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冷戰1950、1960年代新馬文學:以《大學論壇》(新)和《蕉風》(馬)兩大期刊為討論對象

并列篇名

The Cold War and Chinese literature in Singapore and Malaysia: Cases studies of the "University Tribune" and "Chao Foon"

作者

金進(Jin Jin)

关键词

「冷戰」 ; 南洋大學 ; 南洋大學學生會 ; 《漢麗寶》 ; 《蕉風》 ; Cold War ; Nanyang University ; The students' union of Nanyang University ; "Han Li Poh" ; "Chao Foon"

期刊名称

台灣東南亞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10卷2期(2015 / 04 / 01)

页次

41 - 7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南洋大學學生會的喉舌《大學論壇》,誕生於南洋大學成立之際,之後歷經殖民政府、自治政府兩個階段,最終遭新加坡政府停辦,停辦原因是刊載文章中有強烈的左翼色彩。《大學論壇》因由左翼立場的南洋大學學生會主辦,刊物政治傾向鮮明,不論是社論或重要文章都在不斷地評論時政,這使得剛剛從英國殖民者那裡取得自治權的新加坡政府,很快便將其視為翦除的對象,欲為實施新的國家政策掃清障礙。同一時期,吉隆坡的《蕉風》也面臨一次大危機,從創刊開始,就擺脫不了它的後臺是由美國中央情報局資助的友聯公司,綠背文化背景讓我們很容易就把它定位為右翼文學範疇。從1955年在馬來亞創刊,它就言明秉承的是立足馬來亞本土文化的純文學理念,但在那個時代,純文學本身就是一種與中國大陸流行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不同的政治姿態。1969年前後,白垚的劇本《漢麗寶》發表後,讓《蕉風》的編輯們嚇出了一身冷汗。這部演繹明代公主和番的民間故事的劇作,生不逢時地遇到了1969年的「5.13事件」。編輯們對《漢麗寶》的處理過程及相關文化人的評論姿態,一方面表現出南來新馬的中國文人的政治禁忌心理,另一方面也為我們展示了冷戰格局下本土政治對文化生態的巨大影響。本文將從冷戰格局下的新馬政治、新馬兩地自治政府的政策,以及左、右翼兩股文化力量的歷史命運等三個方面入手,嘗試從一種歷史敘事和文化制度雙重視野的觀照,勾勒歷史中的知識份子的命運,讓我們能夠更深入地感受和理解1950、1960年代新馬文學的生存狀態和創作姿態。

英文摘要

'University Tribune', the most important publication of Nanyang University Student Union, was published in the periods of colonial rule and self-government (1958-1961). It was then banned by the Singapore government because of its 'leftist affiliation'. In Kuala Lumpur, 'Chao Foon' was also in crisis when it published 'Hang Li Poh' in 1969. The play told a Ming Dynasty Princess who married the sultan of Sultan Melaka. In 1969, '13 May incident' occurred in Kuala Lumpur, which was a Sino-Malay sectarian violence. The racial riots led to the declaration of a state of national emergency, while the National Operations Council (NOC), also known as the MajlisGerakan Negara, was established as a caretaker government to temporarily govern the country between 1969 and 1971. Under political pressure, the editors of "Chao Foon" released the news of the play in different publications carefully in order to avoid unnecessary political troubles. My paper focuses on three points, the Cold War politics, the Singapore and Malaysia self-government policy, as well as the leftist and rightist political attitude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intellectuals and political environment, especially the Cold War, in the period from 1950 to 1970.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人類學及族群研究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社會科學 > 經濟學
参考文献
  1. 張禮千(1941)《麻六甲史》。新加坡:商務印書館
  2. FD Board Minute Dockets, September 1953, in FD.
  3. 《南洋商報》(新加坡)(1962)〈新加坡內政部反駁南大學生會聲明〉。4 月4日,版1
  4. 《星洲日報》(新加坡)(1962)〈內政部長立法議會演講詞〉。3 月21 日,版1
  5. Alagappa, Muthiah(ed.)(1995).Political Legitimacy in Southeast Asia: The Quest for Authority.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6. Alagappa, Muthiah(ed.)(1995).Political Legitimacy in Southeast Asia.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7. Alexander, Garth(1973).The Invisible China: The overseas Chinese and the Politics of Southeast Asia.New York:Macmillan.
  8. Bongsu, Raja、許雲樵譯(1954)。馬來紀年。新加坡:南洋報社有限公司出版。
  9. Chou, Grace Ai-Ling(2010).Cultural Education as Containment of Communism: The Ambivalent Position of American NGOs in Hong Kong in the 1950s.Journal of Cold War Studies,12(1),3-28.
  10. Christie, Clive J.(1996).A Modern History of Southeast Asia: Decolonization, Nationalism and Separatism.New York:Tauris Academic Studies.
  11. Comber, Leon(1983).13 May 1969, A Historical Survey of Sino-Malay Relations.Malaysia:Selangor.
  12. Deery, Philip(2007).Malaya, 1948: Britain's Asian Cold War.Journal of Cold War Studies,9(1),29-54.
  13. Hack, Karl(2001).Defence and Decolonisation in Southeast Asia.Richmond:Curzon.
  14. Josey, Alex、吳俊剛譯(1981)。李光耀:新加坡的鬥爭。新加坡:冠華印務。
  15. Kua, Kia Soong(2007).May 13: Declassified Documents on the Malaysian Riots of 1969.Selangor:Suaram Komunikasi.
  16. Loh, KokWah(1982).The Politics of Chinese Unity in Malaysia: Reform and Conflict in the 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 1971-73.Singapore:Maruzen Asia.
  17. Murfett, Malcolm H.(ed.)(2012).Cold War Southeast Asia.Singapore:MARSHALL Cavendish Editions.
  18. Peng, Chin(2003).My Side of History (as Told to Ian Ward and NormaMiralfor).Singapore:Media Masters.
  19. Stockwell, Anthony J.(1987).Insurgency and Decolonization during the Malayan Emergency.Journal of Commonwealth and Comparative Studies,25(1),71-81.
  20. Wang, Gungwu(1970).Chinese Politics in Malaya.The China Quarterly,43,1-30.
  21. 王國璋(1998)。馬來西亞的族群政黨政治(1955-1995)。吉隆坡:東方企業。
  22. 丘淑玲(2006)。理想與現實:南洋大學學生會研究(1956-1964)。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華語言文化中心。
  23. 丘淑玲(2006)。理想與現實:南洋大學學生會研究(1956-1964)。新加坡:八方。
  24. 白垚(2007)。縷雲起於綠草。吉隆坡:大夢書房。
  25. 白垚(1998)。現實主義的蕉風。蕉風,9、10 月合刊
  26. 年紅(2000)。悲歡往年。柔佛巴魯:彩虹出版社。
  27. 李光耀(2000)。李光耀回憶錄,1923-1965。新加坡:聯合早報。
  28. 李光耀(2000)。李光耀回憶錄,1965-2000。新加坡:聯合早報。
  29. 李光耀(1964)。社會主義的一百周年。新加坡:新加坡文化部。
  30. 李業霖編(2002)。南洋大學走過的歷史這路。新加坡:馬來亞南洋大學校友會。
  31. 林水檺(1998)。馬來西亞華人史新編(第三冊)。吉隆坡: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
  32. 林春美(1999)。蓄足精力,再次賓士:蕉風暫時休刊啟事。蕉風,1-2 月,2-4。
  33. 林清祥(1961)。當前憲制鬥爭的任務。新加坡:陣線報出版委員會。
  34. 南大學生會大學周工作委員會(1960)。大學周學術研究集刊。新加坡:南大學生會大學周工作委員會編印作者。
  35. 南大學生會第二屆執委會秘書部編(1959)。南洋大學學生會第二屆執行委員會常年工作報告及其他。新加坡:南洋大學學生會。
  36. 姚拓(1985)。老驥伏櫪,壯心不已!。蕉風,384,2-5。
  37. 姚拓(2005)。雪泥鴻爪:姚拓說自己。吉隆坡:紅蜻蜓出版社。
  38. 柯嘉遜(2007)。五•一三:1969 年暴動之解密文件。吉隆坡:大馬人民之聲。
  39. 胡興榮(2006)。記憶南洋大學。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40. 馬來西亞內政部(1964)。南洋大學內之共產主義運動。吉隆坡:政府印刷局。
  41. 馬來亞南洋大學校友會(1982)。紀念南洋大學創校25 周年特刊。吉隆坡:馬來亞南洋大學校友會。
  42. 梁耀才(1973)。朝向種族和諧的道路:馬來西亞種族關係研究。南洋大學學生會學報,1,29-40。
  43. 創校十周年紀念特刊編輯委員會(1966)。南洋大學創校十周年紀念特刊。新加坡:南洋大學。
  44. 辜瑞榮(1999)。內安法令(ISA)四十年。吉隆坡:朝花企業。
  45. 黃錦樹(1996)。馬華文學:內在中國、語言與文學史。吉隆坡:華社資料研究中心。
  46. 黃繼持編、盧瑋鑾編、鄭樹森編(1996)。香港文學大事年表:1948-1969。香港:天地圖書。
  47. 新加坡南洋文化出版社(1956)。南洋大學創校史。新加坡:新加坡南洋文化出版社。
  48. 蒼松(1998)。學生週報,學友會,蕉風和我。蕉風,9、10 月合刊
  49. 劉戈(1970)。漢麗寶。蕉風,207,81-102。
  50. 蔡德明編(1975)。南洋大學師生著作出版刊物目錄。新加坡:藝印務公司。
被引用次数
  1. 嚴智宏(2021)。官方論述下的「他者」:南越「解放」前後的繪畫雕塑。藝術評論,4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