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從淇武蘭遺址出土資料探討噶瑪蘭族群早期飲食

并列篇名

The Early Dietary Life of the Kavalan according to Excavated Data from the Qiwulan Site

DOI

10.30152/JCDC.201204.0003

作者

陳有貝(Yu-Pei Chen)

关键词

噶瑪蘭 ; 平埔族 ; 淇武蘭 ; 考古 ; 傳統飲文化 ; Kavalan ; Pingpu people ; Qiwulan ; archaeology ; traditional diet

期刊名称

中國飲食文化

卷期/出版年月

8卷1期(2012 / 04 / 01)

页次

49 - 7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西元2001年,位於宜蘭縣礁溪鄉的淇武蘭遺址因當地疏濬工程而被發現。同年,開始進行考古遺址的搶救發掘工作,至西元2003年發掘結束,遺址開挖面積共計約3,814平方公尺。其考古資料在歷經數年的處理之後,於西元2008年完成發掘報告。此外,亦有為數不少的相關研究論文發表。淇武蘭遺址的發掘資料,對於歷史、族群與考古研究等領域皆有相當的重要性,尤其是這些資料皆出自地層中最真實且原始的堆積,留有完整的脈絡資訊以為依據。目前認為該遺址屬過去的噶瑪蘭族群所遺留,可確定之較早年代至少達600年前,但很可能尚可追溯及1,500年前。本文根據考古出土證據,復原與探討當時之飲食生活,主要資料來自考古發掘所出土的相關考古遺留,但因本時代已涉及文字歷史階段,故亦從文獻中尋得若干相輔證據。

英文摘要

The Qiwulan Site, located in Jiaoxi township in Yilan county, was discovered in 2001 during public works construction connected with clearing a drainage channel. Salvage excavation was immediately undertaken. By the end of the project in 2003, a total of 3,814 m^2 area had been excavated. It took several years to analyze the archaeological data from the site and complete the excavation report in 2008. Several related research articles have also been produced. The excavated data from Qiwulan site is important for studies of history, ethnography and archaeology. The data discussed here was taken from the real and primary strata, where complete contexts of evidence had been preserved. The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Qiwulan site contains the remains related to the Kavalan people. Its confirmed archaeometry points to at least 600 years ago, however the site history could be as early as 1,500 years ago. This study aims to reconstruct the traditional diets of that time according to the excavated data. The main research data for this study is archaeological remains, but historical documents are also used as complementary data.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類學及族群研究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参考文献
  1. 中村孝志,〈蘭人時代の蕃社戸口表〉,《南方土俗》4.4(1938):1-7。
  2. 清‧陳淑均,《噶瑪蘭廳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852。
  3. 清‧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740。
  4. 清‧黃淑璥,《臺海使槎錄》,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722。
  5. 清‧柯培元,《噶瑪蘭志略》,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837。
  6. 王映皓(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大學農藝系。
  7. 伊能嘉矩(1986)。臺灣通信第十回─淡北方面に於ける平埔蕃の實查。東京人類學會雜誌,12(128),35-48。
  8. 伊能嘉矩(1987)。臺灣通信第十四回─宜蘭地方に在る平埔蕃の土器。東京人類學會雜誌,12(132),213-221。
  9. 江樹生譯註(2002)。熱蘭遮城日誌。臺南:臺南市政府。
  10. 胡家瑜、崔伊蘭(1998)。臺大人類學系伊能藏品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11. 胡雅琪(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大學農藝系。
  12. 陳有貝(2007)。淇武蘭遺址搶救發掘報告。宜蘭: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13. 陳有貝(2008)。淇武蘭遺址搶救發掘報告。宜蘭: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14. 陳有貝(2007)。淇武蘭遺址搶救發掘報告。宜蘭: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15. 陳有貝(2008)。淇武蘭遺址搶救發掘報告。宜蘭: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16. 陳有貝(2007)。淇武蘭遺址搶救發掘報告。宜蘭: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17. 陳有貝(2010)。從淇武蘭陶器探討噶瑪蘭族群問題。探索淇武蘭─宜蘭研究第九屆研討會
  18. 陳有貝(2009)。從臺灣與琉球考古資料看生態選擇與族群擴散。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慶祝成立六十週年國際會議論文集,臺北:
  19. 陳有貝(2008)。淇武蘭遺址搶救發掘報告。宜蘭: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20. 陳有貝(2002)。,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被引用次数
  1. 雷鴻飛(2014)。論棲蘭山檜木林的地景生態與治理。文化資產保存學刊,3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