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Live House在臺灣北部地區之發展現況—以「西門紅樓河岸留言」為例

并列篇名

The Development Sttuation of Live House in Taiwan: An Example from "River Side"

DOI

10.29480/CPAR.201210.0011

作者

陳巧歆(Chiao-Hsin Chen)

关键词

獨立音樂 ; Live House ; 地下音樂 ; 民謠 ; 紅樓 ; Indie music ; Live House ; Underground music ; Folk song ; Red building

期刊名称

藝術論文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19期(2012 / 10 / 01)

页次

233 - 25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自臺灣的民歌時期,從「唱自己的歌」一直到地下樂團慢慢浮上檯面,甚至獲得金曲獎肯定,臺灣音樂創作者及樂團的發展逐漸成熟。然而,臺灣獨立音樂的發展著實存在著脈絡性與結構性的困境,眾多的問題仍窒礙了一般民眾不習慣接受「不一樣音樂」的發展。作者將深度剖析在自我意識創作成型情勢下,以「西門紅樓河岸留言」為例,探討獨立音樂在臺灣發展所遇到的困境,並且在商業機制的投入下,對此生態所造成影響的限制或者輔佐的相互作用與關係。本研究以獨立音樂為主軸,藉由相關文獻的爬梳,逐步化約臺灣獨立音樂發展的縮影。研究結果發現,Live House展演場地如「女巫店」、「這牆The Wall」、「地下社會」、「地下絲絨」等的興起,說明了臺灣音樂展演活動的發展歷程,音樂展演活動儼然成為音樂界中的新興產業,並持續朝向多元及創意並重的方向擴展著。

英文摘要

Indie music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view, the study makes an epitom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s indie music gradually. It analysis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erms in different period of indie music background in Taiwa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tropolis life structure and indie music, yet the subject autonomy of indie music under the influenced of business operation.Since the period of Taiwan Folk Songs, the development of indie music has been more and more received the affirmation from public society these years.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gradually founded the base stone in the creation concept of self-awareness or the voice of local culture.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indie music in Taiwan is still full of the difficulty with contextual and structural dilemma. This study analysis the develo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fluenced under commercial mechanisms and the self-consciousness writings under music essence.The past researches on indie music performing spaces typically focused on the analysis of music festival, less in-depth talk about the link between the city lifestyle and live house performing spaces. Thus, the discussion in the study is centre on the self-awareness of indie music with the connect ion between cultural city lifestyle and business industry.From the viewpoint, this study try to examine the unique role of Taiwan's indie music played in the frame of metropolis life society. Finally, the suitable interfering way of government suggestion will create a better environment for cultivating music. The study expects to provide the possible future directions and instruction for modificatio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張董宸。今日新聞。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教練樂隊賣力宣傳唱片賣不到三十張》。擷取日期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三十日http:www.nownews.com/2009/12/25/11490-2550652.htm
  2. 《河岸留言官方網站-西門紅樓展演館》。http://www.riverside.com.tw/index.php?option=com_aboutus&view=article&id=48。擷取日期二零一零年十月二十九日
  3. 蔡菁怡。大紀元新聞網。二零零八年七月五日。《金曲獎爆冷門/江蕙意外落馬,蘇打綠佔兩席不敵1976》。http://www.nownews.com/2010/06/26/11490-2619523.htm。擷取日期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三十日
  4. 文化建設委員會。二零一零年十月二十九日。《創意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行動計畫98-102年》。http://www.cca.gov.tw/main.do?method=find&checkIn=1。擷取日期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三十日
  5. 吳素柔、邱凱俞。二零零八年七月五日《金曲獎最佳樂團蘇打綠大紀元新聞網》。http://www.epochtimes.com.au/b5/8/7/5/n2180806.htm。擷取日期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三十日
  6. 二零零九年八月二十八日。《洪建全基金會主辦「獨立音樂對談」座談會記錄》。http://ccindustry.pixnet.net/blog/post/24975902。擷取日期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一日
  7. Bernard, H.R.(1988).Research Methods in Cultural Anthropology.
  8. Ericsson, K.,Simon, H.A.(1993).Protocol Analysis: Verbal Reports as Data, Revised Edition.Cambridge:MIT Press.
  9. Jick, T. D.(1979).Mix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Triangulation in action.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4,602-611.
  10. Kirk, J.,Miller, M. L.(1986).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London:Sage.
  11. 毛雅芬(199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英美文學研究所。
  12. 王文科(1996)。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書局。
  13. 王文科、王智弘(2007)。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
  14. 王振宇、王國華、張淑如、羅仁傑(2008)。搖滾樂團表演者工作環境噪音與聽力損失之研究。第十六屆中華民國振動與噪音工程學術研討會
  15. 王曉玟(2007)。蘇打綠,作自己,就是主流。天下雜誌,384,168-271。
  16. 朱書霈(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
  17. 朱夢慈(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
  18. 江國豪(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
  19. 林怡伶(199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東吳大學音樂學系。
  20. 林怡瑄(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21. 林薰香譯、Kremer, Gidon(2000)。弦外之音。臺北:云晨文化。
  22. 高明(2006)。研究所教育研究法分類題庫。臺北市:鼎茂。
  23. 張釗維(1994)。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一九七○年代台灣現代民歌發展史—建制、正當性論述與表現形式的形構。臺北:時報。
  24. 梁東海(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靜宜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25. 畢恆達(2010)。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小畢空間出版社。
  26. 許建榮(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花蓮教育大學鄉土文化研究所。
  27. 郭生玉(1990)。心理與教育研究法。中和市:精華書局。
  28. 陳惠婷(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傳播學系。
  29. 陳曉偉(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
  30. 傅舒汶(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
  31. 馮靖惠(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
  32. 黃詩蓉(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
  33. 楊克平(1998)。整合護理研究法的分岐—論方法上的三角交叉檢視法。護理研究,6(5),436-442。
  34. 楊銘宸(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班。
  35. 劉玉仙(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中技術學院商業設計研究所。
  36. 劉浩哲(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產業學系暨藝文產業設計與經營。
  37. 蔡宜剛(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清華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38. 鄭淑儀(199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
  39. 鄭凱同(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班。
  40. 鄭景雯(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41. 諾曼.萊布列希、查修傑譯、施璧玉譯、陳效真譯(2001)。誰殺了古典樂。臺北:新新聞。
  42. 謝佩如(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產業學系暨藝文產業設計與經營。
  43. 簡妙如(2002)。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
  44. 羅友成(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