子之間,必須通過「世俗化」的改變,發展出具備簡單易懂的思想內容,以及具備功利實用的傳播方式,以適應一般世俗大眾的程度與需求,有效的引導世俗大眾誠心遵守奉行,達到宗教教化人心的社會功能。因此,佛道兩教大量的發展出具備這類顯著特點的善書,諸如:各種勸善詩歌、勸善文、善書、勸善圖、功過格、寶卷等宣揚道德教化思想的勸善作品,這類宗教勸善作品的思想內容,大多不離儒家道德倫理、道教的善惡有報、佛教的因果報應,體現「三教合一」的思想特色。本文擬以「功過格」與「寶卷」兩種具有佛教特色的善書,探討佛教道德教化思想的內容與特色。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王月清(1999)。中國佛教善書初探。佛學研究,1999(1月)
    連結:
  2.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商務印書館。
  3. 先秦 荀子(1983)。荀子新注。台北:里仁書局。
  4. 晉慧遠(2004)。廬山慧遠法師文鈔。台北:華藏佛教基金會。
  5. 漢孔安國傳(2001)。尚書正義。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6. 魏王弼注(1996)。老子註。台北:藝文印書館。
  7. 魏王弼、韓康伯注(2001)。周易正義。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8. 魏何晏注、宋刑昺疏(2001)。孟子注疏。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9. 上海古籍出版社編、法國國家圖書館編(1994)。法藏敦煌西域文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0. 唐君毅(1975)。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香港:新亞研究所。
  11. 袁嘯波(1995)。民間勸善書。上海古籍出版社。
  12. 郝春文編(2001)。英藏敦煌社會歷史文獻釋錄。北京:科學出版社。
  13. 酒井忠夫(1999)。增補中國善書の研究。東京都:國家圖書會。
  14. 陳霞(1997)。佛教勸善書略談。宗教學研究,1997(2)
  15. 陳霞(1999)。道教勸善書研究。成都:巴蜀書社。
  16. 黃章健校勘(1962)。明實錄。台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7. 鄭志明(1986)。中國社會與宗教。台灣學生書局。
  18. 鄭志明(1993)。中國善書與宗教。台灣學生書局。
  19. 鄭阿財(1982)。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台北,中國文化大學。
  20. 鄭振鐸(1998)。中國俗文學史。北京:商務印書館。
  21. 魯迅(1996)。中國小說史略。北京:東方出版社。
  22. 蘇哲儀、邱一峰(2007)。道教勸善書的道德教化思想析探─以《文昌帝君陰騭文》為例。嶺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刊,2(4)
被引用次数
  1. 蘇哲儀(2016)。宗教勸善書的社會教育及其方式之考探。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6(4),117-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