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生命教育之典範:無語良師與醫學教育之研究

并列篇名

Model of Life Education: Silent Mentor and Medical Education

作者

張訓譯(Syun-Yi Chang);郭淑宜(Shu-Yi Guo)

关键词

醫學教育 ; 無語良師 ; 生命教育 ; Medical education ; silent mentor ; life education

期刊名称

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7卷4期(2018 / 08 / 01)

页次

47 - 7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教育部2003年的醫學教育改革開始強調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希望能夠引入人文精神,讓醫學教育不再是過去傳統去人性化的教學方式。而醫學教育中解剖教學的典範是位於花蓮的慈濟大學,透過無語良師的方式讓醫學生們學習生命教育的課題。本研究採取立意取樣的方式選取七位臺北慈濟醫院的實習醫師為研究對象,運用半結構式訪談法蒐集相關資料。依據吳清山、林天佑(1999)所提出之生命教育的三個層次(實踐層次、認知層次與情意層次)來探討慈濟大學解剖課程中無語良師對於醫學生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醫學生會將醫師作為一份職業而非志業,原因來自於臺灣越來越惡化的醫病關係與醫療體系服務化,讓醫學生們即使從解剖課程中無語良師的教導中學到了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也難以在未來的行醫過程中實踐。

英文摘要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s reform of medical education in 2003 began to emphasize the concept of people-oriented education. It is hoped that the humanistic spirit can be introduced so that medical education is no longer the traditional way of dehumanizing education. However, the paradigm of anatomy teaching in medical education at Tzu Chi University in Hualien is to help medical students learn the topic of life education through a silent mentor (cadaver). This study took a deliberate sampling approach and selected seven intern doctors from Tzu Chi Hospital in Taipei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to collect relevant data. This study was based on the three levels of life education proposed by Wu Qing-Shan and Lin Tian- You (1999) (practical level, cognitive level, and affective level) to discuss the silent mentor's influence on medical students in the anatomy course of Tzu Chi University.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found that medical students would treat physicians as a career rather than a vocation. The reason is Taiwan's increasingly deteriorat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octor and the patient, and the servitization of the medical system. These two reasons have made medical students even to learn the meaning and value of life from the teaching of silent mentor in anatomy classes. It is still difficult for them to practice what they have learned in the futur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Hafferty, F. W.(1998).Beyond curriculum reform: Confronting medicine's hidden curriculum.Acad Med,73(4),403-407.
  2. Illingworth, P.(2005).Trusting Medicine: the Moral Costs of Managed Care.New York:Routledge.
  3. Kastenbaum, R.(1992).Death, Suicide and the Older Adult.View issue TOC,22(1),1-14.
  4. Osler, W.、鄧伯宸譯(2006)。生活之道: 現代臨床醫學之父奧斯勒醫師生活與行醫哲學。臺北市:立緒。
  5. 方鴻明(201)。醫師? 職業? 志業?。臺灣醫界,58(7),52-53。
  6. 王秀槐(201)。師生在生命困頓中相遇—師資培育生命教育課程的主題規劃與實踐行動研究。生命教育研究,6(2),63-97。
  7. 江蘭貞(200)。生命關懷與體驗教學之反思: 以一所科技大學生命教育為例。生命教育研究,1(1),83-113。
  8. 何福田 編(200)。生命教育論叢。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9. 何福田編(200)。生命教育。臺北市:心理。
  10. 吳清山、林天佑(199)。「教育名詞- 生命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37,98。
  11. 吳曉寧(20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12. 林其和(201)。二十一世紀醫學教育的幸福之道。人醫心傳─慈濟醫療人文月刊,113,40-47。
  13. 林思伶編(200)。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寰宇。
  14. 林筠諺(201)。大ㄧ 新生校系選擇影響因素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6(3),223-256。
  15. 林綺雲編、張盈堃編、徐明瀚編(200)。生死學─基進與批判的取向。臺北:洪葉文化。
  16. 邱珍琬(201)。生命教育: 從自我到社群。臺北市:五南。
  17. 洪錦淳(201)。生命教育融入國語文教學研究─以一所大專院校二專一年級國文課程為例。生命教育研究,7(2),93-124。
  18. 徐美貴、阮允文(201)。如何在高職課程推動生命教育理念。明道學術論壇,9(1),57-75。
  19. 紐則誠、趙可式、胡文郁(200)。生死學。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20. 張淑美(200)。生命教育研究論述與實踐─生死教育取向。高雄市:復文。
  21. 張新仁、張淑美、魏慧美、邱愛玲(2006)。大專院校推動生命教育現況及特色之調查研究。高雄師大學報,21,1-24。
  22. 郭丁熒(200)。增進職前教師理論與實踐整合的師資培育課程─以教師社會學課程設計為例。初等教育學報,13,89-140。
  23. 陳永興( 2010, 3 月22 日)。美國臨床醫學與醫學人文大師威廉‧奧斯勒( William Osler,1849-1919 ) 。Blogger 網誌。取自http://humanisticmedi.blogspot.tw/2010/03/william-osler-1849-1919.html
  24. 黃崑巖(200)。黃崑巖談有品社會。臺北市:聯經。
  25. 黃崑巖、賴其萬(200)。醫學教育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
  26. 慈濟大學( 2018)。大體捐贈查詢服務-志願捐贈及已捐贈人數分析。2018年02 月19 日, 取自http://info.tcu.edu.tw/silent_mentors/sm_stat2_list.asp
  27. 楊仁宏、陳家玉(200)。醫學教育典範的重要性:你我都可以是典範。醫學教育,10,8-15。
  28. 楊長憲(20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花蓮縣,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
  29. 葉文鶯(201)。以身相許: 無語良師的生命教育。臺北:經典雜誌出版社。
  30. 葉永文(201)。醫病關係:一種信任問題的考察。台灣醫學人文學刊,13,77-104。
  31. 劉介修、柯文升、林奕萱、張維怡(200)。追尋本土醫學人文教育的創造力實踐: 由醫學生與病友觀點出發的疾病敘事與書寫計畫。「創造力實踐歷程」研討會,臺北市:
  32. 劉景寬(201)。見證及參與台灣醫學教育改革之路。臺灣醫學教育學會電子報,3
  33. 鄭心婷(2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雲林縣,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班。
  34. 賴冠如(201)。醫院之醫學領域的教學與教師培訓。教研創新季刊,4,12-13。
  35. 賴睿伶(2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