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臺灣2D動畫長片角色的多元風格探析

并列篇名

Exploring the variety of character designs in 2D animated films in Taiwan

作者

陳冠霖(Chen Kuan-Lin)

关键词

臺灣動畫 ; 迪士尼 ; 日本動畫 ; 角色造型 ; 藝術風格 ; Taiwanese animation ; Disney animation ; Japanese animation ; character design ; animation styles

期刊名称

藝術論文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28期(2017 / 04 / 01)

页次

53 - 7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臺灣動畫角色的風格深受迪士尼與日本動畫的影響,本研究透過分析迪士尼與日本的動畫長片之角色造型特色,與臺灣動畫長片角色進行對照,分析出臺灣動畫角色在藝術表現上之多元發展樣貌。迪士尼動畫具有可愛討喜的全年齡層取向、寫實化與誇張化並存、呼應個性的角色造型三個特徵。而日本動畫則有:造型多樣性、特殊的五官表現方式、裝飾性的線條及配件三個特徵。由這六項特徵與臺灣的動畫角色進行比較分析,得到臺灣的動畫角色具有結合成功案例與混入本土元素兩項設計習慣。借著提出這兩個特性對目前的臺灣動畫在藝術表現這一領域造成的影響,提供給往後的動畫創作者參考。

英文摘要

The style of animated film characters in Taiwan has long been influenced by the Japanese and the Disney animations. After investigating the features of the animated characters in Japan and Disney animations, this study revealed the variety and multi-faceted potential of character design in Taiwan. The Disney characters have the following features, including (1) adorability to all age groups, (2) coexistence of realism and exaggeration, and (3) strong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haracter design and the personality setting. On the other hand, (1) various character designs, (2) unique comic-style faces, and (3) copious decorative lines and accessories are often recognized as features of Japanese animation style. The author summarizes two patterns of character design in Taiwan:One is the imitation of the above six features, and the other is the fusion of these features with the local elements of Taiwan. The author expects that the proposed patterns could serve as a modest spur inspiring more character artists to come forward with his valuable contribution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陳忠正(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研究所。
    連結:
  2. Lorenz, K. (1943). Die angeborenen Formen möglicher Erfahrung. Zeitschrift für Tierpsychologie 5, 235-409
  3. (2002)。日本のアニメ All about JAPAN ANIME。東京:?島社。
  4. Bancroft, T.(2006).Creating Characters with Personality: For Film, TV, Animation, Video Games, and Graphic Novels.New York:Watson-Guptill Publications.
  5. Camara, S.(2006).All about techniques in drawing for animation production.New York:Barron's Education Series, Inc..
  6. Cantor, J.、Valencia, P.、袁信忠譯(2006)。創意3D 動畫短片製作。臺北市:碁峰資訊。
  7. Finch, C.(2011).The Art of Walt Disney: From Mickey Mouse to the Magic Kingdoms and Beyond.New York:Harry N. Abrams, Inc..
  8. Garofalo, M.(2013).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Teaching critical media literacy with Disney.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106,2822-2831.
  9. Johnston, O.,Thomas, F.(1995).The Illusion of Life: Disney Animation.American:Hyperion Books.
  10. 石昌杰(2010)。逐格造夢:臺灣動畫歷史、紀錄與論述。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11. 吳俊毅(201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東市,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12. 呂敦偉(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縣,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
  13. 李衣雲(2012)。讀漫畫:讀者、漫畫家和漫畫產業。臺北市:群學。
  14. 李闡(1998)。漫畫美學。臺北市:群流。
  15. 奚岳隆(2005)。從民族性探討日本與美國動畫風格之差異。藝術學報,76,73-85。
  16. 奚岳隆(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研究所。
  17. 張秀琳(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
  18. 莊惠敏、黃琦、楊乃蒔(1990)。卡通動畫研究報告專題。影響電影雜誌,1,8-89。
  19. 陳仲偉(2004)。日本動畫漫畫的全球化與迷的文化。臺北市:唐山。
  20. 陳仲偉(2010)。動畫講堂─ 日本動畫的詮釋、歷史與製作─。臺北市:杜葳。
  21. 黃玉珊(1996)。動畫的起源和發展。影響電影雜誌,74,51-64。
  22. 黃玉珊編、余為政編(1997)。動畫電影探索。台北市:遠流。
  23. 黃俊明(2003)。美日動畫之視覺風格初探。商業設計學報,7,443-448。
  24. 黃鈺惠(199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南市,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
  25. 傻呼嚕同盟(2006)。日本動畫五天王。臺北市:大塊文化。
  26. 傻呼嚕同盟編(2011)。動漫2000。臺北市:藍鯨。
  27. 蔡承汀(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研究所。
  28. 賴建都(2013)。美援對臺灣早期設計教育之歷程與影響。教育研究月刊,235,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