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宋代海產加工及其食用評價-以宋詩為討論依據

并列篇名

Seafood Processing and an Evaluation of the Consumption of Processed Seafoods during the Song Dynasty: Based on the Content of Song Poetry

DOI

10.30152/JCDC.201210.0004

作者

陳清茂(Ching-Mao Chen)

关键词

鮓 ; 醬 ; 鯗 ; 糟 ; 漬 ; pickle fermentation ; pickle salting ; dry salting ; pickling in spices ; brine salting

期刊名称

中國飲食文化

卷期/出版年月

8卷2期(2012 / 10 / 01)

页次

103 - 14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宋代海洋飲食市場,在濱海產地價格低廉、長途運輸成本高昂、飲食市場消費需求等條件的影響下,利用鮓、醬、鯗、糟、漬等五類加工法,對盛產的海鮮進行加工,以滿足飲食市場的需求。興盛的海產加工業,既可調節各地四時的食用需求,又能擴大飲食市場的地域及經濟規模。從飲食文化的角度而言,海產加工技術因賦予海產獨特新風味,也豐富了當代海洋飲食文化的內涵。此外,可致送遠方的海產加工品,也成為撫慰遊子思念海鄉的良藥。

英文摘要

The price of seafood is usually lower in coastal regions because transportation costs are minimal. To meet increasing demand from the market while reducing the sale price, five different methods of seafood processing were used, and all are mentioned in the poetry of the Song Dynasty. These are pickle fermentation (鮓), pickle salting (醬), dry salting (鯗), pickling with spices (糟), and brine salting(漬). In the Song, these common seafood processing techniques not only balanced supply and demand of seasonal foods from different places, but also expanded both the sources of food and the economic scale of interregional trade. From the viewpoint of dietary culture, seafood processing enriched the variety of modern seafoods since seafood processing adds unique flavor to various seafoods. Moreover, for those who traveling or residing in places far from home, receiving a box of processed seafood was regarded as a good antidote for homesicknes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類學及族群研究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参考文献
  1. 邱仲麟(2005)。冰窖、冰船與冰鮮:明代以降江浙的冰鮮漁業與海鮮消費。中國飲食文化,1(2),31-96。
    連結:
  2. 謝定源編(2008)。中國飲食文化。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連結:
  3. 文淵閣四庫全書
  4. 文淵閣四庫全書
  5. (2006)。全宋筆記.第二編。鄭州:大象出版社。
  6. 文淵閣四庫全書
  7. 文淵閣四庫全書
  8. 文淵閣四庫全書
  9. 文淵閣四庫全書
  10. 漢•劉熙,《釋名》,上海:商務印書館,1939。
  11. (1983)。四部叢刊.集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2. 清•郝懿行,《記海錯》,光緒5 年東路廳署刻板)。
  13. 宋王十朋(1998)。王十朋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4. 宋王得臣(1986)。麈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5. 宋吳自牧(2004)。夢梁錄。西安:三秦出版社。
  16. 宋周去非(1999)。嶺外代答。北京:中華書局。
  17. 宋周密(2008)。武林舊事。北京:中華書局。
  18. 宋周煇、劉永翔校注(1997)。清波雜志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19. 宋孟元老(1982)。東京夢華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0. 宋梅堯臣、朱東潤編年校注(1980)。梅堯臣集編年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1. 宋陳師道(1989)。後山談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2. 宋陸游(1980)。陸放翁全集。臺北:世界書局。
  23. 宋歐陽脩(1983)。歐陽脩全集。臺北:世界書局。
  24. 宋蘇軾(1990)。蘇軾詩集。臺北:莊嚴出版社。
  25. 後魏賈思勰(2009)。齊民要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6. 唐段成式(1981)。酉陽雜俎。北京:中華書局。
  27. 晉葛洪、何淑貞校注(2002)。新編抱朴子.內篇。臺北:國立編譯館。
  28. 清楊倫(1987)。杜詩鏡銓。臺北:華正書局。
  29. 漢王充、黃暉校釋(1990)。論衡校釋。北京:中華書局。
  30. 漢揚雄(1990)。太玄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1. 漢劉安編、趙宗乙譯注(2003)。淮南子譯注。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32. 互連網(1999)。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原文與全文檢索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33. 王云編(2007)。食苑詩賦。北京:海洋出版社。
  34. 王虎、張明輝(2007)。「糖蟹」漫談。文史知識,11,66-71。
  35. 王賽時(2003)。中國古代海產珍品的生產與食用。古今農業,4,78-89。
  36. 王賽時(1997)。中國古代飲食中的魚鮓。中國烹飪研究,1,49-54。
  37. 王豔、辛雪莉(2009)。南宋江南地區飲食文化初探。晉中學院學報,26(4),94-96。
  38.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1991)。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9. 伊永文(2005)。行走在宋代的城市。北京:中華書局。
  40. 冷輯林、樂文華(1997)。論兩宋都城的飲食市場。南昌大學學報,28(1),109-114。
  41. 李學勤編(1999)。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42. 洪勇明(2010)。中國涮食法的淵源流變。揚州大學烹飪學報,1,25-28。
  43. 陳清茂(2011)。宋詩中的海洋飲食風尚。中國飲食文化,7(2),1-34。
  44. 陶思炎(2008)。中國魚文化。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45. 華國梁(2002)。從「兩夢」看北、南宋都城飲食風俗的異同。揚州大學烹飪學報,4,3-7。
  46. 劉亮(2009)。淺析中國鹽文化與醬文化關係。青年文學家,7,73-76。
  47. 劉樸兵(2009)。略論宋代中原地區與南方的飲食文化交流。歷史教學,8,16-21。
被引用次数
  1. 蔡崇禧(2015)。緣何嗜腥:北宋汴京食用水產的風尚。中國飲食文化,11(1),1-35。