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生物科普動畫擬人化使用之研究探討

并列篇名

Anthropomorphic Applications of Biological Popular Science Animations

DOI

10.29480/CPAR.201210.0008

作者

葉松霖(Sung-Lin Yeh);王年燦(Nien-Tsan Wang)

关键词

科普 ; 故事教育 ; 擬人化 ; Popular Science ; Storytelling for Education and Anthropomorphic

期刊名称

藝術論文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19期(2012 / 10 / 01)

页次

161 - 18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在這個科學時代裡,利用科普的方式來教育民眾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問。而科普教育方法眾多,本研究將探討議題聚焦在說故事型的生物動畫科普影片上,研究如何在科普動畫中設計出有趣的生物擬人化的表演橋段。本研究分析五部個案以青蛙為主題的商業與科普相關創作,找出每部作品擬人化部份的異同之處,並設計出擬人化種類表,再以此表提高個案作品《桃蛙源記首都曲—黑蒙》高潮橋段的擬人化表現,之後再找尋20名國中男學生進行深度訪談比較修改前後的看法。研究結果顯示:提高擬人化的表現確實可提升國中男學生對於影片的好感度,也不會對擬人化後的青蛙產生誤解,但也不會因為增加影片娛樂度而大幅提升對於相關生態資訊的興趣。

英文摘要

In the current scientific era, how to learn scientific knowledge is an important issue. Therefore, popular science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for educating the public about science. There are a variety of methods for popular science. The present study focuses on type story-telling type of biology animations to research into how to design interesting biological anthropomorphic animations. This study analyzed five commercial scientific animation films on the theme of frogs, identified similarities and dissimilarities among these anthropomorphic animation films, and then designed a table of anthropomorphic patterns which was used to improve the anthropomorphic performance in the climax of the film, ”Heymon”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twenty junior high students were conducted afterwards in order to compare their views about the original and modified films. As shown i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improved anthropomorphic performance of the film could increase the junior high students' liking of the film and their interests in the film and did not cause misunderstanding about the anthropomorphic frogs. However, the students' interests in ecology were not greatly increased although the modified film was even more entertaining.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邱傑男(監製)、楊仁賢(導演)(2012):《桃蛙源記首部曲—黑蒙》。台北 : 萬通影音。
  2. 維基百科 (2009) :〈公主與青蛙〉。瀏覽日期 : 2012年03月02日。檢自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5%AC%E4%B8%BB%E8%88%87%E9%9D%92%E8%9B%99.
  3. Tomaszewski, M (Producer). (2006). Man made marvels: Taiwan' hsuehshan tunnel [DVD], Singapore: Discovery Networks Asia.
  4. 維基百科 (2012) :〈青春期〉。瀏覽日期 : 2012年06月11日。檢自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D%92%E6%98%A5%E6%9C%9F.
  5. Lasseter, J. A. (Producer)., Clements, R.,& Musker, J. (Director). (2009). The princess and the frog [DVD], Burbank, California: The Walt Disney Company.
  6. 凱絡媒體周報 (2006) :〈凱絡媒體周報 CARAT MEDIA WEEKLY[No.345]〉,瀏覽日期 : 2011年,09月09日。檢自 : http://www.magazine.org.tw/enews/reference/Carat_Media_NewsLetter-345.pdf
  7. bioDiscover生物探索 (2011) :〈科普青蛙的故事〉。瀏覽日期 : 2011年11月15日。檢自 : http://www2.biodiscover.com/news/unclass/video/2392.html.
  8. 王文華(2011)。奇雨呱呱魔法蛙。台北:小兵。
  9. 王美芬、熊召弟(1995)。國民小學自然科教材教法。台北:心理。
  10. 吳筱婷(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
  11. 李佾璇(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
  12. 李招俊(2006)。尬舞—捷運地下街的街舞文化。學校體育雙月刊,16(6),61。
  13. 官孟玄(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
  14. 林妤芳(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
  15. 林欣穎(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16. 洪嘉鴻(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
  17. 珍.威莉絲、張東君譯(2008)。蝌蚪的諾言。台北:天下。
  18. 章道義(1983)。科普創作概論。北京:北京大學。
  19. 黃文樹(2010)。幼稚園繪本教學理念與實務。台北:威秀。
  20. 楊建民(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資訊學系。
  21. 鄭淑文(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傳播研究所。
  22. 謝瀛春(1991)。科學新聞的傳播:理論與個案。台北:黎明。
  23. 謝瀛春(2006)。從科學傳播理論的角度談台灣的科普困境。科普研究,3,14-19。
  24. 鍾靜、翁嘉聲(2000)。不同數學教學取向下學生數學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八十九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研討會,台灣:
  25. 顏秀萍(2010)。童話中的反動思維—以狼和女巫形象之遞壇為討論核心。台北:秀威。
被引用次数
  1. Wei-Chih Liao(2023)。A Study on Anthropomorphic Animation IP of Hualien Landscape - "Listening to the Heart of the Earth"。國際數位媒體設計學刊,15(1),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