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宋代職業婦女的工作與待遇-以乳母為例

并列篇名

Career Women's Jobs and Remuneration in Sung Dynasty - Taking Wet Nurses as An Example

作者

鍾佳伶(Chia-Ling Chung)

关键词

乳母 ; 宋代 ; 職業婦女 ; Wet nurse ; Sung dynasty ; Career woman

期刊名称

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7卷3期(2018 / 02 / 01)

页次

21 - 5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宋代婦女基於經濟因素,投入職場,擔任乳母是她們選擇的行業之一。乳母主要是憑藉其女性身體特質才能勝任。宋代乳母的工作地點多集中於士人與富戶家庭,以及收容棄嬰的社會福利機構。宋人挑選乳母重視健康與品德,任職時間短則數月,長則終老。乳母的工作內容除了哺乳,還有照顧小兒的生活起居。至於乳母的待遇,除了物質報酬之外,更特別的是,生前倍受主人家禮遇,死後亦加以祭祀,這是乳母與其他職業婦女的另一相異之處。雖然宋代社會聘僱乳母已是普遍現象,但是仍有人認為乳母的工作是犧牲自己親生的小孩,所以持反對態度。綜合而言,自宋代開始乳母的工作已走向職業化,同時對於當時的職業婦女而言,更受人尊敬。

英文摘要

For economic reason, women began to work, and being a wet nurse was one of their choices in Sung Dynasty.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a wet nurse from other types of work was its physical requirement to women. Wet nurses in Sung Dynasty were mostly hired by officers, wealthy families and orphanages through agency. Good health and morality were the requirements for qualified wet nurses. The work contract period could range from few months to the employee's whole life. A wet nurse's job was mainly to look after children that apart from breastfeeding, she needed to nurture children to grow up healthily. A wet nurse's remuneration package included rice and money. However, due to her special job characteristics, her nurtured children would pay her respect, and even when she passed away, the children would offer her sacrifices. This was what wet nurse differed from other jobs for women. A wet nurse as compared with other career women received a higher social status and people's respect.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鍾佳伶(2015)。試析宋代皇室乳母。淡江史學,27,35-67。
    連結:
  2.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 (1995)。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5.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6. (2004)。宋集珍本叢刊。北京:線裝書局。
  7. (199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8. 《夷堅志補》,卷4,〈李姥告虎〉,頁1580。
  9. (1990)。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
  10. (1965)。四部叢刊初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1.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2. (1967)。四部叢刊初編縮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3. (2004)。宋集珍本叢刊。北京:線裝書局。
  14.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5.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站,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
  16. (1990)。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
  17.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8.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 (1991)。斷句十三經經文。臺北:臺灣開明書店。
  20. (199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1. (1991)。斷句十三經經文。臺北:臺灣開明書店。
  22. 元脫脫(1977)。宋史。北京:中華書局。
  23.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編、劉景源點校(1985)。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4.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編、劉景源點校(1985)。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5. 宋王明清(1961)。揮麈錄。北京:中華書局。
  26. 宋王銍、朱杰人點校(1997)。默記。北京:中華書局。
  27. 宋王懷隱(1980)。太平聖惠方。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28. 宋王懷隱(1980)。太平聖惠方。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29. 宋王懷隱(1980)。太平聖惠方。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30. 宋王懷隱(1980)。太平聖惠方。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31. 宋四水潛夫輯(1984)。武林舊事。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32. 宋朱端章編(1985)。衛生家寶產科備要。北京:中華書局。
  33. 宋吳自牧(1980)。夢梁錄。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34. 宋吳自牧(1980)。夢梁錄。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35. 宋吳自牧(1980)。夢梁錄。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36. 宋吳自牧(1980)。夢梁錄。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37. 宋李燾(1979)。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38. 宋李燾(1979)。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39. 宋李燾(1979)。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40. 宋李燾(1979)。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41. 宋孟元老、鄧之誠注(1961)。東京夢華錄注。香港:商務印書館。
  42. 宋孟元老、鄧之誠注(1961)。東京夢華錄注。香港:商務印書館。
  43. 宋洪邁(2005)。容齋五筆。北京:中華書局。
  44. 宋洪邁、何卓點校(2006)。夷堅志。北京:中華書局。
  45. 宋洪邁、何卓點校(2006)。夷堅志。北京:中華書局。
  46. 宋洪邁、何卓點校(2006)。夷堅志。北京:中華書局。
  47. 宋洪邁、何卓點校(2006)。夷堅志。北京:中華書局。
  48. 宋洪邁、何卓點校(2006)。夷堅志。北京:中華書局。
  49. 宋洪邁、何卓點校(2006)。夷堅志。北京:中華書局。
  50. 宋洪邁、何卓點校(2006)。夷堅志。北京:中華書局。
  51. 宋洪邁、何卓點校(2006)。夷堅志。北京:中華書局。
  52. 宋洪邁、何卓點校(2006)。夷堅志。北京:中華書局。
  53. 宋洪邁、何卓點校(2006)。夷堅志。北京:中華書局。
  54. 宋洪邁、何卓點校(2006)。夷堅志。北京:中華書局。
  55. 宋洪邁、何卓點校(2006)。夷堅志。北京:中華書局。
  56. 宋洪邁、何卓點校(2006)。夷堅志。北京:中華書局。
  57. 宋洪邁、何卓點校(2006)。夷堅志。北京:中華書局。
  58. 宋洪邁、何卓點校(2006)。夷堅志。北京:中華書局。
  59. 宋洪邁、何卓點校(2006)。夷堅志。北京:中華書局。
  60. 宋洪邁、何卓點校(2006)。夷堅志。北京:中華書局。
  61. 宋洪邁、何卓點校(2006)。夷堅志。北京:中華書局。
  62. 宋洪邁、何卓點校(2006)。夷堅志。北京:中華書局。
  63. 宋袁甫(1985)。蒙齋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64. 宋袁采(1985)。袁氏世範。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65. 宋袁燮(1985)。絜齋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66. 宋袁燮(1985)。絜齋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67. 宋莊綽、蕭魯陽點校(1983)。雞肋編。北京:中華書局。
  68. 宋陸游、李劍雄點校、劉德權點校(1997)。老學庵筆記。北京:中華書局。
  69. 宋葉紹翁、沈錫麟點校、馮惠民點校(1989)。四朝聞見錄。北京:中華書局。
  70. 宋樓鑰(1985)。攻媿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71. 宋樓鑰(1985)。攻媿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72. 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1986)。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
  73. 清徐松輯(1976)。宋會要輯稿。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74. 清張志聰集注、方春陽點校(2002)。黃帝內經集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75. 清潘永固輯(1967)。宋稗類鈔。臺北:廣文書局。
  76. 漢司馬遷(1982)。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77. 漢班固(1962)。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78. 漢班固(1962)。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79. 丁傳靖輯(1981)。宋人軼事彙編。北京:中華書局。
  80. 孔令彬(2011)。生有以養之,不必其子─讀蘇軾《乳母任氏墓志銘》。名作欣賞,17,15-17。
  81. 方建新、徐吉軍(2010)。中國婦女通史.宋代卷。杭州:杭州出版社。
  82. 王申(2012)。近10年唐宋婦女史研究的回顧與反思。婦女研究論叢,2012(2),109-115。
  83. 全漢昇(1979)。宋代女子職業與生計。中國婦女史論集,臺北:
  84. 朱蕾(2009)。宋代的娼妓活動與影響。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11(4),379-381。
  85. 吳旭霞(1997)。淺談宋代婦女的就業。學術研究,1997(10),59-61。
  86. 李靜紅(2014)。宋代中下層婦女的社會經濟活動。滄桑,2014(6),9-10。
  87. 李靜紅(2014)。宋代中下層婦女的社會經濟活動。滄桑,2014(6),7-10。
  88. 柳田節子(2003)。宋代庶民の女たち。東京都:汲古書院。
  89. 柳立言(2007)。蘇軾乳母任采蓮墓志銘所反映的歷史變化。中國史研究,2007(1),105-118。
  90. 張金花(2006)。宋代女性經商探析。中國史研究,2006(4),101-110。
  91. 梁庚堯(1997)。宋代伎藝人的社會地位。宋代社會經濟史論集,臺北:
  92. 野村鮎子(2001)。蘇東坡と乳母。奈良女子大學文學部研究年報,45,29-40。
  93. 野村鮎子(2003)。蘇軾《保母楊氏墓誌銘》之謎。宋代文化研究,12,102-115。
  94. 游惠遠(1998)。宋代民婦的角色與地位。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95. 程民生(2008)。宋代物價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96. 程郁(2016)。宋代乳母與妾關的區別及聯繫。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5(6),133-145。
  97. 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編輯部(1976)。慶元條法事類。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98. 楊家駱編(1964)。蘇東坡全集。臺北:世界書局。
  99. 楊家駱編(1964)。蘇東坡全集。臺北:世界書局。
  100. 楊家駱編(1964)。蘇東坡全集。臺北:世界書局。
  101. 熊秉真(1995)。幼幼─傳統中國的襁褓之道。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02. 鄭騫(1972)。景午叢編。台北:中華書局。
  103. 戰秀梅(2010)。宋代婦女經濟活動探析。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10(1),98-103。
  104. 薛梅卿點校(1999)。宋刑統。北京:法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