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象與佛教的關涉之研究
|
作者
|
簡秀娥
|
关键词
|
象 ; 六牙白象 ; 聖善白菩薩 ; 釋提桓因 ; 目犍連 ; 普賢菩薩
|
期刊名称
|
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
|
卷期/出版年月
|
6卷3期(2016 / 02 / 01)
|
页次
|
69
-
104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佛陀在過去生中的修行,被稱為菩薩,名為「本生」。本生中的「菩薩」,有在家、出家,有婆羅門、國王、大臣、外道,也曾是天神、餓鬼、畜生、地獄。如「六牙白象本生」,其偉大的捨己為人的精神,在一般人類尚屬稀有難得,身處畜生道惡趣中的象,能具有這樣的偉大德行嗎?上座部,認為菩薩歷劫修行,理當如此;大眾部,認為此行艱難,凡夫應不可能辦到,而主張係菩薩倒駕慈航的示現。從現存本生圖像藝術中,即使相同的本生故事題材,在印度各地形成不同藝術風格和方式。因此,如果要從後代各地的繪畫和雕刻,而溯本清源,恐怕是以管窺天!然而佛陀年代已遠,佛教經典的記載或有出入,若能從印度各地的佛教藝術探析,則多了幾分的真相佐證,所以這是頗有價值的研究題材。本文以「象」為主題,分為幾個單元論述:一、前言,二、象在佛典的譬喻作用,三、象與佛陀本生的關涉,四、象與佛陀託胎的關涉,五、象與目連尊者的關涉,六、象與普賢菩薩的關涉,七、象在佛教藝術的詮釋,八、白象在現代的新詮釋,九、結論。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
参考文献
|
-
盧惠敏(2007)。從巴赫特窣堵波浮雕圖像探討佛塔建築式樣。中華佛學學報,20
連結:
-
簡秀娥(2014)。龍與佛教的關涉之研究。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5(4)
連結:
-
簡秀娥(2013)。印度桑奇佛塔之佛象徵藝術探析。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5(2)
連結:
-
宋.求那跋陀羅譯:《過去現在因果經》,《大正藏》3,No.189
-
後秦.鳩摩羅什譯:《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大正藏》8,No.223
-
隋.吉藏:《維摩經義疏》,《大正藏》38,No.1781
-
北涼.曇無讖譯:《大般涅槃經》,《大正藏》12,No.374
-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唐.玄奘譯:《大毘婆沙論》,《大正藏》27,No.1545
-
元魏.慧覺等譯:《賢愚經》,《大正藏》4,No.202
-
後秦.僧肇:《注維摩詰經》,《大正藏》38,No.1775
-
唐.菩提流志譯并合:《大寶積經》,《大正藏》11,No.310
-
唐.實叉難陀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正藏》10,No.279
-
隋.智者說,灌頂記:《菩薩戒義疏》,《大正藏》40,No.1811
-
西晉.竺法護譯:《普曜經》,《大正藏》3,No.186
-
隋.闍那崛多譯:《佛本行集經》,《大正藏》3,No.190
-
姚秦.鳩摩羅什譯:《維摩詰所說經》,《大正藏》14,No.475
-
東晉.瞿曇僧伽提婆譯:《增壹阿含經》,《大正藏》2,No.125
-
元魏.吉迦夜共曇曜譯:《雜寶藏經》,《大正藏》4,No.203
-
隋.達摩笈多譯,《起世因本經》,《大正藏》1,No.25
-
迦多衍尼子造,唐.玄奘譯:《阿毘達磨發智論》,《大正藏》26,No.1544
-
唐.義淨譯:《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大正藏》24,No.1451
-
劉宋.求那跋陀羅譯:《雜阿含經》,《大正藏》2,No.99。
-
龍樹菩薩造,後秦.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大正藏》25,No.1509
-
唐.般若譯:《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大正藏》10,No.293
-
宋.蘊聞編:《大慧普覺禪師語錄》,《大正藏》47,No.1998A
-
失譯:《分別功德論》,《大正藏》25,No.1507
-
隋.智者說,灌頂記:《摩訶止觀》,《大正藏》46,No.1911
-
世友菩薩造,唐.玄奘譯:《異部宗輪論》,《大正藏》49,No.2031
-
唐.一行記:《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大正藏》39,No.1796
-
如惺:《大明高僧傳》,《大正藏》50,No.2062
-
西晉.聶道真譯.《三曼陀跋陀羅菩薩經》,《大正藏》14,No.483
-
後秦.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大正藏》9,No.262
-
劉宋.曇無蜜多譯:《觀普賢菩薩行法經》,《大正藏》9,No.277
-
全佛編輯部(2003)。佛教的動物。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吳信宏(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玄奘大學宗教學系。
-
呂澂(1992)。印度佛學思想概論。台北:天華出版公司。
-
林許文二、陳師蘭(2003)。印度佛教史詩: 圖解桑奇佛塔。台北:橡樹林文化出版社。
-
張子開(2010)。普賢信仰及大乘普賢形象的演化。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人文社科版),2010(7)
-
梁麗玲(2010)。漢譯佛典中的動物故事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
-
陳開勇(2007)。失譯《雜譬喻經》之「六牙象王本生」》考證。宗教學研究.佛教研究,2
-
彭建兵(2006)。敦煌西晉畫像磚所繪「白象」形象溯源。湖南農機,2006(z2)
-
戴春陽(2011)。敦煌西晉畫像磚中白象內涵辨析。敦煌研究,2011(2)
-
戴裕(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
-
戴裕(2011)。山奇佛塔(Sāñchī)—「佛塔」象徵圖像試析。藝術學,27
-
謝淑妃(201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美術史組。
-
釋印順(1994)。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台北:正聞出版社。
-
釋印順(2000)。妙雲集。台北:正聞出版社。
-
釋印順(2000)。妙雲集。台北:正聞出版社。
-
釋印順(2000)。妙雲集。台北:正聞出版社。
-
釋印順(1992)。印度佛教思想史。台北:正聞出版社。
|
被引用次数
|
-
簡秀娥(2018)。菩提樹在佛教意象之研究—以印度菩提伽耶為中心。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7(3),111-144。
-
簡秀娥(2021)。馬的譬喻象徵與佛教的關涉之研究。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9(1),83-113。
-
簡秀娥(2023)。牛在佛教的意象之研究。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10(1),101-147。
-
劉禕(2022)。《經律異相》分類思想析論。書目季刊,56(2),79-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