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基於CEFR的國別化中文教材編寫芻議

并列篇名

Study on the Compilation of Country-specific Chinese Textbooks Based on CEFR

DOI

10.6393/JCLT.201212.0001

作者

徐昌火(Chang-Huo Xu)

关键词

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框架 ; 中文教材 ; 國別化 ; CAN DO描述 ; 語際對比 ; 語言交際能力 ; CEFR ; Chinese textbooks ; country-specific ; Can-Do description ; inter-Ianguage comparison ; languag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期刊名称

華語文教學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9卷4期(2012 / 12 / 01)

页次

1 - 1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達標中文》掛靠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框架(CEFR),在調研外國學生漢語學習需求的基礎上,根據CEFR的CAN DO分級描述來確定各冊教材的能力培養目標及相應的詞彙語法專案清單,全力打造全球化語境中以培養學習者語言交際能力為綱的中文分級教材。同時,作為國別化教材,《達標中文》基於英漢語言文化對比和英語母語者習得漢語的現有研究成果,以提高教學內容的針對性。

英文摘要

In line with CEFR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 ”Standard Chinese”, as a grading Chinese textbook, aims to develop learners' languag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under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Standard Chinese” investigates the need of foreign learners. It is designed to achieve the goal of each level corresponding to the lists of vocabulary and grammar items based on the CAN DO performance guidelines of CEFR.. Meanwhile, as a country-specific textbook, Standard Chinese also focuses on enhancing the pertinence of teaching contents on the basis of language cultur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existing research achievements on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acquisition of Chines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Council of Europe(2001).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ment.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方緒軍(2007)。CEFR對漢語測試研發的啟示。世界漢語教學,2007(2),136-143。
  3. 方緒軍、楊惠中、朱正才(2011)。語言能力「能做」描述的原理與方案:以CEFR為例。世界漢語教學,2011(2),246-257。
  4. 王寅(1990)。英漢語言宏觀結構區別特徵。外國語,1990(6),36-40。
  5. 白樂桑、張麗(2008)。《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框架》新理念對漢語教學的啟與推動─處於抉擇關頭的漢語教學。世界漢語教學,2008(3),58-73。
  6. 任遠(1995)。新一代基礎漢語教材編寫理論與編寫實踐。語言教學與研究,1995(2),82-95。
  7. 朱永平(2004)。第二語言習得難度的預測及教學策略。語言教學與研究,2004(4),46-55。
  8. 李泉(2002)。近20年對外漢語教材編寫和研究的基本情況述評。語言文字應用,2002(3),100-106。
  9. 李泉(2004)。論對外漢語教材的針對性。世界漢語教學,2004(2),49-57。
  10. 周小兵(2010)。近三十年漢語作為二語的語音習得研究述評。漢語學習,2010(1),88-95。
  11. 邱軍(2008)。成功之路。北京=Beijing: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Beijing Language University Press。
  12. 施家煒(2006)。國內漢語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二十年。語言教學與研究,2006(1),15-26。
  13. 倪傳斌(2007)。外國留學生漢語的學習需求分析。語言教學與研究,2007(1),68-76。
  14. 高立群、高小麗(2005)。不同母語外國留學生漢語語音意識發展研究。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5(3),7-13。
  15. 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漢語水準考試部(1992)。漢語水準詞彙與漢字等級大綱。北京=Beijing: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Press。
  16. 崔希亮(2005)。歐美學生漢語介詞習得的特點及偏誤分析。世界漢語教學,2005(3),83-95。
  17. 程相文(2001)。對外漢語教材的創新。語言文字應用,2001(4),36-42。
  18. 趙元任(1959)。語言問題。北京=Beijing: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19. 趙金銘(1998)。論對外漢語教材評估。語言教學與研究,1998(3),4-19。
  20. 魯健驥(1984)。中介語理論與外國人學習漢語的語音偏誤分析。語言教學與研究,1984(3),44-56。
  21. 鐘啟泉(1989)。現代課程論。上海=Shanghai:上海教育出版社=Shanghai Education Press。
被引用次数
  1. 陳振宇、李郁錦(2018)。發展為西班牙語人士設計之國別化數位華語教材。華語文教學研究,15(1),117-143。
  2. 羅曉勤(2019)。『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語文領域-第二外國語文』における日本語Level-1の教材開発-台湾若年層学習者の社会.生活文脈を中心に-。台灣日語教育學報,32,105-134。
  3. (2023)。從外語教育在地化的觀點探討國別型泰國華語教材的文化呈現方式與配置。教科書研究,16(3),11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